民族主义话语的变迁:从《俄事警闻》到《警钟日报》

来源 :湖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ongliong45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文章立足史料,考察了《俄事警闻》、《警钟日报》在拒俄运动与日俄战争时期的传播活动。这一时期的中国民族危机深重,民族主义被新知识分子接受并作为改造国家的武器。拒俄运动作为晚清一次大规模的群众性反帝爱国运动,民族主义在运动发挥了重要作用。本论文以《俄事警闻》、《警钟日报》为文本,以拒俄运动和日俄战争为线索,探讨了两报民族主义话语中心的变迁及其原因。   1903年到1905年的晚清社会语境错综复杂,拒俄运动尚未平息,日俄又起争端,《俄事警闻》、《警钟日报》的民族主义话语建构也随之发生变化。   首先,1903年末拒俄运动进入第三个阶段,《俄事警闻》的创刊本身就是运动的一部分,报纸自觉成为拒俄运动的宣传者,爱国拒俄是其民族主义话语的重要内容。   其次,日俄战争爆发,对战争的态度成为报纸与清政府冲突对立的原因,中立政策导致报纸对清政府彻底失望,这也是报纸民族主义话语发生变化的主要因素。在战争爆发之后,为适应形势的发展,报纸改名为《警钟日报》。这之后,报纸突破了原来相对单一的话题限制,关注的话题扩展,报纸有关内政的报道比重增加,民族主义话语由“拒俄”向“排满”转移。   第三,民族主义话语向“排满”的转变,实质是报纸已经对满清政权失去政治认同,“排满”是为实现民族主义建立统一民族国家的目标制造舆论。   《俄事警闻》、《警钟日报》不仅是拒俄运动与日俄战争的记录者,而且还是民族主义话语的积极建构者。论文不仅可以展现《俄事警闻》、《警钟日报》在建构民族主义话语过程中的复杂历史背景,还可以把握《俄事警闻》、《警钟日报》在建构民族主义话语时的具体方法和特征,揭示不同阶段与事件中民族主义话语的变迁。
其他文献
在信息化时代全面袭来的当前中国,城市与农村二元结构表现出的不平衡性越来越显著,农村在经济和文化各个方面上都与城市间存在着巨大差异。城乡一体化是加速城市化进程、促进新
该文从挂篮荷载计算、施工流程、支座及临时固结施工、挂篮安装及试验、合拢段施工、模板制作安装、钢筋安装、混凝土的浇筑及养生、测量监控等方面人手,介绍了S226海滨大桥
本文对国外媒介法体系进行了研究。在我国新闻法治取得长足进步的今天,与外国相比,媒介法研究却不及其起步早、成果多,关于媒介法的系统性研究更是少见。要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媒
又要给工人们讲安全课了,怎样讲才能达到预期的目的呢?每次都是老一套,我自己都讲烦了,于是决定这次讲课不再照着老框框念规章制度、注意事项,从一开始就对安全的事只字不提,
不断升高的全球气温不仅仅是环境问题,也是政治、经济与社会问题。20世纪末国际社会对气候变化问题关注不断加大,并在联合国的组织下签署了《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针对气
期刊
期刊
企业在市场经济竞争中,以追求企业利润的最大化为目的,但同时也不能忘记企业在社会中应承担的社会责任,如果企业在施工中为了企业的自身利益,片面追求利润,对应投入的安全施
建筑施工中,抄50cm线是一项重要的工作,通用的抄平工具为水准仪和水平管两种.这两种方法均需两人配合,且水平管抄平缺点是常因两人视差造成误差较大.我工地人员研究出一种水
对上海某工程中三根桩底后注浆的超长灌注桩试桩进行了竖向抗压静载荷试验,试验过程中测量了桩身和桩端三个位置的位移。对这些监测数据进一步分析表明,桩端阻力在较小桩端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