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AlB2复合粉的燃烧合成及对低碳耐火材料抗氧化性能的影响

来源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hf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含碳耐火材料因具有较高抗熔渣侵蚀性和热震稳定性而被广泛应用于转炉、钢包、电炉、AOD炉及连铸等炼钢装备。但含碳耐火材料在使用过程中存在向钢液增碳、散热量大导致炉壳变形、消耗较多鳞片石墨资源等问题,因此高性能低碳耐火材料的研发对钢铁冶金企业提质增效、绿色生产具有重要意义。高性能防氧化剂的制备与应用是低碳耐火材料领域的重要研究热点之一。本论文利用燃烧合成法低成本制备含AlB2复合粉,并研究其对低碳耐火材料抗氧化性能的影响。论文主要的研究内容以及取得的研究结果如下:(1)分别计算了Al-B2O3、Al-KBF4及Al-Na2B4O7体系的绝热温度,在初始温度为298 K时,上述三个体系绝热温度分别为2553 K、1891 K及1586 K,根据Mozhanov判据(1800 K),Al-B2O3体系和Al-KBF4体系初始温度为298 K时,燃烧波能够以自持方式传播,而Al-Na2B4O7体系需要初始温度高于623 K时,燃烧波才能够以自持方式传播。Al-KBF4体系燃烧产物有六方柱状的AlB2和具有四方棱柱和中空的针状树叶型两种形貌的KAlF4,且AlB2的生成量为5 wt%;Al-Na2B4O7体系燃烧产物由六方柱体的AlB2、四方棱柱体的α-Al2O3、针棒状NaAl7O11和NaAl5O8及未反应完全的球形颗粒Al组成,AlB2的生成量为5 wt%。Al-B2O3体系燃烧产物有六方柱体的AlB2、四方棱柱体的α-Al2O3及未反应完全的球形颗粒Al。在Al-B2O3、Al-KBF4及Al-Na2B4O7体系中,Al-B2O3体系燃烧合成的AlB2生成量最高(9 wt%),因此,确定本研究燃烧合成含AlB2复合粉的最佳硼源为B2O3。(2)对Al-B2O3体系燃烧合成产物进行物相组成和微观形貌分析,结合TG-DSC曲线和XPS结果,分析了该体系燃烧合成过程,提出了Al-B2O3体系燃烧合成含AlB2复合粉的反应机理为溶解-析出机理,即Al和B2O3随温度升高相继熔化,生成Al熔液-B2O3熔液,温度为800℃时,Al和B2O3反应生成Al2O3熔体和单质B,并释放出热量,使温度升高,在温度下降过程中Al2O3逐渐从Al熔液-Al2O3熔液中析出,而溶解在Al熔液中的单质B与Al熔液发生反应生成AlB12,在高冷却速率下AlB12在包晶转化温度下转化为AlB2。(3)研究了Al-Mg、Al-Si及Al-La三种合金种类及掺量对Al-B2O3体系燃烧合成含AlB2复合粉体的绝热温度、产物物相组成及显微结构的影响。合金的加入降低了体系的绝热温度,且随着合金掺量的增加,绝热温度下降程度增大。加入Al-Si合金和Al-La合金后,产物中AlB2的衍射峰强都明显降低,且分别出现了SiO2和LaB6相,而加入Al-Mg合金后,产物中除了六方柱状的AlB2,还出现了AlB2纳米线,α-Al2O3和AlB2的衍射峰与AlB2纳米线的生成量都随Al-Mg合金掺量先增加后降低,说明Al-Mg合金对Al-B2O3燃烧合成含AlB2复合粉体的促进作用最佳,且最佳掺量为12 wt%。(4)进一步研究了Al-Mg合金掺量对燃烧合成含AlB2复合粉中AlB2纳米结构的影响,并探讨了复合粉中AlB2纳米线的合成机理。随着Al-Mg合金掺量的增加,产物中AlB2和α-Al2O3的量先增加后减少,而Al的量先减少后增加。且AlB2纳米线的生成量依赖于Al-Mg合金的掺量,当Al-Mg合金掺量为12 wt%时,AlB2纳米线的生成量达到最高,且复合粉中AlB2生成量为12 wt%。燃烧合成过程中生成的气相Al-Mg、AlO、Al2O及B2O2彼此反应并沉积到固相B单质上生成AlB2纳米线,其生长过程是由气固生长机理模型控制。(5)将AlB2-Al-Al2O3复合粉、Al粉及Al/Si复合粉分别作为低碳镁碳砖和低碳铝碳砖的防氧化剂,对它们的防氧化效果进行对比,并揭示了AlB2-Al-Al2O3复合粉的抗氧化机理。结果发现掺AlB2-Al-Al2O3复合粉的低碳镁碳砖和低碳铝碳砖抗氧化性能最优,且具有优异的常温力学性能和高温力学性能。含AlB2-Al-Al2O3复合粉低碳镁碳砖和低碳铝碳砖试样的氧化区分别形成了熔点为1360℃的Mg3B2O6相和熔点为1033℃的Al18B4O33相,1400℃为熔体;而Al/Si、Al抗氧化剂氧化产物为MgAl2O4、Mg2SiO4、Al4C3及Al2SiO5,在1400℃不能熔化,因此AlB2-Al-Al2O3填充气孔、阻塞气体通道的效果优于Al/Si和Al抗氧化剂。说明AlB2-Al-Al2O3复合粉是一种潜在的高性能、低成本低碳耐火材料防氧化剂。
其他文献
黄土高原沟壑纵横,填方工程量很大。黄土作为填方应用最广泛的材料,在最优含水率条件下充分压实(夯实)后其强度显著提高,湿陷性降低。由于施工现场条件限制,土在压实时其含水率变化范围往往很大,由此导致的土体结构性及工程性质变化还难以控制。大范围填方工程存在压实度未达到设计要求,再加上降雨入渗和蒸发引起土体受干湿循环的影响,填方工程病害较多,在填方场地浅层工程多发。因此,有必要研究考虑各种不利因素影响的填
随着基础设施建设快速发展,我国西北、西南等高山峡谷地区的高水压隧道项目日益增多。在高水压隧道建设过程中,高水压和地应力的耦合作用,隧道突涌水及渗漏灾害频发,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基于此,本文采用微观-细观-宏观相结合的方法,对灰岩试件进行了渗透水压力作用下的多尺度物理特性和力学特性试验,以试验结果为基础,开展了无围压环境下岩石水-力耦合作用机制及相关理论研究。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
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工业及民用建筑的耗能有了较大的增长。工业厂房生产过程中往往会散发大量热负荷,其热强度可达50~300W/m3(有些工业场合下或更高)。厂房内热源形式复杂多样(如点、面、体热源等),位置、高度也多有不同,这些因素使热压自然通风的精确设计变得十分复杂。在高余热建筑空间内,室内温度分布随通风量的改变而改变,室温与通风量两者需在耦合条件下求解,热源因组合条件不同而改变的几何物理
中国地域广阔,受季风影响夏季气温偏高,建筑防热一直是建筑热工学研究的主要内容之一。夏季室内外温差小,太阳辐射作用在室外热作用中的占比高。既有的围护结构隔热研究多关注于透光围护结构的遮阳技术措施。然而在交替变化的室内外空气温度和间歇性的太阳辐射作用下,通过具有一定蓄热能力的非透光围护结构的传热对室内造成的影响比较复杂,非透光围护结构隔热效果不佳是影响夏季建筑室内热环境的重要原因之一。由于温度和辐射的
榆林国家能源化工基地位于毛乌素沙漠边缘,生态环境脆弱,具有独特的结构和功能,污染来源复杂,污染形式特殊,土地利用结构多样化,呈现出多极化、交叉污染和复合污染的特征。多环芳烃(PAHs)、重金属和有机氯农药(OCPs)在环境中具有持久性残留、生物蓄积和致癌性等特性,对人类健康和生态环境安全具有严重危害。地表水体和土壤是PAHs和重金属等污染物的重要环境受体,承担着来自不同污染源的负荷。准确了解能源化
青岛作为一座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以“红瓦绿树、碧海蓝天”的近现代城市景观著称,近现代园林是城市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青岛近现代园林的建设发展与其独特的自然地理环境和特殊的历史进程密切相关,具有特色鲜明的个性特征。它立足于山海地域环境特色,在多元文化碰撞与交融的影响下,通过吸收与融合,形成了青岛近现代园林发展特定的时代特色,具有较高的研究价值。论文以青岛近现代园林为研究对象,通过大量的文献分析研究,结合
随着高铁、城市轨道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的快速发展,隧道工程所占的比重和地位日益突出。中国已经是隧道工程的超级大国,未来还会修建更多的隧道工程。在隧道灾害中,隧道火灾虽然是小概率事件,但因其灾害严重,引起了学者们的广泛关注。隧道火灾不仅会威胁人的生命和财产安全,火灾高温还会造成混凝土材料力学性能的劣化,从而造成衬砌不同程度的破坏。隧道衬砌的损伤评估及安全评价,是保证火灾后隧道安全运营的基本条件。基于此
众所周知,数学中的矩阵代数、保角变换、小波变换、傅里叶变换、拉普拉斯变换等在土木工程及工程力学中有着广泛而深入的应用。事实上,就数学本质而言,保角变换、小波变换、傅里叶变换、拉普拉斯变换等都属于数学中的半群范畴,而矩阵代数实则是矩阵半群。因而从数学理论出发,研究半群理论及其在土木工程及工程力学领域中的应用,是有意义的。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是几类广义正则半群的代数理论及它们的代数结构。(1)定义并研究
我国古代社会遗存至今的建筑遗产承载着丰富的历史、科学和艺术价值,作为不可移动文化遗产的一种重要类型多数暴露于室外环境中,这使得这类遗产不可避免地面临自然环境突变带来的灾害破坏风险,尤其是近些年发生的“汶川5·12大地震”、“玉树地震”、“海地大地震”、“印度洋海啸”、“尼泊尔大地震”、“日本熊本大地震”等骤发性自然灾害对各国建筑遗产造成了难以估计的损害,引起国际遗产保护领域的高度重视。过去很长一段
幼儿园职初教师与家长建立紧密的合作关系,有助于班级工作的顺利开展,有利于家园共育工作的质量优质优化提升。职初教师与家长的无效沟通会使其关系逐渐疏远,有效沟通则有利于家长和职初教师形成教育幼儿的亲密纽带。提升职初教师与家长有效沟通的能力,需考虑有效沟通的构成要素及影响他们与家长沟通的障碍因素,建议通过完善职初教师的知识储备,构建平等的话语情境、提升职初教师的专业自觉水平,形成沟通主体间的视角互易、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