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束式合成孔径雷达成像技术研究

来源 :哈尔滨工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49926279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聚束模式是合成孔径雷达(Synthetic Aperture Radar,SAR)较成熟的工作模式之一,是实现方位向高分辨率的有效途径。在载机飞行的过程中,聚束式SAR通过不断改变天线的视线方向,使波束持续指向同一成像区域,因此可以获得比条带模式更长的合成孔径长度,其方位向分辨率仅取决于波束方位向转角积累和雷达波长,且不受方位向天线尺寸的限制,相比于波束指向固定的SAR系统,聚束模式能够获取更高的方位向分辨率。聚束式SAR工作在斜视模式能够进一步扩大其应用范围,提高了系统的灵活性,但也增加了回波信号聚焦的难度。本文基于斜视聚束SAR空间几何模型,对其成像技术进行了研究,具体包括斜视聚束式SAR回波数据仿真、斜视线性调频变标成像算法、频率变标成像算法、非线性频率变标成像算法。首先,构建聚束SAR斜视空间几何模型,并详细分析了聚束式SAR的回波特征、方位向频率历程、距离徙动、相位历程的空变性和聚焦深度,重点比较了聚束式与条带式SAR的异同,并对关键参数进行了详细推导。其次,研究了斜视调频变标算法并应用其处理聚束SAR回波数据,通过仿真验证了在斜视角较小和小场景条件下,斜视调频变标算法的成像效果良好。由于斜视调频变标算法忽略了二次距离压缩的空变性以及高次相位项的影响,其在大斜视角大场景条件下的成像效果不佳,且斜视线性调频变标算法不适合对经过Dechirp操作的聚束式SAR回波数据进行处理。再次,研究了频率变标成像算法,详细分析了频率变标过程的原理,通过仿真验证了频率变标算法适合小斜视角小场景条件下的成像。同时,详细分析了频率变标算法的局限性,由于未考虑二次距离压缩(SRC)项的空变性,当斜视角继续增大或针对大场景边缘点,频率变标算法并不适用,仿真结果验证了这一结论。最后,研究了非线性频率变标算法,给出了整个算法的详细推导过程,重点研究了非线性频率变标过程的原理,通过仿真验证了非线性频率变标成像算法适用于较大斜视角或大场景边缘点成像,能够获得良好的成像效果。
其他文献
本文以通信系统中数据传输为背景,针对传统数据传输方式存在的速度慢、灵活性差、不易扩展等多种缺点,提出了一种数据传输方案。ADI公司的TS201 DSP系列芯片以其高性能的数字信
目前通信信道和计算机网络对传输码流比特率的限制促进了语音信号低码率编码技术的发展,许多国际组织不断的推出他们的数据压缩标准,这其中就包括国际电信联盟(ITU-T)推荐的G
当今的无线通信系统很多,但由于不同通信系统在工作频段、调制方式、波形结构和通信协议等方面存在差异而极大地限制了不同通信系统之间的互通,这些系统间的互不兼容给通信带
可见光通信(VLC)技术作为一项近几年兴起的新型无线接入技术,以其功耗低、频带宽、保密性强和无电磁污染等优点,得到了世界范围内的关注。随着移动互联和家庭智能的迅速发展,
目标的三维姿态参数是反映其空间运动状态的关键参数,这些参数对分析目标的运动状态,评价目标的性能,定位其故障有着重要作用。在军事领域,火炮、导弹、飞行器的飞行状态是评
期刊
语音增强是解决噪声污染的有效方法,它的首要目标就是在接收端尽可能地从带噪语音信号中提取纯净的语音信号,改善其质量。实际语音增强的目标主要是提高语音质量和可懂度这两
Mesh(网状)架构是下一代无线互联网络的核心组网架构,主要用于解决较大区域内的大规模无线互联,增强系统容量和连通覆盖能力,提高系统抗毁性和自愈能力,在构建城域、校园、社
在抗震救灾环境中,终端在灾区环境中因为各种原因无法连接到基站,在这种环境下,终端和终端通信就需要脱网直通功能。TD-LTE公网集群脱网直通是在一个脱网区域,使用TD-LTE公网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