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2年11月出版发行的《上海市中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意见征求稿)》,就语文学科的性质、功能进行了新的“课程定位”,并围绕语文学科特征首次阐发了“注重语言积累,培养学生研究性学习的能力”、“增加文化积淀,提升学生的文化品位”两条基本课程理念。当前,如何结合教学实践正确地认识课程理念,又如何将先进的理念融入到动态的语文教学实践之中,从而有序有效地调整、变通、改革教学行为,已成为各级教研部门以及广大基层语文教师普遍关注的问题。 本文拟就“学科课程改革历史”、“近年上海高考趋向”以及“高中语文教学偏差”三个层面,结合具体的文献、试卷、教材以及教学案例,针对“注重语言积累”、“文化积淀”两条课程理念所彰显的语文学科特征作出相应的阐述和评析。 第一章节主要回顾一期课改以及二期课改前期阶段的历史,在揭示“课程定位”历史渊源的同时重点阐述有关学科性质、功能、特征的观念演变。第二章节则以近两年来上海语文高考趋向为着眼点,通过考试手册对“能力”的划分愈加清晰、高考试卷对“语言”的考查愈加详备及“文化”个性愈加凸显三方面的具体评析,辨证审视考查点与能力点、高考应试与课程改革等关系;并在此基础上探赜索引,进一步明确当前高中语文教学的重点。第三章节主要以近阶段亲身参与、组织的闵行区高中语文教学调研活动为第一手资料,就高中H版语文教材编写体例、高中各年级统测卷和竞赛卷教学质量评估以及试验教材的使用情况等方面,多侧面地反观高中语文“重技能、轻积累”、“重识记、轻体验”、“重评述、轻育化”的教学偏差,在理念与实践差距的相关阐述中深入探析语文学科特征。 在当前语文课程改革方兴未艾的背景下,对语文学科特征、课程基本理念还远未到盖棺定论的时候,任何理念的提出,都有赖于实践的进一步检验。为此,本文最后部分的第四章节并未提出结论性观点;而是在上述三章节认识的基础上,转入到具体动态的课堂教学实践平台,具体结合《上海高中语文(试验本)》第二册《无韵之离骚》一文的教学案例设计尝试,引出高中课堂教学如何有效转型、如何彰显学科特征的三点思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