炎陵花叶茶斑锦变异的分子机理研究

来源 :湖南农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uwa_l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茶树(Camellia sinensis(L.)O.kuntze.)作为我国重要的经济作物之一,其叶色是影响茶叶质量的重要指标。本实验研究材料炎陵花叶茶为茶树斑锦变异体,其叶色表型为白绿嵌合且不受环境因素影响而改变。目前,斑锦变异在仙人掌科植物中出现较多,研究主要集中在探索斑锦变异的呈色机制和叶绿体发育,但有关于茶树斑锦变异的研究依然鲜见。茶树叶色变异(包括斑锦)通常会引起茶树中茶氨酸的含量变化。作为茶树的特征代谢产物,茶氨酸因其赋予茶叶特殊品质及功效备受人们关注,但迄今茶氨酸的积累机制仍未明晰。因此,研究斑锦变异茶树的呈色机制及其与茶氨酸积累的关联性将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以斑锦变异茶树炎陵花叶茶为实验材料,根据叶色差异将其叶片分为白化部位(Albino area,AA)、过渡区(Transition site,TS)、正常部位(Normal part,NP)。通过对叶色不同部位进行表型指标、生理生化指标及转录组测序,整合探究了呈色与茶氨酸积累二者之间的可能原因,主要结果如下:(1)对不同叶色部位进行转录组测序并比对中国种茶树基因组,共得到44908个非重复序列基因,其中AA比NP、AA比TS、NP比TS显著差异基因数量分别是2760、1484、1283个。KEGG富集分析表明,碳代谢及氨基酸的生物合成富集了最多的差异表达基因。考虑到叶色变化造成AA茶氨酸含量拔高,且茶树氮代谢与茶氨酸代谢密切相关。通过关注差异基因所在代谢途径:光合作用天线蛋白、卟啉与叶绿素代谢、氮代谢、氨基酸的生物合成和丙氨酸、天冬氨酸和谷氨酸代谢途径,找到炎陵花叶茶呈色机制及茶氨酸积累相关基因10个,基于形态学特征及生理生化表型,结合差异基因进行了进一步探究。(2)对不同叶色部位进行光合色素及超微结构分析,发现NP、TS、AA呈现色素含量骤减,叶绿体超微结构形状拉长、基粒数量减少、基粒类囊体垛叠不明显、空泡增多现象。同时,转录组测序结果中光系统Ⅱ捕光复合物(LHCⅡ)整体下调表达,表明LHCⅡ蛋白可能处于自噬或降解状态。这一系列反应可能是斑锦变异茶树为了自我保护以防止光化学损伤。其中CP24、CP29、PPOX、PORA在维持LHCⅡ结构,保证类囊体垛叠中起了重要作用,CP24在AA的低表达量可能是造成类囊体膜分解的直接原因。(3)对不同叶色部位进行生化分析,发现NP、TS、AA呈现游离氨基酸总量及茶氨酸含量增加趋势,AA游离氨基酸总量达6.01%,茶氨酸含量为2.47%,AA中茶氨酸、谷氨酸、丙氨酸分别为NP的1.25、1.88、2.00倍。结合转录组测序结果,推测整体氨基酸含量的提升可能由LHCⅡ的蛋白降解产生了大量的氨基酸残基造成。同时,转录组测序结果也发现CsTS在AA与NP中表达无差异,但二者表达量显著高于TS。CsGS1.2、CsGDH、CsALAAT2在AA中表达量显著低于NP。CsTS作用于乙胺与谷氨酸合成茶氨酸,CsGS1.2作用于谷氨酸合成谷氨酰胺;CsGDH为谷氨酸脱氢酶,作用于谷氨酸脱氢;CsALAAT2为丙氨酸转氨酶基因,作用于L-丙氨酸生成丙酮酸。这些基因低表达逆向促进了谷氨酸、丙氨酸的积累,L-丙氨酸积累能增强L-丙氨酸脱氢酶稳定性促进乙胺生成,而乙胺的有效性是茶树与其他植物L-茶氨酸积累差异的原因,这三个基因的共同作用可能促进了茶氨酸的积累。
其他文献
本研究为了探索月季RcAP2基因对植物生长发育和环境胁迫的影响,构建基于CRISPR/Cas9基因编辑技术的植物双元表达载体。以拟南芥作为受体材料,应用农杆菌介导法对拟南芥花序进行侵染转化,获得了表达eGFP(enhanced Green Fluorescent Protein)的拟南芥转化植株;以月季作为受体材料,优化了月季植株再生体系;采用农杆菌介导法对月季胚性愈伤组织、月季茎段芽进行侵染转化
本论文的主要目的是探讨奶牛日粮中添加不同粉碎粒度的亚麻籽对奶牛生产性能、牛奶和血液中脂肪酸组成及脂质氧化的影响,以期探讨在奶牛日粮中添加亚麻籽的粉碎粒度提供理论依据。本论文分为3个试验。试验选用45头泌乳日龄为60-120d,产奶量为36-44kg/d的中国荷斯坦奶牛,随机分为3组,分别为对照组,粉碎组和完整组。预饲期7d,试验期35d。粉碎组每天添加1.5kg的0.2mm粉碎亚麻籽(包括亚麻籽、
为研究穿心莲内酯对黄鳝生长性能及免疫的影响,并探索其机制,本研究共开展了两个实验。实验一:以初始体重为(25.00±0.15)g的黄鳝幼鱼为研究对象,设置对照组为基础饲料,分别在基础饲料中添加75、150、225和300 mg/kg穿心莲内酯,分别记为AD1、AD2、AD3、AD4和AD5,共配置5组等氮等能饲料,每组三个重复,养殖实验在池塘网箱(1.5 m×2.0 m×1.5 m)中进行,持续8
滑坡状态的实时监测是灾害预防与治理的重要依据.针对目前滑坡监测系统中存在测点间距离远、多传感器接入繁琐、数据采集困难等问题,设计了一种基于LoRa的滑坡远程监测系统.该系统包括节点单元、LoRa集中器、云服务器及滑坡信息监测网页.采用STM32单片机设计的节点单元,完成对滑坡现场各种传感器数据的采集和协议转换;待LoRa集中器将数据汇聚后通过4G通信发送到云服务器;开发滑坡信息监测网页,实时刷新监
柑橘溃疡病(Xanthomonas citri subsp.citri,Xcc)是严重阻碍柑橘产业发展的世界性检疫病害,防控困难,选育抗病品种为防治溃疡病的唯一有效办法。枸橼C-05是柑橘属独特的抗溃疡病种质,为抗性机理和抗病育种提供了种质基础。本研究通过研究枸橼扦插繁殖方法,筛选出枸橼最佳生根培养的环境和促进生根剂ABT 1号的浓度,为后续实验提供了材料保障。对不同枸橼种质进行柑橘溃疡病离体与活
文化回应性教学秉持教学以文化为内核的准则,强调教学要回应学生的文化背景;地方性知识教学则是借助乡村学生熟知的地方性知识促进课堂教学的一种教学方式,二者在理念与逻辑上存在一定的共通性。基于文化回应性教学的视角,当下新生代乡村教师在地方性知识教学中表现出地方性知识教学意识缺失、教学效能偏低、教学方法枯燥以及教学能力孱弱等现实困境。新生代乡村教师应当秉持包容性原则,丰富自身的地方性知识储备;秉持关怀性原
油菜(Brassica napus L.)是我国主要油料作物和镉(Cd)富集作物之一。合理的农业管理技术对于提高油菜修复Cd污染土壤具有重要的意义。本研究拟以一种甘蓝型油菜品种“湘杂油6号”为研究对象,通过与四种作物间作提高油菜的Cd吸收量,利用种间根系相互作用(无分隔处理)、有种间根际效应(尼龙网分隔)和无种间根系互作处理(全分隔)三种分隔方式来调节油菜和作物根系的相互作用强度,研究间作根系质流
为了减少因为软件升级产品拆装造成的时间及人工消耗,采用了一种基于CAN总线的多DSP智能节点软件在线升级方法,该方法是基于Bootloader引导系统的CAN总线软件在线升级方法,通过多节点自主匹配识别技术,实现了通过一条CAN总线对多个DSP的自动选择识别和软件烧写;同时,实现了分包交互的软件升级模式,突破原有方式对软件规模的限制。通过在某产品控制系统上对多组件进行软件在线升级,已充分验证了该方
为湘南筛选适宜机插的早晚稻品种,探索水稻品种宜机插的评价方法,建立快速筛选指标,实现宜机插品种的快速筛选。以12个早稻品种与17个晚稻品种(包含常规稻、杂交稻与超级稻)研究了各早晚稻品种的生育期、秧苗素质(根系盘结力、抗折力与发根力)、返青期、根系伤流强度、剑叶SPAD值、各生育时期干物质积累量及产量与产量构成等指标,初步探索各指标与品种宜机插之间的关联性。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通过借鉴文献资料
近年来,水体重金属污染已经成为当前我国急需解决的重大需求,其中吸附法是净化水体重金属污染的主要方法之一,其核心是研发高效低廉的吸附材料。菜籽粕是我国食用菜籽油的主要副产品,年产量高达到一千多万吨,粗蛋白和粗纤维含量较高,理论上是一种较好的吸收材料。本实验通过比较多种农业生物质材料的吸镉量,筛选出高效低廉的生物质吸附材料,并探究溶液吸附剂投加量、初始p H、溶液初始镉浓度、吸附平衡时间等因素对吸附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