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对支气管哮喘预后情况判断目前仍无一项公认的特异性的实验室指标可供临床应用。本调查拟通过哮喘儿童规范治疗前后生活因素及血清免疫学因素队列研究,选择出最佳哮喘预后预测因子,观测免疫学指标动态变化并分析其之间的关系。
[方法]
采用队列研究调查调查162例病例,其中失访18例。将其分成层为<6岁组和≥6岁组,纳入病例按不同年龄治疗方案进行治疗,并在随诊过程中剔除掉未规范治疗和失访的病例。并抽取血液样本进行检测。通过患儿昼夜症状发作频率、应急缓解药物使用次数、肺功能变化及维持时间,按照08年修订的《儿童支气管哮喘诊断和防治指南》哮喘控制水平分级标准判断预后。采用x2检验确定暴露于不同的因素下的疾病控制率的优势比(RR)。
对IgE、EOS、25(OH) D3、IL-17、IL-4、IL-8、IFN-γ治疗前后测得值进行比较,正态分布资料采用t检验,非正态分布资料采用秩和检验。25(OH)D3与IgE、EOS、IL-17、IL-4、IL-8、FN-γ之间进行Spearman相关分析。
[结果]
(1)6岁以下组儿童75例,年龄为(4.00±2.00)岁,性别构成比男性占60.27%,其中仅婴儿湿疹病史、25(OH)D3及IgE3个因素影响支气管哮喘控制率。其中婴儿湿疹病史与支气管哮喘控制不佳有关(RR=1.83,P=0.0110),而低25(OH)D3不利于支气管哮喘的控制(RR=2.54,P=0.0060)。6岁以上组儿童69例,年龄为(9.00±4.00)岁,性别构成比男性占84.29%,仅25(OH)D3低水平与支气管哮喘控制不佳有关(RR=2.02,P=0.0045)。
(2)哮喘患儿治疗前后血清25(OH)D3水平均低于正常组儿童(U=2.71,P=0.0030),且治疗后25(OH)D3水平较治疗前增高(U=2.05,P=0.020)。哮喘组血清IL-17、IL-4、IL-8水平均高于正常对照组(P<0.0001),而IFN-γ水平则低于正常对照组(P=0.0015)。治疗后25(OH)D3较治疗前增高(t=18.23,P<0.0001),治疗后IL-8较治疗前增高(U=2.81, P=0.0024),治疗后IL-17较治疗前增高(U=5.76, P<0.0001),治疗后IFN-γ较治疗前增高(U=-2.73, P=0.0031)。治疗前后IgE及EOS较标准值均增高(x2=588.00,P<0.0001;x2=451.50,P<0.0001),但控制组治疗后两项指标均较治疗后缓解(P<0.0001),而未控制组IgE治疗后较治疗前下降(x2=111.50,P<0.0001),但EOS较前增高(x2=105.00,P<0.0001)。
(3)25(OH)D3与EOS呈负相关(r=-0.50,P<0.0001)。
[结论]
25(OH)D3低下不利于支气管哮喘症状的控制,可作为儿童支气管哮喘预后的预测因子,对于6岁以下儿童婴儿湿疹病史往往预示治疗效果欠佳。IL-17、IL-8、IFN-γ、25(OH)D3及EOS与治疗前后相关,其中25(OH)D3、 EOS反应较为灵敏。在哮喘治疗过程中可监测25(OH)D3与EOS的变化,并适当补充维生素D协助哮喘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