赣东北杜村男性婚姻消费研究

来源 :江西财经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aruiju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最近几年,我国农村高额彩礼现象逐渐成为媒体和学界探讨的热点。由高额彩礼引发的“因婚致贫”“因婚返贫”“光棍村”等社会问题日益困扰着政府和普通百姓。传统的谈婚论嫁演变成了“谈婚论价”,令不少男方家庭不堪重负。许多父母为了给儿子娶妻而大量举债,有的地方甚至出现了近亲结婚现象。婚姻消费不仅是一个经济现象,还是一个文化现象,它折射了社会转型期农村社会结构变迁,对于理解当下农民的消费观念和消费行为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赣东北地区的杜村为例,采用文献分析、深度访谈和问卷调查的研究方法,收集杜村男性婚姻消费的资料。在资料整理和SPSS20.0统计分析的基础上,列出不同时期杜村男性的婚姻消费清单,并且探讨婚姻消费的现状及其历史演变。研究发现,市场经济的发展对农村居民的婚姻消费产生了显著影响。从20世纪60年代末期到今天,农村居民的消费观念和消费行为都发生了巨大变化。集体化时期,杜村男性经历了长达十年的婚姻消费停滞期,彩礼数额一直维持在两百元;改革开放以后,彩礼数额不断攀升,从几百元到几千元,再增加到几十万元。在支付形式上,婚姻消费从以实物支付为主转变为以货币支付为主;在性质上,彩礼的功能从代际资助转变为“代际剥削”。研究发现,20世纪90年代杜村的平均出生人口性别比接近130,适婚人口性别结构严重失衡;女性在择偶时越来越看重男性的经济实力,女性的婚姻观念日趋经济理性化;杜村保留着传统的族谱,村民的传宗接代思想依然根深蒂固。这些因素共同导致了杜村高额彩礼的出现。应用布迪厄的婚姻策略理论来分析杜村的高额彩礼和“跨国婚姻”现象,发现它们可以被理解为农村男性的两种婚姻策略,其主要目的是为了延续血脉。从消费社会学理论视角看,某种程度上女性被商品化了,经济市场的交换原则也适用于情感领域的婚姻消费;消费主义已经从城市蔓延到了农村,农村居民的消费理念逐渐从物品的使用价值过渡到符号价值,消费行为本身也越来越形式化、程式化。
其他文献
农村教育问题一直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关注,关于农村学生在高考升学中的弱势地位的研究成果有目共睹。农村家庭在资本方面的弱势地位是农村考生的一大困境,这种弱势地位使得农村
孝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历来为人们所重视。“孝”本是私人领域的事情,但是一旦融入了民族传统,与社会发展相适应,围绕“孝”就形成了一系列规范、符号、价值、语言系统,继而发展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推行以来,农村劳动力得到了极大的解放,大量农村劳动力开始在城乡间流动。小城镇农村外出劳动力回流现象是继“民工潮”后出现的又一新的农村劳动力迁移现象
近些年来,我国农村地区的宗教信仰发展迅速,信教人数不断增长,宗教信仰正在深刻地影响着农村社会的方方面面,宗教信仰必将在未来的村庄生活中发挥重要作用。我国农村宗教研究的重
通过数值模拟方法,运用FLUENT模拟射流式泡沫发生器内部气液两相流流场运动规律,并分析不同气液比对泡沫发生器内部气相体积分布影响。结果显示,不同气液比情况下,射流式泡沫
随着我国大学生村官政策的实施,在多方面取得成效显著的同时,有关大学生村官的问题在一定程度上还存在着,其中之一是“村官”自身社会适应的问题。本文通过分析社会资本与大
随着政治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我国社会尤其是西部社会出现了各种利益格局的调整,社会领域中的深层次矛盾逐渐显露,上访和群体性事件频发。在这一背景下,本文运用福柯的微观权力视
资源型城市随着自然资源的发现、开采和加工而兴起,同样也会随着自然资源的枯竭而衰退。我国118座资源型城市当中,许多城市已经出现不同程度的发展问题,如城市转型困难,城市
2001年3月5日下午3点27分,北京市某区建筑工地,从5楼上掉下一块1.2m×1.2m胶竹板,冲破安全网,正好砸在从此路过的A某头上。A某当场休克,鼻口出血。由于A某头戴安全帽,未当场
自1993年我国发起志愿者行动以来,我国志愿者服务组织的规模不断扩大,其涉及的服务领域也日逐渐增多。这些有目共睹的成果在社会各个方面发挥了积极和重要的作用,显示了志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