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魏奏议文研究

来源 :兰州大学 | 被引量 : 1次 | 上传用户:cdy51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古代奏议文源远流长,作品丰硕,不仅是经国之枢机,亦为文章之大宗,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本文根据时间线索,将曹魏划分为建安时期、黄初到景初、正始到景元三个部分,通过对曹魏时期奏议文具体作品的分析,结合具体历史事件,研究曹魏不同时期奏议文内容的差异,探讨奏议文风格的演变,并且总结曹魏时期奏议文的成就与影响。绪论部分首先明确曹魏奏议文的研究意义。其次讨论曹魏奏议文的研究历史与现状。中国古代奏议文的研究古已有之,但缺乏整体性的梳理,现代学者在古人研究的基础上,在奏议文的归属、文体类别与写作手法等方面进行了更加深入的研究。最后论述本文研究范围与方法。第一章从奏议文演变的历史视角出发,对曹魏之前奏议文的发展历史做出梳理,将不同的文体进行辨析,就奏议文的源流展开探讨。先秦时期是奏议文的萌芽时期,秦朝“改书曰奏”,奏议制度得以确立。两汉时期奏议开始由制度向文章转变。在此过程中,奏议文逐渐发展出了章、表、奏、议等不同的文体。最后通过对奏议文源流的讨论,分析《尚书》与《春秋》对奏议文的影响。第二章通过对文献本身的分析,结合具体的历史背景,研究曹魏时期奏议文的思想内容。文章通过将不同时期的奏议文进行比对,论述曹魏奏议文内容的演变过程与原因,并且针对“曹魏复议肉刑”这一个案展开讨论。第三章主要论述曹魏不同时期奏议文风格的演变及原因,之后就风格特色进行具体分析。建安时期奏议文秉承秦汉特色,行文刚劲质朴,清峻质畅;文学自觉的出现推动了文、明二帝时期奏议向篇制高华,文采彬蔚转变;曹魏末期动荡不安的局势令这一时期的奏议更加避实务虚,语清句畅。第四章以曹魏奏议的表现形式为切入点,从句式、音韵与修辞三个方面,论述曹魏时期奏议文的艺术特色,并结合曹植《陈审议表》,进行个案分析。文章结语部分通过对全文的总结,分析全文的不足之处,并且以此来确立今后研究方向。
其他文献
东道国金融发展水平相对提高(相比中国)对中国制造业海外价值链的投资有何影响?该文通过计算附加值口径下的制造业出口技术复杂度来确定技术密集型行业,利用行业固定资本投入
马铃薯是小麦、水稻和玉米之后的世界第四大粮食作物,但其病毒病严重危害马铃薯作物,并构成重大的产量和经济损失。马铃薯M病毒(Potato virus M,PVM)和马铃薯A病毒(Potato virus
本文我们研究了带有非单调发生率和治疗的SIRS传染病模型.第一部分我们选取治疗函数为线性治疗函数,研究显示,当基本再生数R0≤1时,无病平衡点在第一象限是全局渐近稳定的;当
本文主要是对一株海洋放线菌,一株昆虫内生放线菌和一株植物内生真菌的次级代谢产物的研究。利用多种色谱分离方法对三株菌株的次级代谢产物进行初步处理,最后使用高效液相色
《却扫编》三卷,南宋徐度撰,以记载北宋时期典章制度和前贤轶事为主。徐度,生卒年不详,绍兴年间累官至吏部侍郎。《却扫编》保存较为完整,流传版本较多,主要有临安本和桂阳本两个版本系统,当今通行版本为津逮秘书本和学津讨原本等。《却扫编》为徐度闲居吴兴时所作,书中记载的内容大多来自他和父亲的见闻。此外,徐度为官初期曾担任过校书郎、秘书省正字等职,仕宦经历使他长于典故,有机会翻阅大量典籍,因此《却扫编》中所
由禾谷镰刀菌(Fusarium graminearum)引起的赤霉病已成为影响我国小麦高产稳产的首要病害。该病害不仅会造成小麦减产,病原菌在致病和贮藏过程中产生的DON毒素还会严重影响小麦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与创新,工业机器人现已得到广泛应用,机器人产业也逐渐成熟。而自工业机器人出现以来,使用量最大的便是焊接领域。据统计,操作者在焊接过程中判断是否
随着优质蛋白源鱼粉资源日益匮乏,植物蛋白已成为替代蛋白源研究的热点。施氏鲟野生资源濒危,同时是我国重要的经济鱼类,目前市场上还没有针对施氏鲟的饲料产品,植物蛋白对施
我国松科植物分布广泛,松塔为松科松属植物的球果,内含松籽,在松籽加工过程中产生了大量的废弃松塔。同时,我国能源与环境的矛盾突出,开发生物质能源是缓解这一矛盾的有效途
随着IT技术的不断跃进,高校、科研院所和企业的数据量也不断攀升,阿里巴巴马z云先生描述人类正迈向IT(Information Technology)到DT(Data Technology)的进程,阐明了数据的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