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齐国是先秦时期建国最早、灭国最晚、存在时间最为悠久的一个诸侯国,齐国在春秋战国时先后称霸争雄,田齐时期的稷下学宫更是汇聚天下学者,容纳儒家、道家、墨家、法家、名家等学派,几乎囊括了当时所有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对中国传统文化、传统艺术具有深远的影响。因此,本文着眼于先秦时期齐国的艺术思想,从姜尚、管仲、晏婴、荀子等人的哲学思想中寻觅出其对艺术的探讨,找出他们的思想对齐国艺术形式、风格、表现手法、传递的涵义等方面所产生的影响,这就需要我们以宏观、精深的学术视野予以整合。本论文主要以齐国不同历史时期的社会生产力、经济基础、意识形态、政治制度、文化背景为依托,从当时主要代表人物的哲学、美学等思想理论入手,结合齐地出土文物,通过分析齐国艺术思想的起源、变迁,以期厘清齐国艺术思想在不同社会环境和不同历史时期中的继承关系。本文共分六个部分:第一章,绪论部分,简要论述论文的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研究对象及研究方法、相关的研究现状、写作思路及研究期望;第二章,确定齐国艺术的时空范围确,由此作为判断齐国不同时期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对齐国艺术思想形成之文化背景所产生的影响;第三章,齐初艺术思想主要体现在同“俗”上,齐地保留东夷、殷商器物的造型和图案形成文化统同,而后将周礼融入其中,艺术起到合群的作用;第四章,春秋前期,管子的“精气说”、“天时地气说”强调地理、水土对人、艺术的决定作用,管子的政治经济学中经济、礼、法都是围绕身体(人欲)与政治展开,开启了艺术本体论、艺术经济论、艺术礼法论的新思维。春秋中晚期,晏婴的“尚俭”观无意间揭示了艺术作用于身体的意识形态特征,而晏婴的“和同”论则体现出齐国“物与天合”、“物与人合”、“物与物合”的造物艺术思想;第五章,战国时期,齐国稷下学融合百家文化,形成文化争鸣的局面,齐国的艺术思想已经开始有脱离政治意味的倾向,往纯艺术方面思考,其中荀子的音乐理论和齐国本土的黄老之学、方仙道思想对秦汉以后中国古典美学体系、审美意识、艺术思想有深远影响;第六章,总结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