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意产业增值研究

被引量 : 42次 | 上传用户:xiao486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为全国经济中心城市和国际重要的开放城市,上海在过去的十多年里取得的经济增速无疑是世界瞩目的。但这种高速增长很大程度上是靠高投资和高能耗的驱动的。这种增长路径在发展初始阶段通常不可避免,但随着上海经济发展进入一个新的阶段,经济增长开始面临回落的风险,传统的增长方式已经难以为继。通过对上海现阶段经济发展问题的深入分析,可以发现上海城市经济发展矛盾的焦点在于缺乏一个与经济增长新阶段相适应的新的发展核心动力来带动整个经济的发展转型。因此,寻找发展新动力,转变新的经济增长方式成为上海未来发展的关键所在。而无论是从其他发达城市的发展经验还是创意产业的自身特征来看,发展创意产业都是解决城市经济发展到这一阶段的瓶颈突破所在。就目前创意产业的发展和研究现状来看,虽然创意概念在全球范围日益升温,创意企业和创意园区在许多国家和城市陆续组建,越来越多的经济学家也开始关注这一问题。但是,通过对现有研究的梳理,可以看出创意产业的理论研究水平远远落后于实践发展,对创意产业的研究尚处于非常初级的阶段,如对创意产业概念的定义纷繁芜杂,不加区分;对创意产业的范围界定也是千差万别,从实际研究需要纵向切割产业划分;意识到创意产业在促进地区经济增长中巨大的推动作用,但是没有深入研究这种巨大的推动作用是通过何种途径和方式实现的;注意到了创意产业具有广泛的关联性,但是对创意产业对其他产业带动的作用机制没有进一步的分析,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这对于深入研究创意产业无疑是一种不足和缺憾。因此,本文拟就搭建一个现代创意产业发展的理论框架进行初步系统化研究,深入研究创意产业价值增值的形成机制,以及创意产业是如何通过价值的内涵增长和外延的价值捕获达到促进地区经济增长的目的的。本文的主要内容包括:论文的第一章结合上海经济发展中的实际问题,提出发展创意产业是解决现阶段上海经济发展瓶颈问题的突破点所在。第二章对现有创意产业的研究进行了回顾和综述并指出,现有创意产业的研究虽多,但是观点分散,缺乏一个成熟的理论体系,研究流于表面化;一些研究者意识到了创意产业对推动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性,但是对创意产业实现这一推动作用的机制没有进行深入阐述和分析。第三章在总结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提出了一个系统的创意产业的理论构架——给出了创意产业的定义和范围界定,辨析了与创意产业紧密相关的若干概念,总结出创意产业的特征并尝试性地将创意产业价值系统划分为四类要素、三大环节,最后提出了创意产业增值总论模型,指出价值增值是创意产业魅力的根本所在。第四章重点对创意产业的价值增值进行了系统的分析,指出创意产业在宏观经济中的定位是新的经济增长点,在微观经济中的定位是价值增值的源泉,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创意产业的单向价值增值——创意产业价值增值开环模型,通过对模型的分析指出外围的支持和约束是创意产业发展的平台,创意产业的发展离不开内部各要素和环节之间的协调以及创意产业作为整体与外界环境之间的协调。第五章在创意产业价值增值开环模型的基础上,进一步将经济控制论中的反馈观点引入创意产业增值模型,运用系统动力学方法建立了创意产业价值循环增值的闭环模型,并利用计算机仿真技术对创意产业的价值增值的反馈系统进行了探索性分析,结合典型案例分析指出,考虑到复杂系统的反馈现象及其引致的循环增值因素后,创意产业的增值效应将更加明显,增值幅度会大大增加。第六章依托前文理论框架并结合作者工作实践,从理论与实践互动的角度重点对上海创意产业的发展进行了分析。第七部分在总结创意产业各国发展经验和案例经验的基础上,运用本文的理论方法并结合上海创意产业发展的实践,在理论与实践互动的基础上对上海发展创意产业提出了可行性的政策建议。论文的创新之处主要在于以下四个方面:创新点1:提出并阐述了创意产业相对完整的价值理论框架。目前关于创意产业的理论远落后于实践,论文在总结国内外相关研究的基础上,给出了创意产业的定义和范围界定,总结了创意产业的特征,并尝试性地将创意产业价值系统划分为四类要素、三大环节,从而全面建立了创意产业的理论框架,为后人在类似领域的研究奠定了理论基础。这种将创意产业理论系统化的研究,是一种理论创新。创新点2:在对创意产业增值机制进行了全面、系统的分析的基础上,提出并建立了创意产业增值的开环模型和闭环模型。论文对创意产业的价值增值机制进行了全面、系统分析,指出创意产业的价值增值既包括从供给到需求的沿价值链的单向增值,也包括公众将信息反馈给创意供给部门所带来的循环价值增值,提出并建立了创意产业增值的开环模型和闭环模型。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深入剖析了创意产业是怎样通过自身的运作实现内涵增值以及通过对后向供给以及前向需求的影响实现引致增值,并通过复制,实现价值的倍数增长的。这在很大程度上弥补了目前创意产业增值研究中观点纷繁零散而缺乏系统性的缺憾,是把对创意产业增值问题的研究推向系统化、规范化的探索性创新。创新点3:采用系统动力学原理建立了探索性的创意产业增值定量模型部分雏形,并初步利用计算机仿真技术进行了探索性分析创意产业是在近十年左右才广泛引起研究兴趣的,因此目前国内外绝大多数研究尚停留在定性的描述性研究层面。论文利用系统动力学的方法和计算机仿真技术对创意产业增值模型进行了初步的定量分析。虽然由于目前国内统计口径的局限,论文的定量分析具有较强的探索性质,但是这种探索对创意产业增值研究的影响无疑会具有深远的意义,有理由期待更多的研究者会有巨大的兴趣进行更为深入更为广泛的进一步研究。创新点4:对上海发展创意产业在理实互动的基础上提出了对策和建议,部分已被采纳并取得初步成效。论文将创意产业置身于解决上海城市经济发展的矛盾的背景下进行研究,结合上海发展研究创意产业更具有现实针对性,一方面能够较好地把实践中的一些体会和经验系统化与理论化,同时也可以把最新的研究成果应用到实践中去。论文在理实互动的基础上对上海发展创意产业提出了若干建议:首先,建议整体上体现系统化,明确了上海发展创意产业的原则、基本思路、战略定位、重点和突破口等一系列战略理念问题;其次,具体政策建议聚焦上海建设体现操作性,在总结创意产业各国发展经验和案例经验的基础上,结合上海创意产业发展的现实基础,对上海发展创意产业提出了可行性的政策建议。针对上海创意产业发展提出如此系统化、针对性的建议,是一种理实互动的创新。此外,论文在研究过程中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实际调查,比较和分析了创意产业发展的大量典型案例,对这些案例的系统剖析有助于对创意实践的发展给予可行性的指导,在这些方面论文的研究也体现了一定的新意。论文的主要结论可以归纳为以下5点:结论1:创意产业作为一个新兴产业,符合上海发展循环经济,打造现代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的宏伟目标,具有未来成为上海经济的支柱产业的必要性和可能性,因此可以判定,创意产业将在上海未来若干年的发展过程中寻找到潜在的巨大的增长潜力,并将在上海国民经济中逐步发挥起支柱产业作用。结论2:创意产业价值系统划分为四类要素、三大环节。创意、资金、人才和运作平台构成了创意产业价值系统的四大要素;“内容产业”、“提供生产输入或基建支持的支持产业”及“再生产、分销和消费的分销产业”构成了创意产业价值系统的三大环节。众多要素与环节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共同构成创意产业价值系统。结论3:创意产业的存在及兴起在于其对其它产业的价值增值作用。创意产业的价值增值既包括从供给到需求的沿价值链的单向增值,也包括公众将信息反馈给创意供给部门所带来的价值循环增值。由于创意天生不具有排他性,其设计成本远远高于生产成本,因此复制是创意产业价值增值的主要源泉,通过复制,能够将创意的增值倍数放大。结论4:创意产业在宏观经济中的价值定位在于作为新的经济增长点,促进经济增长模式的转变、推动产业结构的升级以及提升综合国力和竞争力;创意产业在微观经济中的价值定位在于创意产业的价值增值来源并不仅限于创意产品自身的增值方面,更重要的是体现在创意产业对关联产业的产品产生增值作用,以及前向和后向的发展作用。结论5:创意产业的发展,特别是在发展中国家的发展,需要关注对知识产权的保护、政府政策的引导、人才的吸引、产业的聚集等等外在条件的支持。创意产业价值增值源于其文化和创新的本质内容,价值增值效应的大小则取决于其对相关的关联产业辐射的广度和深度,取决于其对产业群形成的示范效应的扩散程度。由于创意产业的市场结构以中小企业为主,同时创意要转化为产品需要一系列分销产业和支持产业的存在,且消费者对创意产品的接受程度有待发掘,因此,集聚是短时间内发展创意产业的最佳组织模式。
其他文献
建设学习型政党既是对党的学习教育理论的继承,也是对其进行的理论创新;既是对党的学习特征的把握与强调,又是推进党的整体建设创新的积极探索。
本文的研究是基于民族歌剧中戏曲元素的运用展开的,以民族歌剧《野火春风斗古城》为例,分析在民族歌剧中戏曲表演方式、创腔方式、戏曲念白、创作手法这四个方面表现力的运用手法做详尽的探索。着重对戏曲元素塑造民族歌剧人物角色所产生的实际意义进行分析。就当前的研究来看,对于民族歌剧的探索,学者们基本是围绕民族歌剧的艺术特征,表现形式以及演唱技巧这些内容展开的。对于中国传统戏曲元素融入中国民族歌剧这一内容的研究
孝道,旧称奉养父母的准则,其最基本的含义就是“养亲””与“尊亲”。但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又有着不同的要求。传统孝道作为小农经济和宗法社会时代的产物,不仅包括善事父母,还
随着现场总线技术在工业领域的发展,越来越多的智能设备带有相应的总线接口。在对现场总线PROFIBUS-DP技术的发展,应用以及通信协议等相关内容进行详细的介绍之后,本文阐述了DP
《伤寒杂病论》被后世医家奉为中医经典之作,是一部以六经辨证为主的著作,其中提出了一条"伤寒中风,有柴胡证,但见一证便是,不必悉具……",此条文便颇具代表意义。反复研读仲
新五行学说在传统五行学说基础上,根据中医"法象原理",结合脏腑解剖结构相对位置和生理功能,遵循五方、六气等自然规律,创新地运用以"常"、"变"为纲、以"生"、"克"为目,对五
火路是壮医生理病理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从火路与神经、内分泌-免疫网络的相关性探讨其内涵是对壮医基础理论的继承与完善。从火路的形态结构、生理功能、临床表现三方面对壮
<正> 前言居延汉简之主要内容乃两汉官吏之文书及私人之书札,为研究两汉历史之第一手资料。1930年发现于今内蒙古自治区额济纳旗东北之黑城附近,其沉霾于地下巳二千年。自发
目的:观察栀子豉汤对抑郁症大鼠模型的治疗作用,探讨其作用机理,为临床应用经方防治抑郁症提供实验和理论依据。方法:将40只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10只)、模型组(10只)、栀子豉汤
目的:初步建立金樱子饮片的HPCE指纹图谱分析方法,分析比较金樱子及金樱子炮制品的指纹图谱。方法:采用高效毛细管电泳法,以三萜类作为参照物,测定金樱子及金樱子炮制品的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