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我国是农村人口占总人口大多数的发展中国家,这样的基本国情决定了“三农”问题始终关系着国家发展与稳定的全局。新时期我国在推进新农村建设阶段,提出了因地制宜建设美丽乡村的新号召。然而,一系列民生方面的统计数据表明,农业农村农民状况并没有得到彻底改善。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八次集体学习时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治理好今天的中国,需要对我国历史和传统文化有深入了解,也需要对我国古代治国理政的探索和智慧进行积极的总结”。乡村治理并不是表征上的大拆大建、破旧立新,要注重发掘传统文化资源,来解决现代化冲击下传统农村的何去何从问题。当前我国乡村治理场域发生了明显变化:农村年轻劳动力大量流失、凋敝的村庄空心化、农业发展前景惨淡,城乡差距进一步拉大,仅靠国家强力从外部输入资源推动乡村发展收效甚微。三农现实问题需要依靠农村自身力量予以解决。回溯历史,中国古代素有“皇权不下乡”的传统,国家权力高度集中,地方建设依赖绅士治理。中央集权和地方自治两条权力运行路线,共同维系着传统中国社会的稳定和发展。步入近代以降,劣绅豪强凭借暴力和贿赂等手段趁机接管乡村,开始了“劣绅驱逐良绅”下的乡村事务管控。建国后,绅士治村的传统伴随国家行政权力的全面下沉,彻底退出乡村。基层治理体系作为国家政治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实现现代化民主化是当前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的转型要求。新乡贤作为农村社会涌现出的精英,自身的特质与传统绅士一脉相承,具有正能量的榜样示范作用。作为农村社会的内生物,特有的社会责任和担当,无疑是解决当前农村问题的重要参与力量。中国农村正经历着社会巨变:城镇化、市场化侵袭下开放、解构的农村,落后的农业生产方式与单一的产业结构,以及农民正在经历传统农业文明与现代文明冲突而转变着的价值观和思维方式。弘扬新乡贤文化,扩大农村社会组织参与基层治理的渠道与形式,鼓励、支持新乡贤群体参与基层自治,符合当前政策要求,也是改善农村政治生态,实现农村政治参与多元化的重要方式。本论文基于笔者的实际调研,以山东省L市为研究样本,采用实证分析与规范分析相结合的方法,运用治理理论,以新乡贤为切入点,探讨这一变量对乡村治理的影响展开研究。以精英和治理理论视角,基于L市美丽乡村建设诸村具体实践活动,综合运用政治学和社会学的相关研究方法,系统分析新乡贤的具体作用。根据新乡贤面临的挑战,探索新乡贤治理的路径选择与对策。在全国已有燎原之势的新乡贤治理现象,总体上是在政府的引导下进行,这一产物产生的根源是顶层设计与地方实践二者的结合。随着美丽乡村建设的逐步深入,作为基层治理的重要变量,新乡贤必将成为能人治村的继替与转型,探索出乡村治理新的路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