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后殖民翻译研究始于20世纪80年代末,是在后殖民批评语境下构建的一系列关于翻译的研究范式和应用形态,理论研究与实证分析有机结合,二者相得益彰。其研究焦点是民族语言之间的不平等以及社会和民族文化之间的权力差异,从少数种族和弱势文化的立场来研究文化传播过程中的翻译问题,是消解文化霸权和种族中心主义的核心力量。其中的“杂合”是语言文化交流的必然产物,有利于保留异国情调、彰显文化的“他性”。美国翻译家葛浩文(Howard Goldblatt)所译的《狼图腾》就颇具后殖民主义特征,本文旨在通过分析《狼图腾》的英译本来探讨后殖民主义思想在文学翻译中的体现。本文第一章对于后殖民主义以及后殖民翻译研究作了较为详细的回顾;第二章首先阐述了后殖民翻译理论的核心理念(权力差异和杂合),然后介绍了与核心理念相关的翻译策略,紧接着总结了译者所采用的归化和异化这两种翻译策略的具体的翻译方法;第三章以美国著名的翻译理论家尤金.奈达提出的五种文化层面为切入点,根据后殖民翻译理论中的核心理念,对《狼图腾》英译本进行剖析,发现其中于不同层面体现了后殖民主义翻译思想及翻译策略;第四章是前一章节内容的延伸,阐述了《狼图腾》英译本所呈现的后殖民语境下翻译所起的作用及意义所在。本文通过从后殖民视域研究《狼图腾》英译本发现,译者对翻译策略的选择与其翻译目的和特定的语境是紧密相连的,异化和归化也不是僵持对立,而是辩证统一,或者不如说是适度杂合的。这样做不仅不会给目的语读者带来阅读障碍,反而会有助于他们开阔视野,获知更多新奇的异域文化。这对不同民族间的文化交流也是大有裨益的。因此,我们认为,译者在翻译的过程中,除了要深入了解原著的文化精髓之外,更重要的是灵活地选取翻译策略,避免二元对立的极端主义,努力促进文化之间真正的平等对话。在翻译研究的文化转向这个重大的理论背景下产生的后殖民翻译理论,给翻译批评带来了许多全新的维度和视角,使我们看到,翻译是一个动态多元的文化交流过程。从后殖民视角对一个民族文学作品的英译本进行剖析,有助于打破仅从传统意义上文字之间的转换研究翻译的语言学研究范式,将翻译理论研究与实践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这对消解文化霸权、昭示弱势民族的文化身份、倾听“他者”的声音具有积极意义。同时,也有助于消除中西文化交流的天然屏障,弘扬中国传统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