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些年,改革开放的成效非常明显,我国市场经济不断发展,经济建设也取得了非常大的成就。我国在从计划经济向具有中国特色的市场经济转型的过程中,价格管制逐步放开,商品的零售价格逐年上升,近些年来民众的直观感受就是价格上涨过快。在经济学上,商品的价格不断上涨,在其他因素不变的情况下,必然会导致供求量增大,需求量减少,这样就会产生大量商品滞销,内需不断减少。政府一般会实施积极的财政和货币政策,增加民众收入来提高内需,然而如果物价的上涨是因流通货币量增多而导致的,积极的货币政策就难以解决这个问题。那么究竟是哪些因素在影响商品零售价格波动性的变化?这个问题是本文研究的重点。本文的研究是从商品的零售价格的收敛性展开的,商品零售价格的收敛性代表的是我国各个地区商品零售价格变动幅度的平稳性,价格收敛性一定程度上能够表示商品价格这个时间序列的波动情况。通过对价格收敛性的描述性分析给出直观的价格变动趋势,进而讨论出价格收敛性究竟与哪些宏观因素相关。下面是本文的研究方法和结果。本文选取国家统计局公布的各省市自治区的商品零售价格指数构建出价格变动幅度总和、价格变动幅度方差两个指标来分别表示我国商品零售价格的变动幅度和我国各区域商品零售价格变化的差异程度,其时间序列在ADF和ERS的检验下,都在5%的显著水平下拒绝原假设,得出了两个时间序列都是平稳的结论。这意味着在1996年之后我国商品价格的变动幅度开始处于平稳状态,即具有收敛性。为了研究了影响价格收敛性的因素,将国内生产总值、政府财政支出、流通货币量等宏观因素和价格变动幅度总和、价格变动幅度方差共同放入VAR模型当中,通过Lasso回归、Granger检验、脉冲响应函数、方差分解等方法对模型做了进一步研究,Lasso回归表明价格变动幅度的方差、货币供应量的增长、政府的财政支出增长速度这三个因素对价格收敛性的影响较为明显;Granger检验结果表明GDP增速确实和价格收敛性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Mo增速是价格收敛性的Granger原因;财政支出增长速度越快,价格变动越平稳。脉冲响应函数表明GDP增速受到外界冲击后会直接把信号传递给价格,且时效性很强。Mo供应量对价格的变动幅度有着显著的拉升作用。政府支出增速对价格的变动幅度也有着长期持续效应,政府支出数量越大,变动幅度越趋于稳定,有利于价格收敛。方差分解表明在不考虑价格变化幅度总和自身的贡献率,价格变化幅度方差对其的贡献率最高达到12.02,GDP增速对价格变化幅度总和的贡献率在第2期最高,达到8.11,随后贡献程度下降。M0增速在第10期达到最大为12.97,政府支出增速在第9期达到最大为11.24。在实证分析的基础上,为了进一步提高内需,减少物价上涨过快而带来的商品滞销问题以及减少各地区价格差异,促进全国经济的整体发展,本文给出了如下建议:采取稳健的货币政策,控制货币供应量及市场利率,采取稳定的银行准备金政策和银行票据贴现政策;降低国内地区间贸易保护程度,改革行政体制和地方政府业绩考察机制,切实转变政府职能,最大程度上的减缓地方保护现象,进一步加强商品和生产两要素的合理流动,有效的进行要素分配;对现行的税收体制做出改进,通过这种方式来配合市场机制,对资源进行有效的整合,使要素充分发挥作用;加强交通、通讯、娱乐等公共基础设施的建设,进一步完善基础设施水平,使公共基础设施更好的为人们服务;降低商品运输成本,建立地区经济合作机制,促进区域共同发展;进一步鼓励支持“互联网+”的发展,通过互联网的线上平台的独有特征来缓解各地区间的贸易壁垒;针对各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实施差别化的经济政策。本文的创新点有三点:一是根据全国各地区每年的价格指数构造出能够代表全国各地区价格差异大小的指标即价格变动幅度方差和价格变动幅度总和。二是将这两个指标和宏观经济指标共同放入VAR模型中,以一个综合模型的方式来探讨这些因素的关系,即宏观因素如何影响价格收敛性,而价格收敛性又是怎样回馈宏观经济指标的。三是本文在进行变量筛选的时候,采用了Lasso回归的方法,Lasso回归可以在参数估计的同时实现变量的优化筛选,很好的解决回归分析中的多重共线性问题,并且能够很好的解释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