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价值取向及其管理研究——以北京市F小学为例

来源 :北京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han52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当今社会发展背景与新课改的国家教育情境下,在现有学校文化发展氛围中,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如何整合社会需要、国家课程发展需要、学校教育发展规划需要以及学生发展需要之间的关系,选择一条适当的发展道路,成为一个值得研究的重要议题。总结、反思和重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现有的价值取向,对于在实践层面尝试较多,而在价值层面思考较少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管理和学校管理来说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聚焦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价值取向的研究,主要关注课程价值取向在整个课程价值实现过程的实践行为中的形成、表现及成效,并以北京市F小学作为研究的个案。该小学是北京市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特色校,具有代表性,但该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开发工作实际上没有太多经验可借鉴,基本上处于摸着石头过河的境况,对于课程的定位、发展方向的选择、课程如何整体化和系统化发展以及如何以课程建设促进学校文化发展等方面存在诸多困惑。而课程价值取向的具体指向正是课程开发的整体,它所直接面对的问题是:需要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向何种方向发展,实现何种价值。这与学校所面临的问题不谋而合,只有在解决这一整体性问题后,才可能进一步探讨课程开发中的其他问题。相比之下,价值取向问题的研究在课程管理研究中处于更为上位的研究层面。  为此,本文通过研究F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开发与实施这一价值创造活动,分析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价值认识、价值选择到价值实现的全过程,探究课程开发主体在这一过程中的价值取向及其实现的效果,并通过挖掘课程管理的方法,寻求构建学校文化特色的路径。本文的主要发现和研究结论如下:  (1)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价值选择的依据方面,F小学的综合实践活动以诠释“六小”公民教育的内涵为基本出发点,以培养“六小”公民为目标,以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为主旨。因此,F小学不但有效体现了国家设置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在价值取向上的初衷,而且根据学校教育发展实际情况,锐意创新,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价值取向赋予了更多含义。  (2)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价值取向的形成即价值认识方面,F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价值取向是社会本位取向和个人本位取向的统一。而且,教师的课程价值取向偏向于学生个人取向,在社会取向方面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国家纲要的要求相比还有一定差距。  (3)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价值创造过程中课程价值取向的表现即价值选择方面,F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目标的确定和课程内容的选择与国家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指导纲要》和《指导纲要(3-6年级》的规定相比存在一定偏差,但总体而言都遵从了国家指导纲要的要求。  (4)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价值创造过程中课程价值取向的成效即价值实现方面,从整体状况看,F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价值取向基本实现,而且,相比社会取向,F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价值取向中个人取向的实现效果更好。  (5)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管理方面,F小学学校制度文化、精神文化及行为文化等特色鲜明,可用来引领其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管理。同时,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价值取向对深化学校的核心价值观,审视学校的办学理念,丰富“六小”公民的内涵,改进学校管理观、教师的教学观和学生观等学校精神文化建设具有积极意义;学校应当着眼于实现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发展与学校精神文化建设的互动共生。
其他文献
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的迅猛发展,我国举办大型群众性活动场次、到场观众数量逐年递增。在丰富人民群众文化娱乐生活,促进了经济发展的同时,由于大型群众性活动参与人数多,社会影响
选聘大学生村官(即选聘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是党中央、国务院作出的一项重大决策,对于解决大学生就业难问题、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培养对人民群众有深厚感情的党政干部后备人
基于宏基因组学测序(mNGS)的病原学诊断技术是一种非靶向的广谱病原学筛查技术,近几年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其在重症感染领域,特别是疑难、罕见病导致的重症感染中发挥了关键性
教育界对高校招生考试制度的探索从未间断过。这种探索可以追溯至清末民初。民国的高校招生考试制度伴随着招生政策的变革经历了多样化的发展,诸如自主招生、联合招生、统一招
政治现代化是发展中国家所欲实现的目标之一,但对中国来说,这一过程实际上面临着传统与现代化二者之间的张力,亦即中国传统政治文化会给政治现代化造成障碍。为了解答这一问题,本
期刊
21世纪是一个重要的世纪,中国的经济将为全球经济做出巨大的贡献,随着社会的进步和时代的发展,第三产业特别是旅游业将会迎来黄金发展期,受到国内外各级政府部门的关注和扶持。世
卫生监督是国家管理社会公共卫生事务的重要形式和手段。自建国初着手建立卫生监督制度以来,中国的卫生监督体系逐步完善,纳入了法制化轨道,卫生监督队伍也迅速发展。然而,随着中
非营利组织作为政府与企业之外的第三部门,角色日重,且规模正不断聚增。但社会福利资源具有稀少性和排他性,在有限的资源中,非营利组织如何诚信透明地公示将财务支持有效地运用到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