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漓江河流地貌是漓江水资源、水环境和旅游经济的载体,对漓江流域生态环境和桂林市经济社会发展起着支撑作用。漓江地貌研究是所有漓江研究的基础。掌握漓江地貌时空变化特征及规律是科学开展漓江综合治理的关键。但迄今尚无关于漓江地貌系统研究的工作。为此,本文以河流地貌学理论为基础,采用基于Internet的最新Google Earth遥感数据,结合MapGIS运用,对漓江河流地貌的时空变化开展了系统调查研究。 本论文以9章的篇幅论述了对漓江河流地貌的调查研究,归纳为两大方面。第一、地貌空间特征研究:对近期漓江主河道河床地貌的位置分布、形态特征、数量及空间关系等进行了遥感信息提取和分析,采用的技术方法是基于Google Earth(下简称GE)与MapGIS软件相结合的遥感目视解译与空间测量;其二、地貌时变特征研究:对自1985以来至今30年里漓江主流河床地貌空间位置和形态的变化趋势和规律开展研究,采用的技术方法是基于1985、1990、1998、2006和2010年共5个时相的TM遥感时间序列数据动态分析。 围绕研究任务开展了6方面核心研究工作: (1)基于GE数据-1:1万地形图-GPS高程数据相关分析和一致性分析的漓江横剖面GE高程数据实用性检测; (2)漓江主河道河床地形-地质纵剖面GE制图、纵剖面形态特征定量分析及地质背景分析; (3)基于GE和MapGIS的漓江主河道河床宽度,东西河岸凹凸岸位置、形态与长度,东西河岸边滩位置、形态与大小,心洲位置、形态与大小等的空间测量与定量分析; (4)基于1985、1990、1998、2006和2010年5时相TM遥感数据和MapGIS的漓江双潭村心洲形态变化动态分析; (5)纵剖面曲线最小二乘法圆滑、最佳拟合和曲线转直线投影制图,分段比降及其与地质控制因素关系; (6)人类活动对漓江地貌形态变化的影响。 研究发现,漓江在过去25年里河床面积逐年减少,河流曲率增大,河流纵降比在河流上段达到6.2‰,中游比降为1.1‰,下游比降在0.4‰到0.5‰之间,河流随着距离源头的距离的加大,河流的平均宽度也在增大,进一步显示出了漓江的老年期河流特征。研究确定,漓江河曲的弯曲很大程度上受到构造和岩性地质因素控制;人类活动加剧对漓江河床的宽展和缩窄变化加快影响明显,关系密切;通过对漓江河流纵剖面曲线形态特征的定量分析,表明在漓江河流在整体上侵蚀作用大于地壳抬升作用,上游以侵蚀作用为主,而下游以堆积作用为主。 本文研究成果和结论已被我校承担的国家科技部漓江研究项目采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