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频繁出现的人际信任危机事件,引起了学术界对人际信任这一问题的密切关注。我国居民人际信任有哪些类型,针对不同对象的信任现状如何,又受哪些因素影响,这些都是学者们热切讨论的话题。本研究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综合微观与宏观层面,从社会资源、道德基础和社会环境三个视角研究了人际信任的影响因素,并通过分别研究这些因素对特殊信任与普遍信任的影响,来对比分析特殊信任与普遍信任这两种不同类型的人际信任的异同,对当前我国居民人际信任影响因素进行了较为全面和深入的考察。本研究采用中国社会科学院开展的覆盖全国抽样调查的数据(CSS2013),数据较为权威,且时效性强,确保了数据分析结果的有效性。主要研究结果如下:第一、从对不同信任理论视角的分析发现,社会宏观环境是一个影响人际信任的重要因素。我们的研究发现,社会环境变量无论是对特殊信任还是普遍信任,其解释力都超过其他理论视角。其次,与社会资源视角相比,道德基础视角解释力较强,而这是一个几乎被国内学界忽略的视角,说明这一理论视角需引起我们的重视。此外,我们的研究发现,社会资源视角的解释力较弱,并不是个体拥有资源越多,人际信任度就越高。第二、从特殊信任与普遍信任的影响因素的比较发现,对特殊信任影响最大的因素是生活满意度、政府信任和社会安全感;而对普遍信任影响最大的因素是高等教育、政府信任、社会安全感和社会公平感。由此可知,特殊信任与普遍信任的主要影响因素有所差异,相对而言,普遍信任受宏观社会环境的影响更大。第三、在特殊信任和普遍信任的模型中,年龄的标准系数都始终远远高于其他变量,说明年龄对人际信任有着巨大的影响,且年龄越大的受访者,人际信任水平越高。人际信任的这种代际差异,说明特定的社会背景对人际信任具有巨大的塑造作用。同时,也表明社会转型和快速变迁的特殊社会背景,是造成人际信任水平下降的主要原因。第四、无论是特殊信任还是普遍信任,都没有表现出经济越发达的地区,居民信任度越高的趋势,且东北部地区居民的普遍信任和特殊信任水平在四个地区中都是最高的,说明居民信任水平与该地的经济发展水平并没有正向联系。收入对人际信任的影响也表明中等收入和高收入受访者的信任度都低于低收入受访者,且高收入组的信任度最低,影响也最显著。信任的地域分布以及高收入群体的低信任水平都表明,人际信任度跟经济并不是呈正相关,无论是微观的个体收入水平,还是宏观的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对人际信任都没有促进作用,甚至表现出一定程度的负相关,反驳了福山社会信任与国家经济繁荣具有正相关关系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