压力容器外部冷却自然循环特性数值研究

来源 :哈尔滨工程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rocu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为先进压水堆严重事故缓解的重要措施,压力容器外部冷却(ERVC)是在发生堆芯熔毁事故后,为防止熔融物熔穿压力容器下封头导致事故进一步恶化而设置的安全系统。由于采用非能动安全理念且结构简单,具有较高的可靠性和良好的经济性,ERVC得到了广泛应用。ERVC措施通过在压力容器外壁和保温层之间的环形间隙内形成自然循环,利用冷却水的循环流动带走堆芯熔融物产生的衰变热,最终保持压力容器的完整性。自然循环能力和压力容器外壁面的换热能力对ERVC的有效性均具有决定性作用,目前国内外学者采用理论推导、实验以及数值计算等方式对压力容器外壁面CHF开展了大量研究,但在ERVC自然循环特性方面,现有研究仍存在不足,目前使用的两相流模型并不能很好地反映实际ERVC系统内的两相流动特征。针对该问题,本文以ERVC系统内的流体为研究对象,基于质量、动量与能量守恒方程,通过合理假设,分别建立了可用于描述ERVC两相流动的均相流数学模型和分相流数学模型。通过利用Matlab程序,对ERVC两相流动数学模型进行编程并利用已有的试验数据进行了初步验证;基于编制的程序和典型工程参数,开展了加热功率、入口面积、环隙间距、淹没深度等参数的分析计算,研究了ERVC系统内的自然循环流动特性,对比了不同模型的预测结果,开展了关键参数的敏感性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本文所建立的ERVC系统均相流模型与分相流模型可用于压力容器外部冷却自然循环现象的计算分析,且具有较高的准确性;加热功率、入口水温、流道间隙和淹没深度等参数对ERVC自然循环过程均存在显著影响。在90℃~100℃范围内自然循环流量随入口水温和加热功率的增大而增加,随入口面积、流道间隙的增大而增加,随淹没深度的增加而减小;入口水温不同时,上述参数对自然循环流动的影响程度不同;在低过冷沸腾工况下,ERVC分相流模型的计算准确性要高于ERVC均相流模型,主要原因为分相流模型考虑了气液两相相间相互作用与流体过冷沸腾的影响。本研究以工程参数为主,分析结果和结论可为压水堆压力容器外部冷却系统的流道设计及优化、数值模拟分析等提供参考和依据。
其他文献
台风是一种破坏力强且影响广泛的自然灾害。华南沿海地区位于台风的频发地带,台风每年都会给该地区带来重大的经济损失以及人员的伤亡。另外,随着经济技术的快速发展,华南沿海地区不断地涌现出大批对风荷载极其敏感的高/超高层建筑。合理评估台风风场以及极值风气候特征是进行建筑抗风实践活动的基础。而我国现有建筑抗风知识体系中的相关研究依然存在不足。一方面,台风风场实测方面的工作起步相对较晚,观测数据不够系统和完善
近年来,信息技术在世界经济全球化大趋势中得到了迅猛发展,企业的管理和运营已离不开信息技术的支撑,各电信运营商也将信息技术应用于企业管理和运营支撑上。随着电信运营商的主体业务与ICT(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信息通信技术)业务的迅速发展,其内部衍生出大量的信息化系统。然而,各系统建设时间不同,并且以单体的烟囱式应用为主,导致出现新老系统功能重
多酚类物质是普遍存在于植物界,具有抗氧化能力、抗炎、抗过敏、抗菌、保护心脏等药理作用的一类物质,由于其利用价值较高,且在自然界分布较广,吸引了越来越多研究者的关注。甘蔗的蔗叶、蔗梢、蔗茎中均含有多酚类物质,其在甘蔗内少数以游离态形式存在,多数与纤维素、蛋白质、木质素、类黄酮、糖基、有机酸以结合的形式存在于植物组织的初生壁和次生壁中,这增大了多酚类物质提取和分离的难度。固相萃取技术(SPE)作为目前
由于日益严重的化石能源紧缺和环境污染问题,以能源草本植物为原料制备生物燃料(生物乙醇和沼气)受到广泛关注。能源草本植物作为一种木质纤维素类生物质,其水解速率和发酵性能受限于其复杂的内部结构,因此选择合适的预处理方法是提高酶解效率和发酵性能必不可少的步骤之一,其目的是去除木质素,改变纤维素结晶度和聚合度,增加酶和/或微生物与纤维素的接触面积,从而提高原料转化效率。本文以两种能源草本植物(矮象草和台湾
在利用整体效应实验装置开展核电厂事故条件下安全系统整体性能研究的过程中,受试验装置结构及运行参数的限制,试验范围一般都无法完全覆盖原型核电厂的全部热工参数范围。因此,在研究过程中需要对试验初始条件的选取进行专门论证,并制定相应的试验初始条件实现方案。针对全厂断电整体效应实验的初始条件,本文利用自然循环试验装置和Relap5系统分析程序开展了全厂断电事故试验初始条件实现方法的研究。根据已有的自然循环
流体力学方程是描述物理和力学中物体运动质量守恒、动量守恒以及能量守恒规律的一类偏微分方程组.从数学分析的角度来看,流体力学方程的相关研究是目前的核心数学难题之一,特别是三维不可压缩Navier-Stokes方程强解的适定性问题,吸引了一大批优秀的数学家来关注这个课题.在本学位论文中,我们主要研究一类连续介质流体模型中的三维Brinkman-Forchheimer(简记为B-F)方程解的适定性与动力
目的:研究姜黄素对乳腺癌贴壁细胞增殖,克隆,侵袭和迁移能力的影响;应用无血清悬浮培养法培养和鉴定MCF-7及MDA-MB-231肿瘤悬浮球细胞;研究姜黄素对干细胞球球形成及分化能力的影响,检测姜黄素对乳腺癌干细胞表面标志物、干细胞基因及上皮间质转化(EMT)标志物基因表达的干预作用,初步探讨其分子作用机制。方法:1.CCK8法与细胞克隆形成实验检测姜黄素对乳腺癌MCF-7及MDA-MB-231贴壁
极限电流型氧传感器作为固体电解质传感器的一种,以其测试精度高、响应速度快、使用寿命长等优点受到广泛重视,是测量氧浓度仪表的核心元件。氧传感器主要用于检测气体中氧气浓度,一直以来在各行各业中有着相当重要的应用,然而氧浓度传感器实际使用过程中,会发生不可避免的漂移,且漂移特征具有高度的非线性,导致整个测量系统的可靠性降低,输出精度变差。因此对漂移问题多种影响因素的分析、预测以及漂移补偿的研究具有重要的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电能早已成为生产生活中不可或缺的能源,提高电力设备的运行效率和增强电力设备的持续运行能力是电力行业的重点关注问题。在改善工业体系的同时也要提升电力设备的运行效率、可靠性、安全程度以及经济性。无论是火力发电厂还是核电厂,汽轮发电机组都是十分重要的动力设备,人类使用电能的80%都是由汽轮发电机组提供的,保证汽轮发电机组正常运行减少其因非正常原因停机,对于推动电力行业甚至国家
磨损是各类机械零件失效的主要形式之一,因此提高摩擦部件表面的润滑性和耐磨性至关重要。本文以改善摩擦部件表面的减摩耐磨性为研究背景,选用润湿性、耐腐蚀性、耐高温和耐磨性等综合性能良好的镍基自熔性合金粉末为粘结相,引入合金元素Ti、固体自润滑相MoS2及Ti3SiC2和稀土氧化物La2O3等综合性能良好的改性材料,采用激光熔覆技术在HT270灰铸铁表面制备不同成分的自润滑耐磨涂层,并分析表征了MoS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