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tch-1、Hesr-1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意义

来源 :河北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1次 | 上传用户:happyyou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Notch信号传导系统在进化中是高度保守的,它在很多物种中都会存在,这种信号通路由受体、配体以及CSL(一类DNA结合蛋白)三部分构成。Notch受体本身是一个跨膜蛋白质,它分别由胞外区、跨膜区和胞内区构成。Notch受体的激活需要通过“三步裂解法”,其中在S3位点Notch受体分子在此区被水解成Notch蛋白的活化形式,即Notch胞内区(Notch-IC)。核定位序列可以作为胞内区的载体,通过CSL途径将胞内区介导入细胞核内,引起Notch的相关目标基因转录传递相关的生物信息。Hesr-1在内皮细胞血管形成中是发挥重要作用的一种转录抑制子,它也是HEY基因家族的成员之一,Hesr-1同时也是Notch信号通路的靶基因。然而Notch信号通路在肿瘤发生发展中又具有重要的意义,如Notch-1信号异常会导致乳腺癌发生,但是Notch-1和Hesr-1在乳腺癌的形成和发展中之间是否存在着相互关系的研究至今还未见报道。因此,本课题将研究Notch-1、Hesr-1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乳腺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1研究对象:100例乳腺癌病例均来自邢台市人民医院2012年1月~2014年1月病理科存档石蜡包埋标本,从中随机抽取30例对应癌旁正常乳腺组织(距离癌组织2cm内的正常乳腺组织)石蜡标本作为对照组。2研究方法:组织切除后经10%中性甲醛固定后石蜡包埋备用。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100例乳腺癌组织及30例癌旁正常乳腺组织中Notch-1和Hesr-1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100例乳腺癌组织及30例癌旁正常乳腺组织中Notch-1阳性表达率为79.0%(79/100)和33.3%(10/30),乳腺癌组织中的Notch-1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正常乳腺组织(P<0.05)。乳腺癌中的Notch-1阳性表达率与年龄无明显相关性(P>0.05),而与腋窝淋巴结转移、临床TNM分期和病理分级具有相关性(P<0.05);Hesr-1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8.0%(68/100)和30.0%(9/30),乳腺癌组织中的Hesr-1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正常乳腺组织(P<0.05)。乳腺癌中的Hesr-1阳性表达率与年龄无相关性(P>0.05),而与腋窝淋巴结转移、临床TNM分期和病理分级具有相关性(P<0.05)。Notch-1和Hesr-1的蛋白表达呈正相关(r=0.225,P<0.05)。结论:Notch-1和Hesr-1的蛋白在乳腺癌中均呈高表达,可能协同促进乳腺癌的发生和发展,且可能在乳腺癌的浸润、转移及预后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其他文献
改革开放30多年,全国各大中小城市部分居民都住进了新建住宅小区,但走进全国各级各类城市,都能看到临街的居民楼的脏乱风景,主要表现是阳台上的杂物和楼道里的旧货以及阴台防
临床研究目的:通过建立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患者不同证型(肾阴虚和肾阳虚)的OB体外培养体系,探讨骨质疏松症患者OB的基因表达谱与不同证型的相关性,为骨质疏松症中医证型的研究提
<正> 第四届中国杭州国际汽车展览会,作为2003年中国杭州西湖博览会的重点注册项目,作为一次大型的国际国内汽车产品、汽车文化展示展销活动,作为一次专业性的以展促销、以展
目前新建本科院校的教学质量问题引起了越来越多的关注,通过对现有资料的分析,可以发现如何构建教学质量的评价体系成为了人们关注的焦点。那么,如何确保构建的教学质量评价
新疆特色林果业优势突出、特色鲜明,市场前景广阔,但结构不合理、竞争力比较薄弱。本文针对新疆特色林果业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分析新疆林果产业结构现状及其影响因素,从产业结
在产业化方面一直落后的广电行业在4G时代如何生存无疑成为每个广电人必须思考的话题。更多的新型视音频应用和媒体/内容运营商的涌入,必将给广电有线行业的网络与视音频服务
目的 研究乳腺癌与FCM发病之间的关系。方法 收集经外科手术治疗的乳腺癌患者234例,并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纤维囊性乳腺病(FCM)癌变或与乳腺癌并存57例,并存率24.3%。研究发现合并FCM的乳
高熔点化合物-碳化物、硼化物、硅化物、氮化物——由于对各种不同侵蚀介质的抗蚀性,特别适用于作为热电偶的保护套管。例如,应用一种硼化锆一钼合金制成的保护套管的热电元
本文分析了化工原理实验报告与基础实验报告的区别,提出了由于化工原理实验具有工程性质,可用小论文形式撰写化工原理实验报告的观点,并经实验教学证明,小论文形式的实验报告
【目的】氮素是影响杨树人工林生产力的最重要元素,研究杨树人工林连作和轮作氮素循环细菌类群演变动态及氮素代谢结构特征,有助于从养分循环角度揭示杨树人工林连作障碍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