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阿·叶赛宁抒情诗中的抒情主人公形象分析

来源 :北京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oNameM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抒情主人公就是抒情的主角。抒情诗中作者与抒情主人公关系的实质就在于作者对抒情主人公的态度和立场。而作者的态度和立场是与创作时的社会背景与思想感情密不可分的。于是通过了解作者创作时的社会背景与思想感情便能更好地理解作者笔下的抒情主人公形象。   其次,由于一定时期的社会背景与作者的思想感情是一定的,这样在一定时期作者的态度和立场也是一定的,因此,诗人同一时间段创作的抒情诗中的抒情主人公形象具有一定的同一性。   笔者正是基于这样的思路以作者与抒情主人公关系的理论为指导,结合叶赛宁抒情诗创作的社会背景及诗人生平分析叶赛宁抒情诗中抒情主人公形象。运用了分析.归纳.总结的方法,即从同一时间段创作的若干首诗中提炼出一个共同的抒情主人公形象的方法。先以创作先后顺序的纵向线索来分析抒情主人公形象,再按抒情诗不同主题分析诗中抒情主人公的形象。   首先按照诗歌创作的先后顺序分析了叶赛宁在不同阶段创作的抒情诗中的抒情主人公形象。共总结出九个抒情主人公形象,即热爱大自然、热爱乡村生活、热爱家乡的乡村少年;追求进步、忧国忧民、热爱祖国,同情劳苦大众的青年;欢迎革命、歌颂革命、期待“农民天国”盛世的爱国诗人;陷入精神危机、沉伦堕落的“无赖汉”;思想觉悟后欲重新振作的诗人;悔恨过去、陷入更大的精神危机中的诗人;逃避迫害、远走他乡、坚持自己审美原则,不愿交出“心爱的竖琴”的诗人;流浪他乡,心向祖国及家乡的游子;痛苦难忍,绝望无助、走向自我毁灭的诗人。   接下来分析了叶赛宁抒情诗中不同主题的诗作中的抒情主人公形象。“乡村大自然”主题下抒情主人公形象完成了从乡村大自然赞歌的歌手到乡村大自然挽歌的歌手的转变。“祖国”主题下共四个抒情主人公形象,分别是立志要成为人民和祖国的诗人的少年、忧国忧民的爱国诗人、迎接革命,向往农民天堂的爱国诗人、热爱共产主义建设的爱国诗人。“爱情”主题下抒情主人公从爱情故事中天真浪漫的男主人公变成了不幸感情经历的诉说者。   通过分析叶赛宁的抒情诗的抒情主人公形象使我们更好地理解了叶赛宁的创作,理解了叶赛宁的艺术探索之路,理解了他的思想变化之路。
其他文献
本文结合大瑞铁路福星隧道出口施工中多次发生初支变形开裂、鼓起、侵限,局部二衬出现开裂等现象,拟通过试验段明确该种地质条件下所需的支护抗力,了解其对支护结构作用的特点,确
玛格丽特·劳伦斯(1926-1987)是加拿大后殖民主义时代最重要的女作家之一。她的作品具有深切的人文关怀,同时又充满丰富的圣经典故。劳伦斯称自己是“社会福音”的坚信者,这一
学位
期刊
杰罗姆·大卫·塞林格对世界文学的最大贡献在于他的小说《麦田里的守望者》。正如亚瑟·海瑟曼和詹姆斯·埃德温·米勒所指出的那样,该小说“拥有一种古老而令人崇敬的叙述传
隐喻进入人们的视野最早是从亚里士多德开始,并且他对其作了大量的研究。随着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发展,人们对隐喻的认识也在不断深入。20世纪80年代,由Lakoff和Johnson合著的M
本文在韩礼德的系统功能语言学、Kress和Van Leeuwen的视觉语法以及在系统功能语法和视觉语法基础上所提出的符际互补理论前提下,采用了案例分析和理论研究相结合的方法,对进口
论文研究早期现代英国剧作家克里斯托弗·马娄的传记建构问题。从马娄在1593年死于小酒馆之后,后人对他的评价一直就是毁誉参半。诋毁他的说他是无神论者、政府间谍、马基雅维
学位
期刊
在现代化发展的过程中,许多发展中国家面临着是否要放弃本国传统文化,采用西方发达国家文化模式的艰难抉择。大多数人对自己的文化传统有着天然的偏好,但是当人们面对自己国家与
学位
本文借鉴认知语言学的成果构建了一个分析模型,来解释英语指称语在语篇中的分布。全文七个章节,分为五个部分:研究背景、文献综述、理论模型、语料分析及结论部分。   研究背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