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异态”到“常态”——从托马斯·哈里斯的叙事技巧看他的食人小说世界

来源 :广西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onalisacod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美国通俗文化中,食人情节的描述不足为奇。不论是真实的食人事件还是隐喻上的食人描述,都已经是类型文学中很常见的题材了,而且大部分的文字都会应用到哥特性质的修辞法以加强效果。换句话说,食人文学,作为一种类型文学,都提供了一个截然不同的视角去重新思考美国文化及其历史。纵观美国的食人小说史,食人者多被描绘成十恶不赦的妖魔(比如17-18世纪的食人女巫,以及19世纪的食人土著人),与这一恶魔形象相对的总会是一个或者一群屠魔英雄,在小说的最后得以最终除掉恶魔。这类食人者的原型与“人”是有着鲜明差别的,“他们”不是“我们”,读者会很自然地对人类中的屠魔英雄产生强烈的认同感,并且把食人者这一恶魔与自己远远地隔离开。而到了当代的美国食人文学,这一食人者的传统形象开始产生了剧烈的转变,这个所谓的“他者”开始从女性以及土著食人者形象转化成一个具有人类感情的值得同情的,甚至还带有些许正义感的白人知识分子,这无疑不是美国社会生活的折射,例如:性别,权利,善恶,消费,以及在后现代大背景下人类的生存问题。托马斯·哈里斯可以称得上是当代食人小说中举足轻重的代表人物。其历时25年完成的“汉尼拔传奇”(《红龙》(1981),《沉默的羔羊》(1988),《汉尼拔》(1999),《汉尼拔崛起》(2006)),成功的塑造了一位当代食人者的典型形象:---汉尼拔·莱克特。他颠覆了人们对食人者这一恶魔形象的传统认识,不仅吸引了广大读者,更吸引了众多评论家的注意。许多评论家认为其小说人物形象刻画细腻,情节曲折,有些评论家甚至认为其小说已经突破了食人小说的传统框架而进一步来探讨一些重要的社会问题。此外,凭借这一人物在当代文学界的影响与贡献,哈里斯在2006年荣获了恐怖文学作家协会颁布的“终身成就奖”。该论文旨在通过论述“汉尼拔传奇”中的三种后现代主义叙事学技巧,来证明托马斯·哈里斯的这部“传奇”已经成功地将传统的食人者塑造成了当代美国社会中“异态”化的“常态”人物。除了介绍与结论,全文的主体可以分为三个部分:第二章探索了食人小说在美国社会的发展历程,以及对作家托马斯·哈里斯本人及其作品的背景进行概述,最后简要地展示了全文的研究目的与意义。第三章致力于分析“汉尼拔传奇”中的“视角”这一叙事技巧,并且概述了作者是如何通过对全知视角和内部视角的灵活转换,而实现汉尼拔·莱克特的“异态”与“常态”的转变的。第四章从叙事学的“人物描述”这一角度出发,系统分析了哈里斯是如何将传统的扁平食人者形象转换成当代的这一圆润复杂的全新形象。第五章则具体分析了“汉尼拔传奇”系列最为有争议的部分---开放式的结尾,并阐释了其革新的意义。
其他文献
期刊
1936年,“由于他那体现了传统悲剧概念的剧作所具有的魅力、真挚和深沉的激情”,尤金·奥尼尔(1888-1953)被授予诺贝尔文学奖。作为一名文学巨匠,尤金·奥尼尔是美国戏剧史上第
期刊
期刊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我国新时期最鲜明的特点是改革开放,最显著的成就是快速发展,最突出的标志是与时俱进。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30年,给中国带来巨大变化、给世界带来
美国小说家肯·克西的代表作品《飞越疯人院》于1962年出版。小说以第一人称体验视角讲述了一个印第安混血儿勃鲁姆顿在精神病院中的一段生活经历,呈现了他从创伤到恢复的成
翻译是一种人类的行为活动,而且还是一种有目的的行为活动,因此翻译的目的决定整个翻译过程。而译文是否“充分”地实现了翻译的目的成为评价译文好坏的标准。目的论为翻译实践
写作测试是语言能力测试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国内外众多英语水平测试中,写作能力测试项目均占有较高的比重。然而,由于写作测试涉及的主观因素较多,写作任务、施测环境、评分过程
弗吉尼亚·伍尔夫(Virginia Woolf)是英国文学史上一位重要的现代派女作家,她大胆而富有创意的写作技巧使她在文坛上独领风骚。伍尔夫发表于1927年的著名意识流及女性主义小说《
为了大力推广和应用工业工程和价值工程,中国煤炭工业企业管理协会工业工程专业委员会和价值工程专业委员会组织编写了一套有关工业工程与价值工程的专著和教材,《矿山工业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