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巴地区宗教多元性特点及其影响研究

来源 :中央民族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ojiubujian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嘉绒是藏族的一个独具特色的重要分支,主要表现在地理环境、历史渊源以及特定农耕文化背景上的宗教、语言、建筑、歌舞、婚姻习俗、服饰文化等诸多方面。嘉绒文化是整个藏民族宗教、文化和历史方面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犹如一颗璀璨的明珠,在藏族历史文化中熠熠生辉。嘉绒地区是川藏的边缘地带,曾处在藏汉两大政权之间,历史上多次处于两种民族,两种文化的交融区域--汉藏文化的过渡地带。嘉绒有其独特的语言,当地民众大多信奉苯教,其中也不乏信奉藏传佛教的信众。此外,汉文化也较早地渗入到嘉绒的方方面面,使其形成了别具一格的特点,不仅给人们提供了在历史烟尘中追溯嘉绒文化足迹的线索,而且在学术研究领域也有着很高的学术价值。丹巴县位于甘孜藏族自治州东部,是甘孜州的东大门,东与阿坝州小金县接壤,南和东南与康定县交界,西与道孚县毗邻,北和东北与阿坝州金川县相连。它是嘉绒藏族的主要组成部分,是历史上嘉绒十八土司中巴旺、巴底和革什扎土司之所在地,在历史发展过程中扮演过很重要的角色。可是,在现今的学术研究领域中,学者们除了对在嘉绒地区享有声望的著名寺院和个别历史文化底蕴深厚的区域进行过研究外,对于同样隶属于嘉绒地区的丹巴的研究却是廖若星辰,即使有也是以石碉建筑为主的建筑文化、独具地方特色的服饰文化和墨尔多神山作为研究对象,往往会忽视对当地宗教文化的发展历史、特点及其地位进行深入的研究。作为本论文田野点的墨尔多寺是一座集不同宗教和宗教派别于一体的混合型寺院。该寺位于近岳扎乡境内的墨尔多神山南麓,小金北岸,距县城章谷镇10.5公里。该寺始建于清康熙十年藏历饶炯十一年问即(公元1671年),起初该寺是一座以祭祀墨尔多山神为主的山神庙,寺院流派属苯教。光绪三十四年藏历饶炯十五年间即(公元1908年)章古屯岳扎汛岳扎街团首段有德动员岳扎、卡丫一带农民山功德、投工,又去小金川流域各处化功德,得到宅垄守备、千总及所辖各头人的资助。从外地请来木匠李登华主持翻修扩建。民国三十一年藏历饶炯十六年间即(公元1942年)被大火烧毁。1943年段有德之子、岳扎乡乡长段天和刘继华再次主持修建。因当时负责维修寺院的段氏父子为道教信徒,所以,从那时开始道教也开始逐渐留存于墨尔多寺庙。文化大革命时期寺庙遭到严重损坏,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之际,党和国家对我国宗教问题制定了一系列的政策,对历史残留的宗教问题也进行了拨乱反正,规定信教自由等根本政策。因此,在1982年—名格鲁派喇嘛带头开始修缮寺庙,渐渐地寺庙的流派也从最初的苯教寺院演变成了如今以格鲁派为主,兼具藏传佛教其他教派、汉传佛教、道教等各民族综合信仰的宗教活动场所。多种宗教和宗教派别在一座寺院里和谐共处,并且不同信仰的信众亦能在一座寺院里和睦相处,这种独特的宗教现象在藏区其他地方是罕见的,亦是独特的。在地理环境、文化以及人们主观区隔的影响下,宗教打破了彼此间的界限,在更深层面上形成“对立共处”、“有序共处”、“和谐共处”三种共存模式。这些共处模式的形成和相互转换,主要依据两方面因素:一是宗教互动的成熟,即宗教互动是由外在层面向内在层面不断深入,可以体现为从信徒、宗教活动、宗教仪式向信仰观念渗入的程度,互动程度越高越深入,宗教或各宗教派别间的关系也就越密切;二是宗教间主观认知和认同的程度,即由宗教相互承认、理解到相互肯定,体现为宗教关系从相互区隔回避、相互包容向相互兼容转变的程度。这两方面的因素,推动着宗教关系由相互区隔向相互包容和兼容,构建出丹巴的宗教多元性特点。多元宗教生态格局,反映了一定区域内多元宗教共存关系。丹巴作为多民族聚居、多宗教并存、多文化交融的地区,研究总结宗教多元性特点和宗教共存生态格局,对中国宗教关系具有积极地理论意义和重要的现实意义。山神文化作为藏族民间最古老、最具普遍性的文化之一,是至今鲜活的集体表象,象征着藏族社会记忆,对其进行研究可以触及藏族传统文化的根基。墨尔多神山作为嘉绒地区地位最高、影响最深的家乡神祗、地域神及战神,其形成、演化过程伴随着藏族社会、历史、文化和宗教的变迁,具有多种文化背景,又有不同时代的层层积淀。由墨尔多山神崇拜衍生或与之密切相关的山神文化既与整个藏族文化的发展具有同步性、关联性,又有自身发展的轨迹和特点。在嘉绒藏族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墨尔多神山和墨尔多山神在当地民众的日常生活和宗教文化中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墨尔多山神作为自然与文化交界处的符号,在历史进程中,旧的文化密码已被改写。作为本论文研究对象的墨尔多寺也与墨尔多神山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民族宗教之所以产生,在于其所具有的社会文化功能性。多元宗教之所以能够并存与交融发展,在于多元宗教满足了不同民族群体的精神诉求。这主要通过信众的日常生活和节庆文化得以体现。本论文以位于丹巴县岳扎乡境内的墨尔多寺为研究对象,以田野调查资料和文献资料为依据,运用宗教学、人类学和民族学等学科理论与研究方法,重点探究在墨尔多寺七月初十庙会的宗教仪式中不同民族的多元宗教文化现象,考察、分析丹巴宗教多元性特点的发展与交流,揭示其多元宗教文化平等对话与和谐共处的生态背景。并在此基础上分析理解该区域多元宗教并存的原因及其社会功能。本论文由五个章节构成:前言部分交代了选题缘由、阐述了研究目的及意义,综述了相关的研究成果,表明了本文的创新之处。第一节对丹巴的地理位置和宗教文化进行了考察,共分为三大点,主要阐述了丹巴地区的宗教文化概况,描述了苯教、藏传佛教、汉传佛教与道教等不同宗教文化在丹巴地区的并存与融混状况。同时交代了丹巴地区的地理环境、人文环境以及该地区关于墨尔多神山与山神的历史传说以及两者之间的联系及其影响。第二节旨在阐述墨尔多寺的管理制度及其发展变化的过程,分三点来论述,涉及了墨尔多寺的起源,历史变迁中的发展以及寺院的现状。其中寺院的现状包括寺院的结构、管理制度以及寺院的经济来源等情况。第三节主要论述了丹巴地区多元宗教共存的特点,将墨尔多寺的七月初十庙会作为主要的考察对象,着重分析了丹巴地区多元宗教共存的现状及其特点,通过对寺院里供奉着的多元宗教或多种派别的神像与雕塑现象的分析,来揭示丹巴地区多元宗教共存的特点。同时,通过对来自四面八方前往墨尔多神山和墨尔多寺朝拜的宗教无偏向的信众们的描述,分析总结出墨尔多寺的信众在民族成分上呈现出汇聚藏、汉、羌等多民族的信仰现象;在宗教信仰方面存在一座寺院兼容苯教、藏传佛教、汉传佛教以及道教等的融混特点。信众分布上包含了来自安多、卫藏和康巴的藏族信徒,并且随着旅游业的不断发展,前往墨尔多神山转山朝圣和墨尔多寺祭祀祈福的国内外信众以及游客也大有人在。在考察过程中,除了观察仪式本身,还特别关注仪式背后更深层次的文化内涵。第四节是对藏文化边缘地带,藏汉结合区域多元宗教文化并存的原因分析。在探讨藏文化边缘地带丹巴地区多元宗教文化在人们日常生活中并存与交融个案基础上,讨论多民族杂居地区多元宗教文化和睦并存的原因及特点。结合典型案例具体说明各宗教及各宗教派别和谐相处的原因,并阐述了多元宗教共存的发展趋势。从历史背景和政治因素两方面来论述,认为是历史发展过程中的佛苯关系、宗教无偏向思想的影响、政权分散不集中、地缘、历史文化与宗教本身以慈悲为怀的宗教宽容精神等诸因素交互作用的结果。第五节介绍了丹巴地区多元宗教共存的社会功能及其影响,共分为三大点。首先,从宗教文化传承方面概述了多元宗教共存在传承宗教文化方面起到的积极意义。其次,从维护社会稳定方面入手,通过满足不同群体信众的宗教诉求和增强族群凝聚力与认同感方面出发,分析研究了多元宗教共存在维护社会稳定方面发挥着不可忽视的作用。最后,从促进经济发展方面来了解多元宗教共存对改善寺院条件和增加当地民众经济收入方面起到的积极影响。再者,探讨了丹巴多元宗教客观共存对民族关系亦产生不可忽视的影响。
其他文献
中国徽州地域传统文化源远流长,是当代园林设计汲取营养和挖掘内涵的重要宝藏之一。以九华山涵月楼酒店及度假村园林设计为例,综述了徽州园林生活文化的价值,并通过对地域文
由于马克思没有开辟专题讨论过关于宗教的问题,并且没有为宗教撰写过任何一部专门的著作,因此人们通常认为马克思不是特别关心宗教问题,并以此作为忽略马克思宗教观研究的理
近年来,由于农业结构调整,耕地资源锐减,农民种稻积极性受到影响,加之自然灾害等方面的原因,湖北省水稻总产量呈下降趋势。因此,为确保湖北粮食安全,必须采取有效措施,提高水
“互联网+教育”的大环境下,翻转课堂作为一种新型教学模式备受关注。高校一直以来都是翻转课堂研究和实施的主要阵地。综述了高校翻转课堂的理论与实践研究成果,并针对翻转
本论文主要研究的对象是布顿·仁钦珠大师(1290-1364)的生平与事迹。在十四世纪时布顿大师是鼎鼎有名的大学者,宗喀巴大师(1357-1419)1357年出生于朵麦地区时,布顿大师刚好68
随着经济的不断增长,中国的城市建设进入了一个高速发展的时期,城市面貌发生着快速而剧烈的变化,这种变化在带给我们进步与发展的同时,也使城市的地域文化特色逐渐消褪。呼伦
<正>3月6日上午,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广东代表团举行全体会议并向媒体开放,"区域协调发展"成为代表们热议的话题。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要出台实施粤港澳大湾区
湘西“天王”信仰是湘西地区特有的一种民间信仰,普遍受到当地人的推崇,具有较强的地方性和民族性的特点,它不仅感召力强,而且延续稳定。历代统治者们大力把湘西“天王”打造
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从思想到形态结构上都有很多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如北方的萨满文化就是此代表之一,而萨满文化中的图腾元素更是体现出了这一理论的延续。如果将萨满图
目的对扎鲁司特联合布地奈德治疗支气管哮喘患者临床疗效、不良反应、生活质量进行监测并进行评估,确定起其有效性。方法选择本院接收治疗的80例支气管哮喘患者为研究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