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bp1在调节性T细胞的发育及功能中的研究及PGRN对B细胞发育及BCR信号的影响

来源 :重庆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anke002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第一部分Abp1在调节性T细胞的发育及功能中的影响目的:探讨肌动蛋白连接蛋白1(Actin-binding protein 1,Abp1)对调节性T细胞(Treg)发育及功能的影响。方法:通过流式细胞术检测野生型小鼠(WT组)和Abp1基因敲除小鼠(KO组)的胸腺、脾脏、浅表淋巴结及肠系膜淋巴结中T淋巴细胞及Treg细胞的比例、数量以及相关功能性分子的表达,并利用体外抑制试验检测Abp1缺失对Treg抑制功能的影响。结果:Abp1 KO小鼠的胸腺、脾脏、浅表淋巴结及肠系膜淋巴结中的Treg的比例和细胞数目与WT小鼠相比没有明显的变化,同时缺失Abp1的Treg细胞的主要功能性分子ICOS、CTLA4、PD-1和NRP-1的表达亦没有显著的差异,进一步实验发现缺失Abp1的Treg细胞对初始T细胞向活化T细胞分化的抑制作用较WT相比无明显变化。结论:Abp1对Treg细胞的发育和功能没有显著影响。第二部分PGRN对B细胞发育及BCR信号的影响目的:探索PGRN如何调节BCR信号和外周B细胞分化的潜在分子机制。方法:通过流式细胞术检测野生型小鼠(WT组)和PGRN基因敲除小鼠(KO组)的骨髓B细胞和外周B细胞各亚群比例。使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分别检测p Y、p CD19、p BTK和p SHIP与BCR之间的共定位。采用免疫印迹技术检测BCR近端、远端及负信号分子变化。结果:PGRN KO小鼠的骨髓B细胞与WT小鼠相比没有明显变化。而KO小鼠的外周B细胞亚群MZ B细胞比例升高,GC B细胞的比例则有所下降。KO小鼠的脾脏中的p Y、p CD19、p BTK和p SHIP与BCR之间的共定位均高于WT小鼠。同时KO小鼠的BCR上游信号分子CD19,CD19的下游信号分子BTK、PI3K、中间和远端的信号分子FOXO-1、Akt、S6以及负BCR信号分子SHIP的磷酸化水平较WT均有所升高。结论:PGRN对B细胞早期发育影响不明显,但对外周B细胞的分化起重要作用。PGRN的缺乏可能增强记忆性免疫应答,同时增强了B细胞的活化及BCR的激活。
其他文献
目的:针对糖尿病肾病的机制研究,观察高糖刺激对人肾小球系膜细胞(human glomerular mesangial cells,HMCs)A类清道夫受体(scavenger receptor-A,SR-A)表达的影响,并初步探讨SR-A介导HMCs在高糖环境下发生炎症损伤的相关机制。方法:将体外培养的HMC按照其培养基中D-葡萄糖浓度分为正常糖组(normal glucose,NG)和高糖组(h
目的:EB病毒(Epstein-Ban Virus,EBV)属于人类疱疹病毒之一,其在人群中的感染率可达90%以上,但是在患者体内大多数是潜伏感染,没有引起明显临床症状。EBV主要嗜B淋巴细胞,与大多数B细胞淋巴瘤的发生和发展有一定关系,比如:霍奇金淋巴瘤(Hodgkin’s lymphoma,HL)、伯基特淋巴瘤(Burkett’s lymphoma,BL)以及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iffuse
背景:细菌性肺炎在全世界占有较高的死亡率和发病率。尽管有效的抗生素和疫苗已经研发出来,但大量易感人群仍面对细菌性肺炎感染风险。肺炎链球菌(Streptococcus pneumoniae)是儿童社区获得性肺炎最常见的细菌病原体,新生期肺炎链球菌肺炎(Streptococcus Pneumoniae Pneumonia,S.pp)是发展中国家5岁一下儿童发病率和死亡率的主要原因[1],虽然对于肺炎链
背景及目的:呼吸道合胞病毒(respiratory syncytial virus,RSV)是引起5岁以下儿童急性下呼吸道感染住院的最常见病原体。黏附蛋白(attachment protein,G蛋白)能够介导病毒的黏附及产生中和抗体,是RSV变异最大的蛋白。通过分析重庆地区RSV G基因变异情况,了解RSV病毒特性,为疫苗、单克隆抗体的研制提供分子流行病学数据。方法:收集2009年6月至2019
第一部分:Wiskott-Aldrich综合征死亡病例临床特征及危险因素分析目的:探讨Wiskott-Aldrich综合征(WAS)死亡患儿的临床特征和高危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01月至2020年08月期间在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风湿免疫科就诊的40例WAS死亡患儿的临床资料(死亡组),以同期收治的125例存活WAS患儿为对照组(存活组)。采用Kolmogorov-Smirnov检验、
第一部分BTLA对调节性T细胞发育及功能的研究目的:研究B和T淋巴细胞弱化因子(BTLA)对调节性T细胞(Treg)发育和功能的直接影响。方法:通过构建在Treg中特异性敲除BTLA基因的小鼠模型进行研究。比较免疫缺陷小鼠中枢及外周各淋巴器官中T细胞外周环境稳态、T细胞的活化及细胞因子的产生、Treg的发育及其功能相关分子的表达,并通过流式分选Treg及Naive细胞体外培养,探究Treg细胞在体
目的:对比分析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近10年对极低/超低出生体重儿(VLBWI/ELBWI)的诊疗救治情况。方法:回顾性收集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VLBWI/ELBWI的临床资料。按时间顺序将2010年1月-2011年12月出生的记为C1组,2014年1月-2015年12月出生的为C2组,2018年1月-2019年12月出生的为C3组,对比分析3组患儿的一般资料、并发症、呼吸系统干预情况、临床
目的:本研究在治疗过程中利用多参数流式细胞术(MFC)监测可测量残留病(MRD),通过MRD导向的风险适应治疗,评估MRD在儿童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治疗过程中的预后价值。方法:从2015年1月至2019年10月,共纳入93例儿童AML患者,按照初诊遗传学异常、诱导治疗I后MRD及骨髓细胞学(BM)决定的风险分层完成2015-AML-03方案低危组(n=32)和中高危组(n=61)化疗。以MFC
目的:系统评价早期预防性给予高危早产儿促红细胞生成素(Erythropoietin,EPO)的神经保护作用及安全性。方法:在数据库Pub Med、Embase、Cochrane Central Register of Controlled Trials(CENTRAL)、Nursing and Allied Health Literature(CINAHL)和中国生物医学数据库(CBM)中检索,获
目的:基于真实世界数据,研究不同出生体重早产儿0~4岁体格指标,描述和分析早产儿生长规律。方法:早产儿按出生体重分为正常出生体重(normal birth weight,NBW)组、低出生体重(low birth weight,LBW)组和极低出生体重(very low birth weight,VLBW)组;按真实世界研究方法,采用早产儿0~4岁体格指标测量值建立数据库,分别计算上述三组男、女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