钯(Ⅱ)、铂(Ⅱ)缩氨基硫脲配合物的合成、表征及其与BSA和DNA的相互作用

来源 :河南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engliufe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缩氨基硫脲类化合物由于具有抗癌、抑菌等生物活性引起了人们对其药理作用的巨大兴趣。而近十年来的研究表明,多数缩氨基硫脲金属配合物比其相应的氨基硫脲配体有更好的生物活性。而钯(Ⅱ)和铂(Ⅱ)配合物作为抗癌、抗菌药物已经用于临床。研究缩氨基硫脲与钯(Ⅱ)、铂(Ⅱ),的配合物的合成及生物活性,对寻找新的高效、低毒的杀菌、抗癌药物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文全面综述了钯(Ⅱ)、铂(Ⅱ)缩氨基硫脲配合物的类型、合成方法、结构特征和生物活性,合成了三种缩氨基硫脲:5-甲氧基-5,6-二苯基-4,5-二氢-[1,2,4,]三嗪-3-硫酮、1-苯基-3-甲基-4-苯甲酰基吡唑酮-5缩氨基硫脲以及苊醌缩氨基硫脲,并且进一步合成了它们的钯(Ⅱ)和铂(Ⅱ)的配合物,利用元素分析、质谱、摩尔电导、红外光谱、紫外光谱、热分析、核磁共振谱等现代化学物理方法进一步表征了这些配合物的组成与结构,讨论了配合物的有关物理化学性质。实验结果表明,配合物均为非电解质,中心离子与配体的摩尔比为1:2或1:1,并且中心离子的配位数均为四。 DNA是药物分子在体内的作用靶,而血清蛋白是药物在体内运输的主要的载体,研究小分子与BSA和DNA的相互作用,为它们作生物活性方面的研究提供了基本的数据。本文研究了5-甲氧基-5,6-二苯基-4,5-二氢-[1,2,4]三嗪-3-硫酮以及1-苯基-3-甲基-4-苯甲酰基吡唑酮-5缩氨基硫脲钯(Ⅱ)、铂(Ⅱ)配合物与BSA的相互作用,并且推断了它们相互作用的机理,求算了结合常数和热力学参数,判断了它们之间的作用力类型,进一步求得了1-苯基-3-甲基-4-苯甲酰基吡唑酮-5缩氨基硫脲配体以及钯(Ⅱ)、铂(Ⅱ)配合物与BSA相互作用的分子间距离。研究了5-甲氧基-5,6-二苯基-4,5-二氢-[1,2,4]三嗪-3-硫酮以及苊醌缩氨基硫脲钯(Ⅱ)、铂(Ⅱ)配合物与DNA的相互作用,比较了配合物和配体与DNA的结合能力强弱,研究表明,配合物与DNA的作用能力均强于配体。 此项工作的开展,不仅具有重要的配位化学理论意义,而且为医学上寻找新的高效、低毒的杀菌、抗癌药物提供理论信息,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
其他文献
本文以4-甲基吡啶和2-甲基苯并噁唑与4-羟基苯甲醛和4-甲氧基苯甲醛为起始原料,合成了两种带有羟基取代基的杂芳基乙烯类化合物,分别为1-(1-羟基-4-苯基)-2-(4-吡啶基)乙烯(P
层状纳米空间材料由于具有二维稳定有序的层结构,以及层间可调节性能,可为功能性无机或有机分子提供特定的纳米级空间环境。功能性无机或有机分子可以以单分子层或双分子层的形
本文从肖像的概念出发,阐述了肖像在大众传播中兴起缘由,并分析了肖像在大众传播中的所蕴含的不同利益诉求.
近年来,丙烯衍生物(尤其是聚丙烯)需求强劲,导致全球丙烯需求增长率超过了乙烯。传统的乙烯联产和炼厂回收丙烯的产量难以满足日益增长的丙烯需求。碳四及碳四以上烯烃催化裂
请下载后查看,本文暂不支持在线获取查看简介。 Please download to view, this article does not support online access to view profile.
期刊
生物降解型高分子因其良好的生物降解性、生物相容性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聚乳酸(PLA)和聚(3-羟基丁酸酯-co-4-羟基丁酸酯)(P34HB)是化学合成生物降解高分子与微生物合成生物降解高分子的代表,广泛应用于包装、医用等领域。但二者在性能上仍存在一定缺陷,导致其整体应用受到限制。本论文针对PLA、P34HB某些性能上的不足开展改性研究,研究工作主要包括以下两个方面:(1)新型蒙脱土基成核剂(N
本文报道了2,6-二甲基-吡啶-3,5-二乙酮酰腙2(A-F) 及其衍生物3A的合成和2,6-二甲基-3,5-吡啶二-(1,3-二羰基)化合物4(a-b)及其衍生物5(a-b)、6(a-b)、6’(a-b)、7(a-C)、8(a-f)
北京绿色联合文化传媒有限公司子2011年初创立,是一家在环境文化领域具有深厚资源与实践经验的综合陸传媒公司,旨在成为环境保护、生态文明领域的文化传播先行者。公司自成立
在本论文中,我们从“非传统形状液晶高分子”出发,设计并合成了一系列具有T形液晶基元的侧链型液晶高分子。在该T形侧链型液晶高分子中,由于其液晶基元不通过柔性间隔基直接与主链相连,因此侧基能迫使主链形成柱状相。由于分子特殊的T形结构,其侧基的空间位阻较小,因此在柔性烷烃尾链较短时液晶相结构发育较差。而当尾链长度增长时,其微相分离促进了液晶相的发育,并且诱导分子柱由四方柱状相向六方柱状相发生逐步变形,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