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前言:
乙型血友病(HemophiliaB,HB)是由凝血因子IX(F9)基因缺陷而引起的凝血障碍性出血性疾病,呈X连锁隐性遗传,发病率约为男性活婴1/30000,甲型与乙型发病率比例约为5.4:1。大块瘀斑、皮下和肌肉内血肿是乙型血友病常见的临床表现,通常从婴幼儿时期即有出血倾向,出血最常累及的关节依次为膝、肘、踝、肩、髋、腕。目前本病尚无根治性措施,只能由血液制品替代治疗,所以早期基因诊断是有效控制致病基因传递、防止患儿出生、降低发病率的主要措施。
F9基因位于Xq26.3-27.2,全长34kb,由8个外显子和7个内含子以及侧翼顺序中调控区域构成,F9基因mRNA全长2804bp,并翻译为含461个氨基酸残基的蛋白质。F9基因突变包括错义突变、无义突变、小的插入和缺失等,其中错义突变占60%。F9基因突变除polyA外其他区域均有发生,其中外显子1、3、7中突变较少发生,外显子4和8突变发生的频率较高。由于F9基因较小,DNA直接测序可确定基因突变类型。本研究旨在筛查F9基因突变,确定突变位点,并寻找快速准确的基因诊断策略。
材料与方法:
一、研究对象:
1、HB患者:以2009年至2011年在中国医科大学附属一院,二院和大连医科医科大学附属一院血液科就诊的10个无亲缘关系HB家系为研究对象,共12例患者,其中4个为有家族史家系,6个为散发家系。
2、HB可疑携带者:10个无亲缘关系HB家系中可疑携带者14例。
3、高危胎儿羊水1例:父亲为HB患者的孕妇1名,孕16~20周,采集孕妇羊水20ml。
二、实验方法:
1、应用PCR结合DNA测序技术对HB患者进行F9基因突变筛查。
2、应用直接检测到的突变位点对家系中其他可疑携带者及高危胎儿进行基因诊断。
3、应用RT-PCR技术在mRNA水平上对剪切位点突变进行深入研究。
结果:
1、应用PCR结合DNA测序技术检测12名HB患者F9基因的8个外显子及其邻近内含子,均在基因相应序列中筛查到10种类型突变,包括插入突变(1例)、错义突变(7例)、无义突变(1例)、剪切位点突变(同一家系3例HB患者),其中7种错义突变均已报道,3种突变为首次报道:c.485C>T;c.278-3A>G;c-1191_1192insT。
2、应用直接检测到的突变位点对14名可疑携带者进行基因诊断,检测出9名女性携带者;对高危胎儿进行产前诊断,羊水检测诊断结果为女性携带者。
3、对首次报道的剪切位点突变c.278-3A>G在mRNA水平进行深入研究,RT-PCR结果显示患者cDNA模板中靠近F9基因内含子3端部分DNA序列有残留。
结论:
1、本研究发现了F9基因的3个未见报道的突变,分别为:c.485C>T引起的无义突变;c.278-3A>G引起的剪切位点突变;c.1191_1192insT引起的移码突变。
2、本研究HB患者的F9基因突变检出率为100%,PCR结合DNA测序技术可对绝大对数HB患者进行准确、快速的基因诊断及产前基因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