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思维导图的高中生物学教学设计与实践

来源 :延安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sola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前,在高中生物学课堂中,学生主动构建知识体系的意识与能力比较薄弱,且教师对其培养也较为忽略。而思维导图可谓是“一图胜千字”,不仅可以将零散的知识系统化、隐性思维显性化、复杂文本形象化与繁杂信息简洁化,还可以使教学内容具有丰富性、感染力、互动性与交流性。因此,在高中生物学新授课中为提高学生主动构建知识体系的意识与能力,提出将思维导图运用于高中生物学教学设计与课堂教学中。首先通过文献查阅,概述思维导图的概念、要素、功能及绘制方法与原则,界定基于思维导图的教学设计概念,并分析基于思维导图的国内外研究现状。其次,通过问卷调查法和访谈法对基于思维导图的高中生物学教学现状展开调查与分析。然后,在以上研究基础构建基于思维导图的高中生物学教学设计的模式。最后,通过实际课堂教学从学生学习兴趣、学习成绩、认知策略水平与思维导图作品及访谈结果来评价基于思维导图的高中生物学课堂教学效果。通过实践研究结果显示:在学习成绩方面,实验组与对照组学生的生物学成绩差异不显著(P=0.152),但实验组与对照组学生成绩均差从0.3分上升到4.92分,一定程度上说明基于思维导图的高中生物学教学对学生成绩起促进作用;在学习兴趣方面,实验组与对照组学生的生物学学习兴趣存在显著性差异(P=0.044),说明基于思维导图的高中生物学教学对学生的生物学学习兴趣有增强作用;在学习认知策略方面,实验组与对照组学生的总体认知策略水平具有显著性差异(P=0.026),其中表层加工策略和深层加工策略水平均为显著水平(P<0.05),表明基于思维导图的高中生物学教学对学生的学习认知策略水平具有一定的提高作用。基于以上研究得出结论:(1)基于思维导图的高中生物学教学设计模式在实际教学中具有一定的可行性与有效性;(2)基于思维导图的高中生物学课堂教学既能够增强学生主动构建知识体系的意识与能力,又能够增强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认知策略水平、促进学生学习成绩的提高。本研究基于思维导图策略下所提出的教学设计模式与高中生物学课堂教学流程可以为相关学者和一线教师提供一定的借鉴。
其他文献
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是落实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选用有效的教学素材去优化课堂教学是当下道德与法治课教师的重要工作。在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探索中,教师不断优化教学方法,互联网飞速发展、现代多媒体教学的普遍应用都为师生搜集和呈现教学素材提供了便利条件。因此,教学素材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中深受师生的青睐。但是在日常教学中,教师在选用教学素材时还存在各种问题有待解决。为了能更好地帮助师生选择和运用教
道德与法治课是对学生道德与法治发展有着最重要的引导作用的课程,对于学生的思想建设与教育极为重要,特别是在初中时期,学生的自主人格开始逐步形成并向着成熟化发展,这一时期的思想教育极为关键。导入教学作为一种易于实施,且灵活性很强的教学方法,在教学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无论对于哪门课程,通过良好的课前导入,就能够为良好的教学效果奠定充分的基础。本文目的在于使当前道德与法治课中的导入教学应用更加完善,使导入
现阶段我国高中物理课程标准对于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作出了明确的要求,要求教师和教育教学研究者,开发并应用更为恰当的教学方法、教学模式来培养学生核心素养,而图像法特征明显,能够很好地在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当前对于图像法的研究主要有图像法的应用、图像法的功能等。在借鉴多篇优秀论文和大量调查的基础之上得出应用图像法的现状,根据现状设计出合理的教学策略,通过图像法来更好的培养学生核心素养,本文将从
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指的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自觉性(学习主动性)、独立性(学习自主性)、创造性。“双主四步”教学模式指的是在双主教学模式的基础上,将课堂分为四个环节:学前指导示目标、合作探究释疑难、当堂训练兼拓展、回顾目标谈体会。新版课程标准明确强调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重要性以及学生主体地位;传统的教学模式主要是以教师的“教”为主,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难以发挥。结合上述问题,本研究欲以本校“双
房屋征收拆迁是任何国家和地区在城市化和工业化这一现代化进程中的必然环节。它不可避免地要触动各方面的利益,尤其是被征收对象的切身利益,包括眼前利益和长远利益,直接关系到当事人的生产生活,关系到他们方方面面的利益诉求。所以,房屋征收工作的复杂性和艰巨性不言而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既标志着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入了新的历史征程,也意味着人民生活有了更高层次、更高水平的时代诉求。房屋征收工作事关人
社会环境的变化促使教育的主体也发生变化,从过去的以教师为主的课堂转化为现在以学生主体、教师主导的双主课堂。新课程改革对教师角色也做了全面的解释,教师是学生学习过程的促进者,不能把教师当作课堂的主角,课堂是学生的,教师要摆正自己的位置不能越俎代庖,要引导学生观察、思考、总结,从学习中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根据新课程改革的要求,问题驱动教学法逐渐被教育者关注,这是以教师设计的生物学问题为学
目前,我国普通高中各个阶段的课程大多数是以分科授课为主,各科教师在各自学科知识体系内开展教学工作,学科之间缺少交流、渗透和综合。这样的教学方法割裂了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其带来的后果往往是会导致学生在认识世界与解决实际问题中会变得死板或者片面。应我国基础教育改革中提出课程综合化的要求,多学科交叉渗透可以使学习内容丰富化,可以有效形成知识间的迁移,可以培养学生发散思维和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此外,因生物
随着社会与科技的飞速发展、全球化态势不断加剧,社会对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促使教育目标由“三维目标”转向“核心素养目标”。初中生物学教学目标作为初中生物学教学的起点,在设计过程中要充分考虑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内涵与要素,从源头出发培养学生的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当前在初中生物学教学中以三维目标为主,它虽是知识、能力、情感的统一,却易使教师在实践过程中偏向于重视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忽略情感与能力的培养;其
唐诗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代表之一,是新时代弘扬中国特色主义文化的宝贵资源。它除了自身的文学价值外,还蕴含着丰富的生物学知识,在大力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如何将其应用到生物学教育教学中,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加深学生对生物学知识的理解,同时,借优秀传统文化培育学生之人文素养,将智育与综合素质教育有效结合,进一步发挥优秀文化的育人功能,值得深入探讨。目前有关唐诗在生物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方面主要涉及诗
新课程改革强调生物学教学要以学生为本位,优化教学模式,注重生物科学史学习,培养学生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随着生物学课程改革的不断深透,初中生物学教学培养学生学科核心素养将是大势所趋,是新课改下初中生物学教学发展的必然趋势。然而,在实际的初中生物学教学中大多数教师并未能根据新课改理念对生物学教学模式进行改革或创新,生物科学史的学习也未能找到最佳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传统的初中生物学教学模式的局限性越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