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目漱石的中国观

被引量 : 5次 | 上传用户:nobita837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夏目漱石之于日本颇似鲁迅之于中国,究其根底就在于其文学中所蕴含的批判精神和深刻的思想性。由于漱石“伟大的国民作家”、日本文豪的身份,其作品中或直接描写、或间接流露出来的观点和思想色彩或多或少地影响了当时的日本民众,甚至也在影响着现代日本民众。笔者作为一个中国人,在被漱石文学深深吸引的同时,也对其中国观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最能说明漱石中国观的作品莫过于他的游记《满韩处处》。因此拙论以《满韩处处》为考察重点,以漱石全集为中心,在先行研究的基础上对漱石有关中国的认识和评论作一梳理。评论界对漱石中国观的评价大致可分为两类:一类为批判意见,认为《满韩处处》反映了近代日本对中国蔑视的视点,是“失败之作”;另一类则主要站在漱石的角度为其分析、辩护。论文的第一章就漱石受中国文化影响的角度展开分析。主要从漱石汉诗文对中国文化的受容以及其小说创作对中国文化的受容进行考察。从漱石《木屑录》、《文学论·序》中的描写可以看出,对漱石影响最大的不是《万叶集》,也不是《源氏物语》等日本古典文学,也不是英国文学,而是汉文学。此外,还从其“中国趣味”角度分析了他对传统中国、中国物品的喜爱。由此不难看出,漱石从古书中亲近中国文化,对古典中国持有好感。第二章则采取文本分析的手法,着重探讨了漱石文学作品中的中国印象和《满韩处处》中有关中国描写折射出的漱石复杂的心理和背景。第一节以介绍漱石与此次旅行的邀请者—满铁总裁中村是公的关系为切入点,分析了《满韩处处》的文体、报章中断连载原因以及写作目的等。第二节考察了《哥儿》、《自那以后》等文学作品及漱石日记对中国的相关描写,以此分析漱石对中国人印象的变化过程。第三章是对漱石矛盾的中国观形成原因的分析。漱石的大半生正好处于明治时代,他切身经历了明治维新,见证了日本从模仿东洋到模仿西洋,并且盲目崇拜西洋的各种事实,期间发生了中午甲午战争、辛亥革命、日俄战争、第一次世界大战等。日本国际地位的上升以及个人际遇的改变,使得漱石对中国的看法也产生了很大的改变,由英国留学时期的公正立场变为后来以居高临下的视角看待中国人。总而言之,漱石的中国观包括传统中国和现实中国两部分:他喜爱中国传统文化,熟知中国典籍。其汉诗文创作和作品创作无不表现出高深的汉文造诣,但对现实中国的认识则显得错综复杂。漱石看不起中国与当时的社会风潮有关,当然他自身际遇的变化也对他的思想有很大影响。中日甲午战争后,日本政府自私地把侵略中国宣传为日本保卫战,以高压政策限制知识分子的思想。漱石也未能幸免。他不满现实却无力反抗,只能以则天去私的准则求得内心的平静。在最后,对本论文从总体上进行归纳总结,重申了结论。
其他文献
敦煌图案是敦煌石窟艺术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融合了印度文化、华夏文化、西域文化装饰纹样的造型、色彩构成特征以及特定象征涵义,呈现出本土化和多元化的装饰风格。北凉、
在现代传播日益精进的宏观环境下,网络视频在现代社会的角色越来越重要,网络视频市场也面临着巨大的改革。目前网络视频市场的产品内容重复率高、管理不精,形式单一、互动不
《牡丹亭》自诞生以来,就特别受到女性读者的关注。本文试图在明清女性生活相对狭窄的背景下,勾勒出《牡丹亭》女读者的社会地位;在此基础上,通过对《牡丹亭》女读者的资料的
本文以临高话量词为研究对象,在探讨临高话量词分类、来源的基础上运用结构主义语言学的描写方法与类型学的研究方法,分析了临高话量词的基本特点,对其系统本身进行详细细致
随着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发展,会计也由手工记账进入了电算化时代,电算化的优越性体现在各个方面,这同时也给会计从业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了解会计电算化发展的趋势,掌握现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和地震研究、地震观测及地震预警的需要,现代地震观测设备已有很大的提高,特别是计算机技术的高速发展,使现代化的地震观测设备进入了以计算机为
本文以大徐本《说文解字》中与“止”形义均相关的“走、癶、步、此、正、辵、?、足、疋”十部字为研究对象,总结归纳出正篆317个(不含新附字)。以许慎在形、音、义等方面的
罗素摹状词理论对逻辑学和语言哲学等学科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关于摹状词的研究不仅属于语言学研究的范畴,也是现代西方语言哲学的一个重要研究课题。罗素的摹状词理论对
<正>《东南大学学报(医学版)》为国家级综合性医学学术期刊,主要刊登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中西医结合、药学等方面的研究成果以及新技术、新方法、病例
古今字是汉字发展史上产生的重要文字现象。而段玉裁的《说文解字注》更乾嘉时期是古今字研究的集大成者,其古今字理论颇具研究价值。但是目前学界对古今字的本质认识仍不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