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北地区中上元古界古油藏解剖——以双洞古油藏和龙潭沟古油藏为例

来源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bsdo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华北地区中上元古界是古老的海相碳酸盐岩沉积地层,该区的双洞和龙潭沟地区油苗、沥青显示丰富,已经证明是被破坏的古油藏。目前已经证明研究区的油苗、沥青具有原生性。研究表明,研究区所发现的油苗、沥青为同源,主要烃源岩为洪水庄组页岩,但也不可排除存在高于庄组烃源岩油源贡献的可能。双洞古油藏和龙潭沟古油藏各存在三套储集层,储集岩石类型分别为雾迷山组的白云岩类和少量的灰岩类,铁岭组的灰岩类和少量的白云岩类,下马岭组主要为砂岩类;其中碳酸盐岩的储集空间主要为裂缝和溶洞,以裂缝为主;碎屑岩储集层主要的储集空间为粒间孔;综合评价认为下马岭组砂岩类储集条件最好,雾迷山组白云岩类储集条件次之,铁岭组灰岩类储集条件相对稍差,但这三种储集岩石类型均具有较好的储集物性;盖层为洪水庄组页岩和下马岭组页岩,这两组地层均为有效盖层,具备封盖液体油苗的能力。   双洞古油藏和凌源古油藏至少存在两期油气成藏过程。早期成藏,烃源岩为洪水庄组页岩或高于庄组碳酸盐岩,在下马岭组沉积末期或雾迷山组沉积末期开始大量生排烃,并且进入到下马岭组砂岩中,随后蔚县运动的抬升破坏以及辉绿岩的烘烤,下马岭组油苗被破坏,变为固体沥青。早侏罗世,进入第二期生烃,烃源岩主要为洪水庄组页岩,生成的烃类进入雾迷山组、铁岭组以及下马岭组储层中。燕山运动后期,生成的液体油苗遭受破坏,变成液体油苗和稠油,并最终形成目前的残留古油藏。
其他文献
本文通过对二连盆地阿尔善组下部组合和侏罗系烃源岩及原油/油砂的地球化学分析,结合研究区沉积相、构造、地震地层和层序地层等方面的研究成果,系统分析了研究区内的阿尔善
中扬子中、古生代海相盆地受多期构造的改造、叠加,造成了盆地埋藏一热历史和有机质生烃演化历史的复杂性和阶段性,从而导致油气成藏过程的复杂性。如何确定烃源岩不同时期、
通过向油层注入介质驱替原油到井底直至地面的人工补充能量是开采油田的主要能量。注水驱油是目前最广泛的开发方式,即从采出液中分离出的油田污水处理合格后回注油层,实现注采
歧口凹陷作为大港油田新一轮增储上产的主战场,越来越受到勘探家的关注;其中南部滩海区勘探程度较低,尤其是油气运移与成藏的研究非常欠缺。本文在前人已取得的研究成果上,采用“
本文先展示该课的教学设计、预设意图及生成片断,并围绕课例阐释几点教学反思,与同行们研讨。
本文对采自内蒙古通古尔中中新世晚期通古尔组的爪兽化石进行了详细的描述与研究。本文将这批材料归为三个种,分别为Chalicotherium cf. brevirostris,新种Anisodon gobiensi
俄罗斯从上两个世纪以来就一直是世界钢琴的大国,很多非常优秀的钢琴作品都在该国家不断的出现,同时更加科学以及更加完善的钢琴教学策略也在不断的更新。近年来,俄罗斯在钢琴方
近年来,我国在碳酸盐岩层系内发现了以新疆轮南—塔河油田和四川龙岗气田为代表的大型油气田,表明我国碳酸盐岩层系的油气勘探开发已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尤其是在塔里木盆
当代著名翻译家董乐山先生从事翻译长达半个世纪,留下众多精彩译作和精辟译论.然而,学界对他的研究和重视与其突出的贡献和历史地位极不相称.通过系统梳理董乐山先生杰出的翻
记者:“三讲”教育是进一步贯彻党的十五大精神,推动深入学习邓小平理论,加强领导班子建设、提高领导干部素质的重要举措。要搞好“三讲”教育,就必须抓好理论学习。请您就这个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