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1/Q235复合板爆炸焊接残余应力研究

来源 :西安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eareti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现代工业发展对材料要求的不断提高,爆炸焊接金属复合材料以其优异的综合性能被广泛应用到各行各业。然而,爆炸焊接复合板在生产过程中极易由于高温高压和大的塑性变形而产生较大残余应力,直接影响复合板服役过程中的质量和安全。对爆炸焊接残余应力进行测量和消除,掌握其分布规律,对于提高产品质量和结构安全稳定性有着重要的理论与实际意义。本文首先利用钻盲孔法测量了复合板爆炸焊接后的残余应力大小,并制定了消除残余应力的热处理工艺,分析了热处理对复合板残余应力的影响规律。研究结果表明:TA1/Q235复合板爆炸焊接后内部残余应力为拉伸应力状态,起爆点附近残余应力值较大,复板四周边缘处受边界效应影响残余应力数值较小;热处理后残余应力状态发生改变,表现为压缩应力状态,沿爆轰波传播方向呈正弦波状分布,540℃热处理后残余应力最小。同时,利用AnsyS/LS-Dyna有限元软件对爆炸焊接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分析了爆轰过程压力场、速度场、塑性应变场及等效应力场等难以进行试验研究的瞬时参量。模拟结果显示:复合板爆炸焊接过程复板边缘处压力较小、塑性应变较大,出现撕裂和未焊合等边界效应;数值模拟得到的焊接瞬时等效应力在数量级上大于盲孔法测试结果,原因是模拟结果为爆炸300μs时的瞬时参量,还未经过降温,相变和时效等过程。模拟得到的焊接瞬时应力与盲孔法测试得到的焊后残余应力均表现为起爆点大、边界小的位置分布规律。最后,为了研究热处理在消除残余应力的同时对复合板结合强度的影响,通过金相组织分析和基本力学性能试验研究了不同热处理温度对复合板组织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TA1/Q235复合板结合界面塑性变形严重,钢基层塑性变形组织呈纤维状,钛复层塑性变形主要表现为靠近界面处的绝热剪切线;退火后发生再结晶和晶粒长大,变形组织逐渐消失,540℃和700℃退火后,钢侧发生脱碳,钛侧绝热剪切线完全消失,其中70℃下钛侧晶粒粗大,540℃时钛侧呈现细小的等轴晶粒;复合板界面显微硬度大于界面两侧,随着热处理温度的上升,硬度呈下降趋势。综合残余应力消除后状态及大小和材料组织性能变化,540℃可作为TA1/Q235爆炸复合板的去应力退火温度应用于工程实际。
其他文献
微弧氧化过程中等离子体放电对金属基体应力的影响是降低金属基体疲劳性能的本质原因,但等离子体放电的累积能量和最大弧光微区能量是由电源负载特性控制的。基于此,本文研究了不同电源负载特性下陶瓷层生长时弧光放电的累积热效应及最大弧光微区能量,采用升降法研究对应试样的疲劳性能,结合微弧氧化处理后镁基体平均残余拉应力值的改变及分布状态,探讨了不同电源负载特性下等离子体放电对镁合金微弧氧化试样疲劳性能的作用机制
随着汽车工业的飞速发展、机动车数量的持续上升、技术进步和机器的不断更新,工业上对发动机的性能要求越来越高。因此对发动机关键零部件轴瓦的性能要求也越来越高,研究者一直致力于轴瓦材料的改性和新型轴瓦材料的研究,来解决轴瓦性能和发动机高速、高载荷发展之间的矛盾。本文对Cu基轴瓦上热浸镀Pb-Sn合金工艺及其镀层的摩擦磨损性能进行研究,为实现热浸镀在轴瓦材料上的应用具有积极作用。首先在Cu基体上热浸镀Pb
本文采用垂直提拉连续铸造技术制备出高球墨数(400个/mm2)且尺度、分布均匀的超细密球墨铸铁,采用等温淬火热处理及碳配分热处理调控其基体显微组织,通过不同热处理工艺参数对超细密球墨铸铁基体组织中α/γ相尺度、含量及其碳浓度分布进行调控,并探究了组织结构参数与力学性能的相关性规律及其摩擦磨损行为。主要结论如下:超细密球墨铸铁经等温淬火热处理后,其显微组织主要由球状石墨、α相以及γ相构成,并且其结构
NiAl合金由于具有低密度(5.9g/cm3)、高熔点(1638℃)、高热导率(76W/m.K)和优异的抗氧化性能等优点,有望成为新一代理想的结构材料,但是其强度低以及室温脆性限制了其应用。目前改善其强度和脆性的方法多是对NiAl合金进行合金化形成NiAl基共晶合金,例如 NiAl-34Cr、NiAl-9Mo、NiAl-28Cr-6Mo、NiAl-39V、NiAl-1.5W 等合金,但很难同时获得
与传统合金不同,高熵合金包含5种或者5种以上含量在5%到35%之间的组元。由于其具有高混合熵效应、晶格畸变效应、迟滞扩散效应、“鸡尾酒”效应使其具有很多优异性能从而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但是具有FCC结构的高熵合金室温强度较低,影响其室温及高温下的应用。本文针对细晶粒尺寸(90%冷轧+900℃/0.5h再结晶)和粗晶粒尺寸(90%冷轧+1100℃/0.5h再结晶)的(CoCrFeNi)94Ti2Al
换热器高效的热交换功能在能源、动力和气体分离系统中起到了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近年来随着航天、航海、氢能、电子、电力等领域的迅速发展,换热器逐渐向更高换热效率、高强度、高耐蚀与小型化等方向发展。制作换热器所用材料从常用的铝合金和不锈钢逐渐转向高强高导铜合金。CuAgZr合金作为一种高导热、高强度的铜合金被设计制造氢催化燃烧换热器,而换热器的翅片与隔板之间的钎焊连接工艺关系到换热器的连接强度、工作可靠
灰铸铁因其良好的导热性而被广泛应用于汽车制动系统中,但随着制动系统部件性能的要求越来越高,传统的中低碳当量灰铸铁已不能满足要求,因此急需研发高碳当量灰铸铁制动件,但是碳当量的升高会使铸铁的强度下降,因此需要通过一定的技术手段来提高高碳当量灰铸铁的强度。本文通过向铁液中添加钝化元素(硫、氮、稀土)的方法来改善灰铸铁组织与性能。采用正交实验与单因素实验相结合的方法,探索合金元素对高碳当量灰铸铁微观组织
结合面间的接触特性是影响机床性能的重要因素。当前的机械设备及零件表面都会有油膜存在,机械固定结合面间也会存在油膜,油膜具有一定的承载力,因此结合面间油膜刚度也将对结合面接触刚度产生一定的影响。而现有文献中基本都是对纯净无油表面进行研究,与实际情况不符,因此得到的结果会与实际结果有所差距。本文在对结合面接触特性的研究中考虑了润滑油的影响,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对接触特性进行了研究:(1)真实加工表面轮廓
Cu-Ni-Mn合金由于具备良好的物理、机械和耐腐蚀性而被广泛应用于航空工业、石油化工、船舶制造以及挖掘等领域。由于该合金具备强烈的时效硬化特性,因此,除冷变形处理外,通常采用时效处理的方式提高合金的强度。但是加工硬化现象以及时效过程产生的析出相降低了合金的塑性和耐腐蚀性,同时,析出相还存在晶界择优析出现象,其聚集于晶界处导致合金易沿晶界发生脆性断裂,铸态合金粗大的树枝晶晶粒也影响了合金的综合性能
钨极惰性气体(Tungsten Inert Gas,TIG)增材制造是基于高温电弧对金属丝材进行局部和集中加热,并通过逐层堆焊实现成形的先进技术,已逐渐成为航空、汽车制造以及军工等领域大尺寸薄壁件制造和修复产品功能的一种高效方法。然而,由于增材过程中电弧、工件及基板之间相互作用,复杂的热力特性易形成较大的温度梯度,导致组织畸变和成形缺陷,最终对制件质量产生影响,也制约了该技术的进一步发展。本文采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