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欧亚主义发展史初探

来源 :黑龙江省社会科学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ouren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欧亚主义是与大西洋主义和斯拉夫主义相并称的影响俄罗斯社会发展的三大社会思潮之一。俄罗斯是我国最大邻国,俄罗斯的发展必将对我国产生重大影响。了解这个大国的重要政治思潮,对于解读俄罗斯历史、预测俄罗斯未来走势无疑是至关重要的,具有极强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本文在收集了大量国内外有关俄罗斯欧亚主义研究的资料基础上,对欧亚主义的发展史进行了系统的梳理。全文由中文内容摘要、外文内容摘要、前言、正文、注释、参考文献六部分组成。其中正文共分为五部分:第一部分,以关于俄罗斯文明属性的争论为切人点,引出欧亚主义对此问题的基本观点,将欧亚主义与大西洋主义和斯拉夫主义作比较,简要介绍了欧亚主义产生和发展的历史脉络。第二至第四部分,系统地阐述了欧亚主义产生和发展的历程。以时间为主线,依据欧亚主义在各历史时期的兴衰起伏和思想变迁将其分为三个阶段:“古典”欧亚主义、古米廖夫欧亚主义和新欧亚主义。通过对欧亚主义各阶段主要代表人物及其观点的评介并结合俄罗斯地理位置、历史文化和民族的特殊性得出欧亚主义产生、存在和发展的合理性和必然性。“古典”欧亚主义是指俄罗斯欧亚主义的早期阶段(20世纪20年代——30年代后期),发起者是十月革命后流亡国外的俄罗斯侨民知识分子,这一阶段最具有代表性的人物是尼·谢·特鲁别茨科伊和彼·尼·萨维茨基等人。他们从各自的研究领域出发对欧亚主义进行了各具特色的表述。“古典”欧亚主义与布尔什维主义在理论上存在某些相似性,笔者对此作了简要论述。“古典”欧亚主义由于后期参与者的变动、学术观点各异、政治立场分歧以及苏联政府对欧亚主义运动的打压,到20世纪30年代后期逐渐衰落并进入了漫长的沉寂时期。但欧亚主义思想的火种却并未熄灭,这一阶段起到承前启后作用的欧亚主义者是列·古米廖夫,他使欧亚主义在俄罗斯得以延续和发展,为以后的复兴奠定了基础。因此,本文称这一阶段为“古米廖夫欧亚主义”。20世纪90年代初以来的欧亚主义即为本文所指的第三阶段——“新欧亚主义”,它是伴随着苏联解体和国际政治经济的风云突变而在俄罗斯骤然复兴的,本文对欧亚主义复兴的原因进行了深入的探讨。新欧亚主义者主要有亚·杜金和根·安·久加诺夫等。亚·杜金领导的政治组织扩大了欧亚主义在俄罗斯社会传播的广度和深度,尤其是“国际欧亚主义运动”的创立促使欧亚主义日益走向国际化。第五部分,在马克思主义历史观的指导下从总体上对俄罗斯欧亚主义发展史进行评析。着重分析了欧亚主义对俄罗斯国内社会各领域以及独联体内的中亚国家的影响,得出了对欧亚主义发展史的若干思考,对欧亚主义在俄罗斯的未来发展趋势作出了前瞻性预测。
其他文献
自家有好处,要掩藏几分,这是涵育以养深;别人不好处,要掩藏几分,这是浑厚以养大。怒是猛虎,欲是深渊;怒如火,不遏则燎原;欲如水,不遏则滔天;惩怒如摧山,窒欲如填壑;惩怒如救火,窒欲如防水。
期刊
随着科学技术发展,社会的进步,社会各界越来越意识到科学技术对其发展的重要性。尤其是近年来,国家不断强调科学技术是社会发展第一生产力,创新是第一动力,将科学技术作为改
隐源性卒中约占所有缺血性卒中的40%,其病因、诊断和治疗一直是临床工作者的研究热点。近年来发现,卵圆孔未闭与隐源性卒中的发病密切相关,是隐源性卒中的重要危险因素。在临
我国经济发展得利于各种能源的开发与使用,其中,电力能源占据着重要地位。维护电力系统的稳定性对于促进我国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从以往经验可知,在大型电力系统发生故障
公路的建设高峰期过后,大量的沥青路面将面临维修与改建,这将产生大量的旧沥青混合料。如果不采取一定的措施加以利用,将占有许多土地资源,并对土壤和环境造成污染。旧沥青混
电气化铁路负荷易对电网母线造成较严重的电能质量污染,有必要通过建模分析。作为两篇系列文章的第一篇,详细阐述了用于分析普铁和高铁在各种工况运行对变电站电能质量影响的
第一次工业革命结束后,经济的发展速度日益加快,经济全球化成为一股不可逆转的时代潮流。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国际间的交流合作活动也日益频繁。英语是世界上使用率最
煤炭生产是我国能源战略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保障矿山安全是确保能源供应的重要前提。近年来威胁矿山安全的两大问题特别突出,一是瓦斯爆炸,二是突水淹井。一般认为,瓦斯和水
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和广泛应用,高校教学与管理业务也逐步向数字化转型。第二课堂是对高校第一课堂的补充,具有不受时间与空间限制、形式多样等优势,相比于传统的第一课
现代化社会经济发展背景下,科技水平不断提升,我国电力系统建设也因此得到飞速发展,电力系统在人们日常生活、各领域行业中的影响愈发深远。在此情景下,社会对电力系统安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