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柿石难溶机制初步探究

来源 :南昌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ongpe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背景:胃结石(bezoar)又被称为胃粪石,是指进食难以消化的食物,不能及时排空,在胃内凝结成块,或与胃粘液、植物纤维等凝结而成,可见于食管、胃部和小肠等,大多形成于胃部。可分为(1)植物性胃石;(2)动物性胃石;(3)药物性胃石;(4)乳性胃石;(5)其他胃石。其中临床以植物性胃石中的柿结石最为多见。每年秋冬季节柿子成熟上市期,多有胃柿石发病报道。胃柿石可引起上腹部不适、腹痛、腹胀等临床症状,进一步可导致溃疡、出血、梗阻或穿孔等并发症,严重影响人们的健康和日常生活质量。研究内容:目前临床治疗胃柿石以胃镜下圈套器机械碎石后取出联合溶剂溶解为主,取得了切实疗效,但胃镜下圈套器机械碎石容易造成圈套器变形扭曲,取出过程还需把握残碎胃石的大小,过大容易造成胃体、贲门、食管、咽喉部等消化道相对狭窄处损伤出血,且花费时间长,增加患者痛苦或者无痛麻醉风险。溶剂溶解方面,有临床数据肯定了可乐治疗胃柿石的临床疗效,但是可乐作用机制尚不明确,无法解释为何人体内每日大量分泌的强酸即胃酸无法溶解胃结石,而可口可乐这种相对弱酸可以起效。内镜碎石联合溶剂溶解治疗后仍有少部分结石无法消融,残存的碎石排出过程中有肠梗阻的风险。国内曾有新闻报道,胃柿石患者内镜下破碎后残渣再次形成团块引起小肠梗阻、肛门梗阻的案例。本文以胃柿石为主要研究对象,旨在通过鉴定化学手段找寻线索,探究胃柿石难溶机制,针对性解决目前临床困境。研究方法及研究结果:本文通过日常临床工作中的观察,发现胃柿石可以分为表层、里层,表层呈褐色、黑褐色薄片样,表面较光滑或有黏液包裹,里层内部呈柿黄色、疏松粗糙团块,与未消化的柿果相近。根据胃柿石表层、里层性质性状的差异,采用了如红外光谱分析、拉曼光谱分析及扫描电镜等设备,对表层、里层进行了一系列检测,深层次研究胃柿石结构差异带来的功能差异;在溶剂对小鼠安全性实验后,进行了胃柿石表层、里层滴溶实验及胃柿石浸没消融实验。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红外光谱分析结果显示胃柿石表层、里层“指纹区”与果胶样品“指纹区”均吻合,鉴定为果胶成分。里层在甲氧基(1444处)和酯化羧基伸缩振动峰(1760)均强于表层,说明甲基化和酯化程度高。表层果胶可能在胃内PH值0.9-1.5酸环境下,与钙离子共同作用促进凝胶,从而形成抗酸屏障难以消融。(2)拉曼光谱分析对所收集的胃柿石样品及果胶样品进行了检测,胃柿石样品为混合物,拉曼光谱分析受混杂因素误差可能,未得出有价值的结果。(3)扫描电子显微镜分析对胃柿石表层和里层分别进行扫描观察,发现胃柿石表层集聚为几乎无缝致密结构,光滑度明显高于里层;里层多有颗粒样凹凸不平,整体呈压缩堆叠样构象。部分侧截面具有颗粒感、絮状感,而且表层结构更紧密。由于EDX组件损坏,未能完成钙等元素的显像。(4)溶液对小鼠胃内组织的安全性实验:为避免后续实验试剂潜在的对胃内组织损伤,本文于中国医学科学院医学实验动物研究所进行动物实验。标准胃液默认对胃内组织无潜在损伤,将C57BL/6小鼠(4月龄)分为经典版可口可乐(?)(pH2.5)、5%碳酸氢钠溶液(pH8.41)、标准碱液组(pH9.18)共3组,每组3只,每日200μL,连续灌胃5天后,取小鼠胃组织,观察病理组织损伤情况。结果仅有标准碱液对胃损伤微小,总体安全性良好,可以进行后续对胃柿石的滴溶、消融实验。(5)胃柿石表层、里层滴溶实验:通过标准碱液(pH9.18)、5%碳酸氢钠溶液(pH8.41)、无CO2经典版可口可乐(?)(pH2.5)、经典版可口可乐(?)(pH2.5)、标准胃液(pH1.2)在胃柿石表层和里层的滴溶,胃柿石表层显示出对酸碱性液体均有抗侵蚀性,具有抗酸碱屏障功能。胃柿石里层显示出对酸性液体的抗侵蚀性,但碱性液体可能可以侵蚀,仍需更多验证。(6)胃柿石浸没消融实验:通过含果胶酶和不含果胶酶的2类标准碱液(pH9.18)、5%碳酸氢钠溶液(pH8.41)、无CO2经典版可口可乐(?)(pH2.5)、经典版可口可乐(?)(pH2.5)、标准胃液(pH1.2)共10组溶液对胃柿石的24小时浸没消融实验,结果表明,添加果胶酶能大大提升胃柿石的消融;胃柿石在碱性环境下消融度更高;由于样品收集数量有限,未能多次重复实验,缺乏统计学意义,但相信为未来的进一步研究起到了启示意义。综合以上实验结果可以提出一种胃柿石难溶的新机制分析,即人体在大量进食柿子后,柿子与胃酸发生反应,表层果胶在胃酸与钙离子共同作用下,向低甲氧基化酯化转变并凝胶形成抗酸屏障,乃至与微量元素螯合形成诸如果胶钙、果胶铁一类复合物形成抗酸屏障;通过胃蠕动力对胃柿石压缩堆叠提高强度,最终形成结构完整、具有抗酸屏障的高强度胃柿石。
其他文献
学位
目的:探讨与分析Bio-gide胶原膜引导骨再生(GBR)对成骨效果的影响。方法:选择2019年1月—2021年12月在本院进行诊治的牙列缺损患者70例作为观察对象,根据1∶1随机信封抽签原则把患者分为海奥组与Bio-gide组,各35例。海奥组给予海奥口腔修复膜引导骨再生,Bio-gide组给予Bio-gide胶原膜引导骨再生,观察成骨厚度情况。结果:治疗后6个月Bio-gide组的总有效率为9
期刊
目的:应用二维剪切波弹性成像技术(2D-SWE)评价肝癌经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治疗前后肝脏组织硬度(LS)的变化,探讨其在评估TACE治疗对肝脏储备功能影响中的临床应用。方法:按入组条件选取2021年10月至2022年12月于赣州市人民医院医院行TACE手术的原发性肝癌患者39例,所有患者术前一周、第一次TACE术后一月、第二次TACE术后一月、第三次TACE术后一月除行各种常规检查,均另
学位
学位
目的:探究首剂不同剂量牛肺表面活性物质(PS)联合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Bi PAP)应用于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患儿的临床疗效,为NRDS患儿的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20年6月至2022年6月抚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新生儿科收治的153例NRDS患儿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低、中、高剂量三组,每组51例。三组患儿均为本院分娩,产科处理后立即转入本科治疗的新生儿,患儿羊水清、
学位
学位
目的:探讨经阴道三维超声(3D-TVS)定量分析不同雌激素用药方案对宫腔粘连(IUA)术后患者内膜修复的意义。方法:选取赣州市人民医院收治的中度宫腔粘连患者62例,均行宫腔粘连松解术(TCRA),根据术后雌激素治疗方案不同,分为两组,雌孕激素序贯组30例,术后应用戊酸雌二醇及地屈孕酮序贯治疗;单用雌激素组32例,术后单独应用戊酸雌二醇治疗。所有患者术后口服雌激素。在药物治疗前后均以3D-TVS测量
学位
<正>由美国著名心理社会肿瘤学专家沃森(Maggie Watson)、基桑(David W.Kissane)著,唐丽丽翻译,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出版的《癌症患者心理治疗手册》一书,是一本系统讲述癌症患者心理治疗的专业书籍。书中对癌症临床治疗的心理模型、所处理的关键主体及成功运用每种治疗方法所需的基本技术都进行了详细介绍,汇集了当前癌症临床心理治疗的各项经验,能够为心理社会肿瘤学领域医护人员提供工作经
期刊
研究背景及目的:胆管癌(Cholangiocarcinoma,CCA)是指来源于胆管上皮细胞的胆道系统恶性肿瘤,分为肝内胆管癌和肝外胆管癌。由于其恶性程度高且预后差,容易发生淋巴结转移及神经和血管侵犯,因此患者的五年生存期较低,且治疗效果较差。胆管癌主要治疗措施是手术根治性切除治疗,但大部分患者由于发现较晚,无法进行手术。阿帕替尼是我国自主研发的抗血管生成药物,目前已在胃癌、小细胞肺癌等恶性肿瘤中
学位
目的 探究在牙种植中施行口腔修复膜材料引导骨再生的效果。方法 借助随机数字表法将2018年10月-2020年12月本院74例牙种植患者分为对照组(37例,施行钛膜治疗)、观察组(37例,施行海奥口腔修复膜治疗)。随访半年,对比两组修复效果、成骨厚度、植骨高度、满意度评分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1)观察组修复成功率(94.59%)较对照组(78.38%)更高,P<0.05;(2)观察组植骨高度、成骨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