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霾和臭氧污染的历史变化以及排放和气象的分别贡献

来源 :中国科学院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antianaaaa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我国正面临复杂的大气复合污染问题:一是以高PM2.5浓度为特征的强霾污染;二是日益加剧的O3污染。PM2.5和O3污染不仅危害人体健康、生态系统和日常生产生活,还影响着区域和全球气候系统。PM2.5和O3污染不仅受人为排放影响,还与气象条件密切相关。因此,探究我国PM2.5和O3污染的历史变化以及人为排放和气象场的分别贡献,分析二者的辐射和健康效应,对理解污染的演变机制和环境气候影响,制定科学有效的减排策略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本文利用全球大气化学传输模式GEOS-Chem模拟了1985-2017年中国冬季强霾(日均PM2.5浓度>150μg m-3)的历史变化,并定量区分了人为排放和气象场的分别贡献。模式能较好的抓住中国冬季强霾的空间分布和历史变化。1985-2017年,模拟的全国平均冬季强霾频次(一个冬季中的强霾总日数)和强度(一个冬季中所有强霾日的平均PM2.5浓度)显著上升,其上升趋势分别为2.6days decade-1和7.1μg m-3decade-1。京津冀是中国冬季强霾的重灾区。1985-2017年,模式模拟的京津冀冬季强霾频次和强度分别呈4.5days decade-1和13.5μgm-3decade-1的显著上升趋势。其中,京津冀冬季强霾频次呈波动上升,经历了1992-2001年的突然下降(29日至10日)和2003-2012年的快速上升(16日至47日)。敏感性试验表明,气象场变化是主导1992-2001年京津冀冬季强霾频次的突然下降的主要原因;人为排放增加和气象场变化均促进了2003-2012年京津冀冬季强霾频次的增加。1985-2017年,京津冀冬季强霾强度持续增加,人为排放和气象场变化均促进了强霾强度的增强,二者的贡献分别为5.2和8.3μg m-3decade-1。进一步的过程分析显示,各个过程对京津冀冬季强霾形成的相对贡献分别为:输送(65.3%),化学反应(17.6%),云过程(-7.5%),干沉降(-6.4%)和边界层扩散(3.2%)。其中,对流层低层的输送作用是促进京津冀冬季强霾形成与维持的最主要过程。以上结果强调了气象场变化在中国冬季强霾长期变化中的重要作用。
  其次,本文基于GEOS-Chem模式模拟了2012-2017年中国夏季O3的变化趋势,并定量区分了人为和气象因子的分别贡献。模式能较好的抓住中国夏季O3的空间分布和两大城市群:华北平原和长三角地区O3的近年增加趋势。2012-2017年夏季,模拟的华北平原和长三角月均日最大八小时平均O3浓度(MDA8O3)均显著上升,其上升趋势分别为0.58和1.74ppbv yr-1。敏感性试验表明,在华北平原:人为排放和气象场变化均促进了夏季MDA8O3的增加,其贡献分别为39%和49%。在气象场49%的贡献中,自然排放贡献19%,由植被VOCs、土壤NOx和闪电NOx变化驱动的MDA8O3变化趋势分别为0.14,0.10和0.14ppbv yr-1。进一步统计分析发现,2012-2017年2-m气温的上升和对流层低层的南风异常是促进华北平原O3浓度增加的两大气象驱动因子。在长三角地区:气象场变化主导了夏季MDA8O3的增加(84%),人为排放变化次之(13%)。自然排放变化的贡献很小。统计分析发现,2012-2017年风速的减弱和相对湿度的减小是促进长三角地区O3浓度增加的最重要气象因子。本文进一步探究了日最大八小时平均O3浓度的月第4峰值(4MDA8O3)的变化趋势。4MDA8O3浓度与极端重污染事件相关联。2012-2017年夏季,模拟的华北平原和长三角地区4MDA8O3浓度均显著上升,比两区域MDA8O3的增加趋势大34-46%。敏感性试验表明,4MDA8O3的增加更受气象场变化主导,这主要与2017年极端高温条件下植被VOCs排放的增加有关。以上结果强调了气象场变化在中国近年O3增加趋势中的重要作用。
  自2013年大气国十条实施以来,我国PM2.5浓度大幅降低,O3浓度持续上升。本文利用GEOS-Chem模式模拟了2012-2017年中国地区PM2.5和O3浓度的变化,并基于耦合的辐射传输模块和健康模型估算了二者的辐射和健康效应。模式能较好的抓住近年来中国地区PM2.5和O3的变化趋势。2012-2017年,模式模拟的中国东部(20-45°N,105-122.5°E)年均PM2.5地表浓度下降21%,O3地表浓度上升12%。气溶胶的大幅减少和对流层O3的增加会在中国东部对流层顶产生+1.18Wm-2和+0.08W m-2的直接辐射强迫。健康评估显示,PM2.5减少会使中国东部的年早死亡人数减少28.4万,远远超过由O3增加导致的年早死亡人数的增加(1.6万)。综合来看,二者会在中国东部对流层顶带来1.26Wm-2的正辐射强迫并避免26.8万(95%置信区间:24.7-29.2万)(9.6%)的年早死亡人数。以上结果表明,空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会带来可观的健康红利,以及不利的增温影响。
其他文献
京津冀地区受三面环山特殊地形、高强度污染源排放、区域输送以及快速化学转化的影响,近年来一直遭受严重的空气污染,居民交通出行和身体健康受到影响。研究一致认为区域输送在污染过程中起到重要作用,但区域输送对污染不同阶段的影响以及传输过程中气溶胶的演变情况尚不明确,因此深入研究PM2.5污染的形成、来源以及化学转化对于了解京津冀地区PM2.5污染形成机制具有重要意义。  本研究基于耦合了气溶胶微物理模块(
学位
热带气旋(TC)的水平直径在100-2000公里之间,具有大风速和强降水的特点,是影响中国的主要天气系统之一。一方面,TC对于其经过地区的社会生产和人民生活造成了巨大的影响,另一方面TC从海洋上带来充沛水汽,缓解途经地区的旱情和高温。利用全球模式对热带气旋进行模拟和预测是近期的研究热点之一。本论文将使用新一代气候系统模式CAS FGOALS-f2,在“天河二号”(Tianhe2)超级计算机上开展数
学位
土壤湿度和土壤温度是陆面过程中十分重要的两个状态量,对气候系统演变及气候变化都有着重要影响或反馈作用。土壤湿度、土壤温度对气候的影响不仅体现在对气候变量平均状态的影响,还会对气候变量的年际变率产生重要作用,引发超常态的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在气候变化背景下,探究土壤湿度、土壤温度对气候变率与变化的影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主要采用全球耦合模式CCSM Version4.0(CCSM4)的模拟输出驱
学位
PM2.5(细颗粒物)作为霾污染天气的主要成分,能减低大气能见度、危害人体健康、影响生态系统、天气和气候。目前对中国区域PM2.5平均浓度的时空变化特征已有较为清楚的认识,但仍缺乏对PM2.5重污染事件的研究。不利天气条件是影响当前PM2.5重污染最主要的因素,总结PM2.5重污染期间的典型天气形势特征对PM2.5重污染短期预警有重要意义。气候变化背景下,探究影响PM2.5重污染天气年际变化的物理
学位
二氧化碳(CO2)和甲烷(CH4)是大气中最主要的两种温室气体,工业革命以来,人为活动导致的大气中温室气体浓度持续上升与全球气候变暖有很好的正相关,因此也成为近年来的科学研究热点和社会焦点问题。国际上已经有多颗配置有近红外超精细高光谱传感器,其目的是提高低层大气温室气体浓度的遥感精度。  利用近红外波段温室气体遥感的两个关键性问题是先验信息的准确性和大气散射(云和气溶胶)的订正。为分析CO2和气溶
学位
甲烷(CH4)是除CO2外最重要的大气温室气体,同时也是重要的活性气体,利用先进仪器对甲烷浓度进行精密的长期测量,获得长期变化的数据集,再基于可靠观测数据集研究甲烷浓度在源排放地区如华北地区的时空变化特征对于全球变化研究具有重要科学意义,对于温室气体卫星产品验证具有重要应用价值。在目前全球温室气体观测网络中,以Picarro气体采样分析以及地基FTIR遥感反演是获取高精度大气痕量气体浓度的主要探测
学位
青藏高原孕育了亚洲许多重要的大江大河,有“第三极”之称,拥有面积广阔的冰冻圈。青藏高原的湖泊约占全国湖泊总面积的50%,是该地区重要的地表水资源形态。在气候变化的背景下,青藏高原的冰冻圈和湖泊发生了剧烈的变化,主要表现为气温上升,冰川消融、积雪减少和冻土退化。与此同时,青藏高原的湖泊大部分处于扩张状态,湖泊水位上升,水储量增加。研究湖泊水储量变化及冰冻圈对其的影响,对青藏高原地区社会经济、生态系统
学位
尼泊尔地区地势复杂多样,有平原,小丘陵和山区地形。由于缺乏大量的地面观测站点,因此很难从低海拔到高海拔估算和验证尼泊尔大部分地区的蒸散量(ET)。在本研究中,我们使用了基于遥感的METRIC(计算高分辨率的ET数据且经过内部校正校准)模型来估计尼泊尔的ET。鉴于Landsat8数据有较好的空间分辨率(30m),可用于估算较为准确的ET。从METRIC模型计算获得的结果与当地架设的涡动相关系统(EC
学位
青藏高原约占中国陆地面积的四分之一,平均海拔在4000m以上,是世界上平均海拔最高,地形最复杂的高原,素有“世界屋脊”和“第三极”之称,也是气候系统中的水圈、生物圈、冰冻圈和大气圈等多个圈层相互作用最强烈的区域。由于受到人类活动影响较少,青藏高原也是研究地球多圈层相互作用的理想场所。而蒸散发是土壤和植被向大气输送水汽的一个过程,是全球能量平衡和水循环的重要组成部分。之前对青藏高原蒸散发的研究大多集
学位
大气下行长波辐射是地球辐射收支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研究中常受到观测值缺乏的影响,通过经验公式对下行长波辐射进行理论计算的方法因具备模型简单、数据易获得的优点而被广泛采用。下行长波辐射参数化方案经过多年发展,模拟精度不断提高,物理意义不断明确,但依然存在不足之处。Prata参数化方案模拟精度高,且具有在水汽路径长度趋于0时晴空大气发射率不趋近于0和水汽路径长度不断增加时晴空大气发射率不超过黑体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