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山东方言代词研究

来源 :山东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pf44339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以明清时期具有山东方言背景的白话文献《金瓶梅词话》、《醒世姻缘传》和《聊斋俚曲集》为基础研究对象,在定量统计的基础上,通过历时和共时的比较,对其中的代词进行穷尽性的描写和分析,以展示明清时期山东方言代词的基本面貌,探究其发展演变的规律。全文除“结语”外共四章。第一章“绪论”。共4节:第一节“代词界说及其类属”,简要介绍了汉语语法史上代词的不同名称、各家对代词的定义、以及语法学界对代词的独立性、代词的虚实、代词的内部分类等问题的看法。第二节“研究目的和意义”,主要从近代汉语代词研究概况、明清时期具有山东方言背景的历史文献、明清山东方言代词在汉语史研究及汉语历史方言语法研究中的重要地位等方面阐明了对明清时期山东方言代词进行研究的必要性、可行性以及意义和价值。第三节“研究方法”,说明本文主要采用专书研究与比较研究相结合、断代研究与历史研究相结合、穷尽性研究与例举性研究相结合、基础描写与专题分析相结合、语料与理论架构相结合等多种方法对明清山东方言代词进行全方位、立体式的描述和分析。第四节“研究成果”,可简要概括为以下几点:A.对明清山东方言文献中的代词作了全面、系统、深入的描写和分析;B.对代词的发展演变规律进行了深入的探讨;C.把代词的发展放在汉语发展的社会历史背景中去考察,力图对某些语言现象作出更合理更科学的解释。第二章“人称代词”。明清山东方言人称代词大致可分为以下几类:A.第一人称代词“我”、“我们”、“俺”、“俺们”、“咱”、“咱们”、“吾”、“朕”、“奴”、“奴家”;B.第二人称代词“你”、“你们”、“您(恁)”、“您们”、“汝”、“尔”、“伊”;C.第三人称代词“他”、“他们”、“伊”、“渠”、“之”、“其”、“彼”;D.反身代词“自”、“自己”、“自个”、“自家”、“自下”;E.泛称代词“打(大)伙”、“大家”、“己”、“人”、“人家”、“他”、“旁人”、“某”、“彼此”等。另外,还有与人称代词密切相关的复数词尾“们(每)”。其中有些代词是上古、中古及近代汉语早期存留下来的,如第一人称代词“吾”、“朕”、“奴”、“奴家”,第二人称代词“汝”、“尔”、“伊”,第三人称代词“伊”、“渠”、“之”、“其”、“彼”等。这些代词往往出现在特殊的语言环境当中,已不能反映明清山东方言口语的真实面貌,只能作为一种历史遗迹保留在文献当中。有些代词是近代汉语时期新产生的,如第一人称代词“咱”、“俺”,第二人称代词“您(恁)”等,这些词语的产生及其用法与近代特殊的社会语言环境有很大关系:“俺”、“您(恁)”是汉语与阿尔泰语相互接触,汉语受阿尔泰语的影响而产生的;阿尔泰语对汉语第一人称代词复数包括式(“咱/咱们”)与排除式(“俺/俺们”)二分对立的形成也起到了催化和巩固作用;文献中复数词尾由“们”、“每”并用到“每”的消失及一些特殊用法也与语言接触有关。另外,人称代词的应用与语境语用有着密切的联系,如三身代词的换用、三身代词与其他称谓词语组合的称谓方式等等。因而本章主要把代词的发展置于汉语发展的社会历史背景中去考察,从语言接触、语境语用等多个方面对人称代词的基本用法及其发展演变进行描述和分析。全章共13节,依次是:三身代词的基本用法;三身代词的组合式称谓;三身代词的虚指用法;三身代词的泛指用法;三身代词的换用;第一人称代词“俺”的来源;第二人称代词“您(恁)”的来源;第一人称代词复数包括式与排除式;语言接触与复数词尾“们”;复数词尾“们”的意义和用法;反身代词;泛称代词;其他人称代词。第三章“指示代词”。明清时期山东方言文献中指示代词呈现出复杂多样的局面,大致可归纳为以下几种情况:A.古汉语存留下来的指示代词,如“然”、“尔”、“是”、“此”、“彼”、“之”、“若”、“斯”、“兹”、“其”、“如此”、“如是”、“若是”、“此等”等;B.古汉语遗留下来的指示词受近代汉语指示词复合形式形成方式的影响而产生的“是般”、“此般”等;C.中古及近代汉语早期产生的近指代词“许”,中性指示词“偌”、“恁么”及其方言音变形式“宁么”、“恁么”的减缩形式“恁”及其复合形式“恁的(地)”、“恁样”、“恁般”等;D.近代汉语产生并频繁使用的“这”、“那”及其复合形式“这里”、“那里”、“这么”、“那么”、“这咱(晚)”、“那咱(晚)”等;E.方言指代词“乜”及其复合形式“乜个”、“乜样”、“乜么样”;F.旁指代词“别”、“别的”、“其余”、“其他”、“其外”、“余”和遍指代词“每”、“各”及其复合形式“各个”、“各自”等。这些词语共同构成了明清山东方言的指示代词系统,其中“这”、“那”及其复合形式是这个系统中最为活跃的成员,在具体的篇章句法环境中其发展变化体现的也最为突出,如“这”、“那”在指示和称代用法的基础上又发展出了新的用法——定冠词用法和连词用法等。因此,本章主要结合具体的篇章句法环境对“这”、“那”(包括复合形式)及其他指示词的基本用法和发展演变进行全面的论述。全章共13节,依次为:“这”、“那”指示用法及其功能扩展;偏正结构中“这/那”的功能分析;“这/那+专名”中“这/那”功能的再认识;“这”“那”与“这么”“那么”的称代用法及其连词化;指示词回指的特殊句法位置及其功能;“这”、“那”单独表处所;“这”、“那”单用的其他情况;“这”、“那”与时间词“早晚”;方所指示词语;样态指示词语;指示代词“乜”及其复合形式;旁指代词和遍指代词;其他指示代词。第四章“疑问代词”。明清山东方言文献中的疑问代词也是既有存古,又有传承和发展:A.上古和中古汉语留传下来的疑问代词“谁”、“那”、“几”、“第几”、“几多”、“几度”、“几何”、“何”、“何等”、“如何”、“若何”、“奈何”、“何物”等;B.近代汉语时期新兴的疑问代词“那里”、“那的”、“那些”、“多少”、“多”、“多早晚”、“多咱(晚)”、“甚”、“甚(什)的(底)”、“么”、“什(甚)么”及其合音形式“嗄(煞)”、“怎”、“怎生”、“怎的(地)”、“怎么”、“怎么”的合音式“囃(咱)”和音变式“仔么”及一些复合形式“怎的样”、“怎么的”、“怎么样”、“怎样”、“怎么样着”、“怎么着”等。这些疑问代词既共存使用,又展现出明显的时代和方域特征。经过近代汉语后期的筛选,其中有些疑问代词成了历史的遗迹,有的则一直沿用到现代汉语里。本章对这些疑问代词进行了逐一描写和分析,共13节,依次是:疑问代词“谁”;疑问代词“什(甚)么”、“甚”、“甚的”和“么”;疑问代词“什么”反诘功能的句法语义分析;疑问代词“嗄(煞)”;疑问代词“那”和“那里”;“谁”、“那个(人)”、“什么人”之异同;“怎”系疑问代词;由“怎”系疑问词参与的紧缩复句;疑问代词“多少”和“多”;疑问词“多早晚”、“多咱”、“多咱晚”;疑问代词“几”及其复合形式;疑问代词“何”及其复合形式;代词重叠和同义代词并列连用。“结语”部分进一步概括了对明清山东方言代词系统研究的主要发现:明清山东方言代词系统的复杂性、地域性、个别代词的方言属性、相关语言现象之间的相互竞争和制约、汉语代词自身的发展以及与社会语言环境的密切关系等。
其他文献
中国入世前后,伴随国内经济的持续快速增长、市场准入的不断扩大以及投资软环境的不断改善,外商对华直接投资规模持续扩大,目前,投资者对中国的投资信心指数位居世界第二,仅次于美
夸美纽斯说过:"一切知识都是从感官的感知开始的。"也就是说,学习知识所涉及的感官愈多,就愈容易成功,愈令人难忘。鲁迅先生提倡的"眼到、手到、口到、心到"也就是这个道理。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十八大的一项硬指标,它指的是在各个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全面发展的小康社会,目前,我国正处于经济发展的转型期,要实现经济的稳定增长,体育
本文以法国社会学家布尔迪厄(Pierre Bourdieu 1930—2002)所著《区隔——趣味判断的社会学批判》一书为主要研究对象,围绕其对文化消费活动中的“趣味”差异所展开的社会学批
目的观察针灸配合中药内服治疗人流术后月经过少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人流术后月经过少患者按随机数字表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治疗组采用针灸配合口服中药治疗,对
论文系统研究了政府投资代建项目中政府委托人对代建人的激励及其激励机制的设计。对代建人的激励分为内部激励与外部激励,综合运用了项目治理理论、经济学激励理论,采用理论
中小型企业在整个国民经济中的重要性愈发凸显,无论是从总体工业产值、税收收入还是出口份额上都占据着整个国内市场的重要地位。如果想获得更好的发展,其内部的科学管理尤为
<正>2010年以来,笔者用半夏泻心汤加味治疗慢性胃炎脾虚湿热型60例取得一定疗效,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60例均为本院门诊患者。男45例,女15例;年龄最大72岁,最小18岁;病程最
在我国经济加速增长和城市化进程加快的情况下,如何优化配置土地资源,管好用好城乡土地,保障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是各级政府面临的需要迫切解决的重要课题。目前,在政府对土地利
网络出版是一种全新的出版业态,它在很大程度上突破了传统出版的观念。网络与出版的结合,为传统出版业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如今,网络出版正显现出越来越强大的生命力,它不断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