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区域可达性是评价区域交通网络状况的一项综合性指标,在区域经济发展过程中,可达性及其变化起着重要的作用,是区域发展及其空间结构变化的重要驱动力之一。
本文回顾了国内外可达性研究的历程,以往学者对可达性的研究主要是针对某一种交通方式,对区域综合可达性及与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关系的研究较为少见。鉴于此,本文以中国西部省份陕西省为例,对区域所有交通方式的综合可达性格局及其演变进行了分析,并对可达性演变与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的关系进行了探讨,为促进陕西省的县域可达性和区域经济的良性发展提供一些参考性意见。
本文以陕西省的94个县域单元为研究对象,首先用GIS网络分析方法分析了各县域单元可达性空间格局及其演变,接着运用定性分析与定量评价的研究方法分析了各县域单元的区域经济水平,并将区域可达性和区域经济水平相结合进行分析,把各个县域单元分为了4种类型区,得出了一些重要的结论。
本文主要结论如下:
(1)可达性总体格局上呈现出以西安、咸阳为中心的“核心—外围”模式。西安、咸阳及周围县域单元一直位于可达性最好的行列,陕北北部、西部以及陕南的安康地区一直是可达性较差的区域。
(2)关中和陕南可达性分布较为均衡,关中是较高水平的均衡,而陕南是低水平的均衡,陕北和陕西全省均衡性较差。
(3)将区域可达性和区域经济水平相结合进行分析,把陕西省各个县域单元分为4种类型:高可达性高经济水平;低可达性高经济水平;低可达性低经济水平;高可达性低经济水平。每种类型的县域单元数量10年来变化不大,全省低可达性低经济水平和高可达性低经济水平的县域单元数量较多。
(4)对于低可达性高经济水平的区域,若区域可达性提高的快,其经济水平提高值就会高于全省的平均水平,经济水平在全省的排名上升;区域可达性提高较慢的区域其经济水平提高的也慢,低于全省的平均水平,经济水平在全省的排名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