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研究烧伤患者分泌物分离的多重耐药铜绿假单胞菌对常用抗生素的耐药性,发现其多重耐药的耐药基因,外膜蛋白的缺失情况。以及分析多重耐药的铜绿假单胞菌院内感染的分子流行特征,对临床医生有效控制耐药菌株的传播和指导临床用药有重要意义。[方法]收集昆明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烧伤科2014年1月-2015年6月烧伤患者创面分泌物培养分离的多重耐药铜绿假单胞菌38株,采用VITEK-2 Compact全自动细菌鉴定分析仪进行菌株鉴定,采用最小抑菌浓度(MIC)方法进行体外药敏实验,PCR方法检测外膜蛋白OprD基因、β-内酰胺酶类基因的金属酶类基因(IMP、VIM、SPM), AmpC酶基因(ACT-1、CMY-2), A类及D类β-内酰胺酶基因(CTX-M-3、SHV、KPC、IMI、GES、OXA-48),并对其进行测序分析,PCR扩增7个管家基因,测序并确定其多位点序列分型。[结果]自2015年1月在昆明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烧伤患者分泌物分离了38株多重耐药铜绿假单胞菌;根据抗菌药物敏感性试验执行标准(第二十三版)有关铜绿假单胞菌MIC标准解释,我们结果显示:38株烧伤创面分泌物分离的多重耐药铜绿假单胞菌对8种受试抗菌药物耐药很严峻,表现为多重耐药、甚至是泛耐药。38株菌株对碳青酶烯类药物亚胺培南和美罗培南中的一种耐药,美罗培南耐药率达89.4%,亚胺培南耐药率达86.8%,其他p-内酰胺类药物中,头孢他啶耐药率为94.7%,哌拉西林/他唑巴坦为100%耐药;大部分菌株对氨曲南的体外药敏实验结果表现为耐药,耐药率达94.7%,替加环素和阿米卡星表现出强大的体外抗菌活性,35株多重耐药铜绿假单胞菌对阿米卡星表现为敏感,且替加环素100%敏感。38株铜绿假单胞菌通过PCR扩增的方法检出的基因全部为:AmpC酶基因CMY和p-内酰胺酶基因SHV;导致多重耐药的p-内酰胺类、氨基糖苷类以及氟喹诺酮类耐药基因如:β-内酰胺酶类基因:VIM、SPM;质粒介导的AmpC酶基因:ACT-1;A类及D类β-内酰胺酶基因:CTX-M-3、IMI、GES、 OXA-4、aac(6’)-I8均未检测到;尤其引起耐碳青酶烯类抗生素基因IMP、KPC在国内检出率高的基因在本次实验中均未检出;同时检测到外膜蛋白OprD,说明外膜蛋白得到转录,阳性产物全部测序,序列结果呈尖峰,无套峰、无中断现象、无衰减、弥散等信号峰图,运用BLASTN在线工具比对,得到阳性耐药基因型为CMY-2、SHV-2α、OprD-2;38株铜绿假单胞菌7个管家基因roE、nuoD、 ppsA、mutL、acsA、trpE、guaA均显示阳性,用Ⅰ)NAstar软件进行拼接转换后在网站进行比对,MLST分型质量较高,其中ST292占76.3%,ST244型占15.8%、ST961型占7.9%。[结论]烧伤患者分泌物标本多重耐药铜绿假单胞菌分离株对碳青霉烯类、喹诺酮类、头孢菌素、青霉素类等抗菌药物表现出多重耐药。并表达CMY-2、SHV-2α耐药基因;同时表达外膜蛋白OprD2基因;此次发现3个ST型,其中ST292有占76.3%,说明烧伤科多重耐药铜绿假单胞菌以克隆方式进行传播,分散以ST242、ST961传播。烧伤病房多重耐药铜绿假单胞菌引起的感染应引起临床工作者的重视。防治结合,防止院内播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