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P/TiO2复合纳米润滑添加剂的制备及摩擦学行为研究

来源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aoyoutiao6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钛合金因其密度小、比强度高、较强的耐蚀性及卓越的力学性能,被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船舶、军工等领域。然而,由于钛合金导热系数低、高温化学活性高、弹性模量小、变形抗力大,轧制过程中容易产生轧制黏辊、板材划伤、板材表面质量差等问题,且轧制过程中的磨损导致轧辊寿命缩短。润滑是解决该问题直接而有效的方法。但由于钛合金极差的摩擦学性质,导致传统塑性加工润滑液不能对钛合金产生高效润滑。鉴于此,本文主要通过低成本制备黑磷(BP),研究BP及BP/TiO2作为水基润滑添加剂的摩擦学性能,揭示二者减摩耐磨机制,构建协同润滑理论模型,探索水基纳米流体在钛合金冷轧过程中的润滑性能。通过高能球磨法成功制备出BP粉末,采用液相剥离法制备的BP纳米片具有少层片状结构,在水中具有很好的稳定性;摩擦实验结果表明,BP纳米片在浓度为70 mg/L时的摩擦系数(COF)和球磨损率最低,相比与纯水,分别降低了32.4%和61.1%,具有卓越的减摩抗磨效果。其润滑机理可归因于BP纳米片的片状吸附、层间低剪切以及摩擦化学反应膜。采用水热法成功合成BP/TiO2纳米颗粒,可以观察到有少数TiO2颗粒附着在BP纳米片表面,尺寸分布均匀;利用正交实验优化复配体系,相比于纯水,BP和TiO2水基润滑添加剂的平均COF分别降低了13.2%和15.3%,而BP/TiO2复合润滑添加剂的平均摩擦系数降低了24.5%,并且球磨损率降低了59.5%。其协同润滑机理可归因于BP纳米片的层间低剪切、TiO2纳米颗粒的滚珠轴承效应的自修复作用、吸附膜以及摩擦化学反应膜。在以上的研究基础上,将不同水基润滑添加剂配制成纳米流体,进行钛合金板材轧制实验。结果表明,随着轧制道次的增加,轧制力均逐渐增大。第一道次时,相对于无润滑和基础液润滑状态,BP/TiO2复合水基纳米流体润滑时的轧制力下降了17.5%和10.8%。轧后板材表面粗糙度达到最低为0.435μm,相对于无润滑和基础液分别下降了32.2%和26.1%。轧制过程中的磨损机理主要是通过BP/TiO2纳米颗粒在轧辊与金属摩擦表面形成一层润滑膜,有效地防止摩擦增大,极大地改善了轧制过程中的润滑性能,并提高了钛合金板材的表面质量。
其他文献
学位
学位
石煤钒矿是我国特有的含钒资源,由于其钒品位较低,钒赋存方式复杂多样,导致提钒工艺存在高能耗、高酸耗、低回收率等问题,因此开展清洁高效提钒工艺研究对提钒产业的发展有重要意义。本文以全湿法提钒技术为基础,对陕西石煤中钒开展强化浸出提钒工艺研究,通过正交试验确定影响因素优化浸出方案,运用动力学分析方法确定控制步骤,并对浸出液的萃取工艺参数进行探索。具体研究结果如下:(1)对比几类不同助浸剂对该地石煤钒矿
在常规金属中,铝兼具耐热性,机械性,电气性和耐腐蚀性,这使其在许多工业应用中具有重要意义。但是,由于铝材料固有的柔软性,其抗侵入及摩擦性能差,限制了其潜在的应用。石墨烯具有强度高、质量轻、表面积大的优点,因此可作为一种新型润滑添加物,用以保护和增强铝的表面性能,降低其摩擦损耗,提高铝材料在工业应用中的使用范围。因此,本文选择石墨烯涂层铝材料作为研究对象,应用分子动力学方法从纳米压痕和纳米划痕两部分
“情境”起初作为东方词汇,是中国古代艺术创作独特的审美价值追求,可追溯自中国传统的诗歌、书画、园林等领域;西方后现代的思潮将建筑从功能理性的桎梏中解救出来,时至今日,建筑空间单纯注重自我表现的时代已经过去,多元的时代背景下,情境的营造使空间被赋予经久不衰的场所特质。随着当代建筑创作以人为中心的对场所特殊性的关注,情境作为空间设计的起点和追求被再次讨论,本属于我国审美价值中的“情境”一词有望在本土的
学位
学位
秦岭北麓长安区段既往空间管控体系失效,导致保护与开发的矛盾日益突出。在规划体系改革和自然资源部成立的背景下,其空间规划及管控将面临新的机遇与挑战,亟需构建有效的空间管控体系。本文通过结构功能理论系统、客观地研究秦岭北麓长安区段既往空间管控体系存在的问题;通过整体性治理理论梳理现存各类空间规划体系并与秦岭北麓整体特征进行匹配性分析,在景观管理视角下提出其空间管控体系构建路径,继而在国土空间规划背景下
学位
蓄热装置是太阳能供热采暖系统中的重要部件,可有效缓解太阳能集热端和用热端的矛盾不匹配问题。因此,开发热量高效存储、合理取用的蓄热装置是太阳能供热采暖系统是否合理运行的关键。目前,国内外学者对蓄热水箱进行了大量的研究,但更多的是对蓄热水箱容积确定、热损失计算、热分层效果等相关内容进行研究。而实际上,将蓄热水箱高效蓄热和定向取水问题统一考虑更符合实际情况,有效避免蓄热水箱蓄热效率低、存在大量“热死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