脊髓性肌萎缩症患儿骨密度状况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来源 :北京协和医学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au99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第一部分:脊髓性肌萎缩症2型和3型患儿骨密度状况评估背景:脊髓性肌萎缩症(spinal muscular atrophy,SMA)是一种常染色体隐性运动神经元疾病,一般特指由5号染色体长臂(5q)上的运动神经元存活基因1(survival motor neuron,SMN1)的双等位基因功能缺失突变引起的运动神经元进行性变性病,又称5q-SMA。其在活产新生儿中的发病率约为1/11 000,被列入我国第一批罕见病目录。本病是婴儿死亡最常见的遗传性疾病,主要临床表现为肌肉无力和萎缩,患儿在不同年龄可表现出不同的临床严重程度。随着病情进展,SMA患儿容易出现骨骼系统合并症,表现为骨量较少,骨密度下降,导致骨折发生,直接影响患儿生活质量。因此,临床开展骨密度监测意义重大,根据骨密度水平进行防治,可以有效降低骨折风险。国际骨密度测量协会(International Society for Clinical Densitometry,ISCD)推荐采用双能X线吸光分析仪(dual-energy X-ray absorptiometry,DXA)作为骨密度测量的“金标准”,目前基于此标准的研究多针对欧美人群,对于中国SMA患儿骨密度状况缺乏研究,并且由于骨密度与遗传及种族有着密切的联系,国外的数据并不适用于中国。获得我国SMA患儿骨密度状况的基础数据可以对临床骨健康管理提供重要指导。目的:基于对北方地区单中心SMA 2型和3型患儿骨密度水平的前瞻性横断面研究,获得不同型别患儿的骨密度基本数据,并比较不同表型及基因型患儿之间骨密度的差异。方法:1.研究对象:本研究纳入2017年9月-2019年5月就诊于我院神经内科,经基因确诊(测定SMN1和SMN2拷贝数)的3-18岁SMA2型和3型患儿,询问患儿病史并收集临床资料,根据起病年龄以及所获得的最大运动功能将患儿分为2a,2b,3a,3b四个亚型。2.人体学指标测量:主要为身高测量,结果以厘米(cm)记录。参照中国正常儿童青少年标准计算身高Z值。3.骨折情况:询问既往骨折病史并完成X线全脊柱正侧位片检查,由两位主治医师评估脊柱骨折情况。4.骨密度检测及评估:采用DXA扫描方法对入组患儿进行全身去头骨密度(total body less head bone mineral density,TBLH BMD)、腰椎骨密度(lumbar spine bone mineral density,LS BMD)测定,结果表示为全身及腰椎局部的面积骨密度(area bone mineral density,aBMD)(g/cm2)。以我国同年龄同性别的正常儿童青少年骨密度数据为参照,计算Z值。对于存在矮身材(身高Z<-1)的SMA患儿进行骨密度Z值矫正计算。分析各个临床型别患儿之间以及携带不同SMN2拷贝数的SMA 3型患儿之间骨密度的差异,采用Jonckheere-Terpstra检验分析SMA 2a-3b亚型间骨密度的变化趋势。结果:1.入组患儿40例,其中男19例,女21例,入组年龄3岁~17.4岁,中位年龄5.5(4.3,8.7)岁。临床分型为 SMA2 型 22 例(SMA 2a=11,SMA 2b=11),SMA 3型18例(SMA 3a=13,SMA 3b=5)。入组时病程0.7~12.0年,中位病程4.2(3.1,6.8)年。SMA2型患儿的SMN2拷贝数均为3个,SMA3型患儿中,12例为3拷贝,6例为4拷贝。2.所有入组患儿平均身高Z值0.1±1.4,其中符合矮身材标准(身高Z<-1)的SMA 患儿 5 例(12.5%)。3.2例(5%)患儿既往曾发生低创伤性长骨骨折,所有入组患儿全脊柱X线检查均未见椎骨骨折发生。4.入组 40 例患儿 TBLH BMD(g/cm2)平均值 0.408±0.11,LS BMD(g/cm2)平均值0.463±0.13。完成矮身材患儿的骨密度矫正后获得TBLH BMD Z值平均-3.0±1.8,LS BMD Z值平均-1.3±1.4。参照我国同年龄同性别正常儿童青少年人群数据,SMA患儿TBLH BMD均值位于正常人群第5百分位以下,LS BMD均值位于第5-10百分位。5.本组40例患儿中诊断为低骨密度27例(67.5%),诊断为骨质疏松1例(2.5%)。SMA 2型患儿低骨密度诊断比率显著高于3型(86.4%vs.44.4%,p=0.008)。SMA 2型患儿的TBLH BMD Z值均值及LS BMD Z值均值都较SMA 3型患儿显著降低(-3.7±1.6 vs.-2.0±1.7,p=0.002;-1.9±1.2 vs.-0.6±1.4,p=0.002)。TBLH BMD Z值和LS BMD Z值均随着SMA 2a-3b亚型的变化呈显著上升的趋势(p=0.001,p<0.001)。在SMA 3型患儿中,携带SMN2基因3拷贝与携带4拷贝的患儿进行组间比较,TBLH BMD Z值及LS BMD Z值组间差异均未见统计学意义(-2.3±1.7 vs.-1.5±1.6,p>0.05;-0.6±1.5 vs.-0.6±1.0,p>0.05)。结论:1.本组SMA 2型和3型患儿骨密度出现降低,TBLH BMD均值位于我国正常同年龄同性别人群第5百分位以下,LS BMD均值位于第5-10百分位,70%的患儿可以诊断低骨密度或骨质疏松。2.SMA 2a-3b亚型患儿的TBLH BMD和LS BMD之间均存在差异,表型越重的患儿骨密度降低越明显。不同SMN2基因拷贝数对SMA 3型患儿骨密度影响不明显。3.在SMA 2型和3型患儿中采用DXA方法定期开展骨密度检测是客观评估骨健康状况的重要手段。第二部分:脊髓性肌萎缩症2型和3型患儿骨密度的影响因素分析背景:研究表明,儿童骨密度状况可以受到多种因素的调节,包括遗传、种族、性别等固有因素及营养状况、身体活动、激素水平等后天因素。其中,遗传是决定骨密度的基本要素。其次,血清钙、磷、维生素D、PTH等骨代谢相关标志物以及肌肉、脂肪等体成分通过生物学调控和机械刺激作用于骨骼,对骨形成和吸收起到调节作用。SMA患儿临床易出现低骨密度或骨质疏松,为低创伤性骨折发生的高风险因素。针对这些因素进行有效的骨健康管理是本病治疗的重要部分。然而,针对中国SMA患儿骨密度的影响因素目前尚缺乏系统性研究,寻找SMA患儿骨密度主要的相关因素有利于提高SMA患儿的骨健康管理水平。目的:通过单中心SMA2型及3型患儿临床资料、实验室检查指标及体成分分析结果,探讨SMA 2型和3型患儿骨密度的主要影响因素。方法:1.研究对象:见本文第一部分2.人体学指标测量:测定患儿体重、身高,根据公式计算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并参照我国正常儿童青少年标准计算BMI Z值。3.实验室指标:测定入组SMA2型和3型患儿血清骨代谢相关指标,包括血清钙(Ca)、磷(P)、碱性磷酸酶(alkaline phosphatase,ALP)、25-OH-D 浓度、甲状旁腺素(parathormone,PTH)水平。分别比较它们在2a-3b四个亚型SMA患儿中的差异。4.体成分分析:通过双能X线吸光分析仪DXA扫描获得入组患儿四肢骨骼肌质量(appendicular skeletal muscle mass,ASM)、体脂百分比(Fat Mass Percentage,FMP)、体质量(Total Mass,TM),参照我国儿童青少年正常标准计算四肢骨骼肌质量/体质量比率(appendicular skeletal muscle mass weight ratio,ASMR)Z值及FMP Z值。采用Jonckheere-Terpstra检验比较SMA 2a-3b亚型SMA患儿体成分差异。5.根据双变量相关性分析结果,筛选其中影响患儿TBLH BMD和LS BMD的潜在因素。建立多元线性回归模式,分别以TBLH BMD Z值和LS BMD Z值作为结局变量,将筛选出的潜在因素作为自变量纳入回归方程,采用步进法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入组40例患儿,男19例,女21例,入组年龄3岁~17.4岁。临床分型为SMA 2型22例(SMA 2a=11,SMA 2b=11),SMA 3型18例(SMA 3a=13,SMA 3b=5)。所有入组病人3个月内都未曾规律补充维生素D及钙剂。2.本组6例(15%)患儿存在维生素D不足(37.5~50.0 nmol/L),9例(22.5%)患儿维生素D缺乏(≤37.5nmol/L)。在SMA 2a-3b四个亚型病人间,血清学骨代谢相关指标的差异均未见统计学意义。血清25-OH-D浓度与PTH水平之间呈显著性负相关(r=-0.536,p<0.001)。所有入组患儿血清Ca、P、ALP、PTH均值水平未见明显异常。3.40例患儿BMI Z值均值为-0.4±2.2,SMA 2a-3b四个亚型之间BMI Z值进行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全部患儿均完成DXA体成份检测,ASMR Z值均值为-3.1±1.2(正常值-2<Z值<2),FMP Z值均值为1.8±1.4(正常值-2<Z值<2),16例(40%)患儿FMP Z值>2.0,出现体脂率升高。ASMR Z值随着SMA 2a-3b亚型的变化出现显著上升的趋势(p=0.007),FMP Z值在SMA2a-3b亚型间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ASMR Z值与FMP Z值之间存在显著负相关(r=-0.723,p<0.001)。4.筛选出血清PTH水平、BMI Z值、病程、亚型四项作为潜在骨密度影响因素纳入多元线性回归统计模型。结果提示,亚型及BMIZ值两个因素均与TBLH BMD Z值呈显著正相关(β=0.680,95%CI 0.324~1.037,p<0.001;β=0.484,95%CI 0.323~0.645,p<0.001),病程与 TBLH BMD Z 值呈显著负相关(β=-0.161,95%CI-0.285~-0.037,p=0.012)。亚型及BMI Z值两个因素与LS BMD Z值呈显著正相关(β=0.790,95%CI 0.421~1.158,p<0.001;β=0.240,95%CI 0.073~0.406,p=0.006)。结论:1.亚型、BMI、病程是本组SMA 2型和3型患儿骨密度主要的影响因素。表型越重、BMI越小的患儿,TBLH BMD和LS BMD都表现为减低越明显。病程越长的患儿,TBLHBMD减低越明显。因此,对BMI偏小、病程长、表型重的SMA患儿应积极关注BMD状况并尽早干预以改善预后。2.维生素D不足或缺乏现象见于1/3以上的患儿,建议定期监测并及时补充。
其他文献
近年来,暴雨灾害频发,造成严重的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水涝灾害后的城市除涝、河道疏浚作业迫切需要专业的应急技术装备,而履带装备以其良好的通过性,成为水下应急技术装备的首选。由于水下应急技术环境具有土壤稀软、流场复杂的特性,水下履带装备在行走作业时易出现滑移、倾翻等危险姿态。为保证水下履带装备行走作业的姿态稳定性,本文以水下履带装备为研究对象,通过理论推导、仿真分析和试验验证,对复杂流场环境中的水下履
学位
超导现象自发现以来,一直是前沿且富有挑战的研究领域。提高超导临界温度和揭示高温超导机理是超导研究的主要目标,解决这两个问题的基础在于探索新的超导化合物。目前,超导临界温度常压下能超过40K的仅有铜基和铁基高温超导这两类体系,其中3d过渡族元素铜和铁是产生高温超导的关键。钴和镍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位于铁和铜之间,但是钻、镍基超导较少,寻找新的钴、镍基超导体是富有挑战的,而且对于理解铁基和铜基高温超导机
学位
控制中间包钢液温度是提高连铸生产率和连铸坯质量的重要手段。由于中间包内钢液的热辐射和耐火材料吸热,钢液过热度通常会在15~50℃范围波动,导致钢材质量显著恶化,生产成本增加。等离子加热技术应用可以稳定钢液浇铸温度,实现低温、恒温浇铸,避免“断浇”事故。此外,保证拉速和生产节奏的稳定性,有利于整个连铸过程的连续稳定生产,且低温浇铸可以提高铸坯等轴晶比例,提高连铸坯质量。本论文首次将中空多石墨电极等离
学位
钢的强度越高,则对氢脆越敏感,重轨钢尤其如此。MnS夹杂物是重轨钢中氢陷阱的主要来源之一。对MnS夹杂物的数量和尺寸进行控制是提高钢抗氢脆断裂性能的重要手段。同时,MnS包裹Al2O3或高Al2O3含量的硬脆性夹杂物后可改善钢的抗疲劳破坏性能。在成分控制上,国内重轨钢普遍控制S含量≤0.008%,国外的优质重轨则控制在中高S含量0.008~0.015%。国内中高硫钢中MnS夹杂物粗大的问题亟待解决
学位
贵金属铂是电解水析氢反应(HER)过程中性能最优异的催化剂,但是由于铂的稀缺性,迫切需要开发新催化剂来减少或替代贵金属铂的使用。一种思路是开发新的铂基催化剂,通过对铂引入纳米结构、合金化等方法,来减少贵金属铂的使用;另一种思路是开发非铂基催化剂来替代贵金属铂的使用。三氧化钨具有优异的耐酸碱性特征,具有高稳定性且储量丰富等优点,但是作为析氢催化材料时,其本征析氢催化活性不高,需要做进一步优化。本文采
学位
我国钢铁行业的CO2排放量约占全国CO2排放总量的15%,少数钢铁企业开展了工业尾气CO2捕集利用的工程建设,但原料气气源石灰窑和热电厂尾气中的CO2含量普遍小于30%,且石灰窑和热电厂区域距离转炉冶炼区域较远,造成CO2捕集项目的投资运行成本、能耗和占地面积大幅度增加。基于此,本文提出了“转炉炼钢CO-CO2质能转换自循环利用”的新工艺思路,采用转炉煤气富氧燃烧富集烟气中的CO2,降低CO2捕集
学位
随着能源需求的日益增加,采用大口径高压力输送并选用高钢级管材成为油气管道的重要发展趋势,X80管线钢在我国得到了大规模的应用。但随着我国高压直流输电(HVDC)系统的快速发展,其导致的强电场干扰给管道的安全服役带了新的挑战。由于管线钢的强度越高,氢脆敏感性越高,埋地X80钢管道在强电场干扰下面临氢损伤风险。本文重点围绕X80管道在强阴极干扰下的氢脆风险,利用模拟电场及应力场条件下的原位氢渗透测试、
学位
高品质特殊钢的竞争,核心是关键技术的竞争。现如今,对于我国高品质特殊钢来说,其生产面临最主要的问题是产品质量不稳定,产品的均质化程度低,产品不同部位成分组织有差异,不同批次产品成分组织有差异。实现恒温浇铸是提高特殊钢产品均质化的有效途径。中间包加热可以实现钢液恒温浇铸,提高连铸效率,改善铸坯内部质量,减少中心偏析及柱状晶的形成。等离子加热为实现上述优势创造了条件。中间包等离子加热技术目前属于冶金行
学位
金属材料在制备、成材、加工为零构件及装配服役的全生命周期中,内部不可避免地会始终存在残余应力。残余应力在多数情况下是一个潜在的、负面的甚至具有破坏性的因素,也是一种随材料强度升高而趋严重的隐形缺陷。目前,尚缺少高效便捷的残余应力消减方法,故而针对最常用的金属结构材料——铁磁材料开展残余应力消减的新方法、新技术、新装置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针对课题组提出的一种磁振复合时效残余应力消减新方法,
学位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