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听力和耳聋基因联合筛查及随访

来源 :山东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oldeart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听力筛查同步进行耳聋基因筛查,探索山东局部地区新生儿耳聋基因的携带情况,明确NICU和母婴同室新生儿聋病基因的发病情况,及早发现后天迟发性耳聋及药物性耳聋的高危个体。方法2013年3月-2013年12月于济南市妇幼保健院出生的新生儿,其中有3288名新生儿接受了听力和耳聋基因同步筛查。初筛时,母婴同室的新生儿采用耳声发射技术TEOAE (Transiently Evoked Otoacoustic Emissions)。重症监护室(NICU)的新生儿采用TEOAE和自动听性脑干反应AABR (Auto Auditory Brainstem Response)。同时用采血卡,采集新生儿的足跟血2滴,应用基因芯片技术对中国人常见4个基因九个突变位点GJB2(235de1C,35de1G,299de1AT,176de116), SLC26A4(IVS7-2A>G,2168A> G),GJB3(538C>T),12SrRNA (1555A>G,1494C>T)进行检测。将87例先天性听力损失的临床听力学和耳聋基因检测结果作为对照组。在3个月内对听力筛查未通过或者耳聋基因携带者均进行常规听力检测。结果3288例新生儿中363例未通过听力筛查,耳聋基因携带36例,携带率为9.91%;2925通过听力筛查,耳聋基因携带118例,携带率为3.86%。听力筛查通过组与未通过组进行耳聋基因携带率对比(p=0.0004<0.05)存在明显统计学差异。3288例新生儿中149例携带耳聋基因,携带率为4.53%。其中118例听力筛查通过,36例听力筛查未通。最后确诊7例听力损失。GJB2纯和突变2例,复合杂合1例,杂合88例,共91例,携带率为2.76%;SLC26A4杂合42例,携带率为1.24%;GJB3杂合突变9例,携带率为0.27%;线粒体12SrRNA均质突变6例,异质性突变1例,共7例,携带率为0.21%; GJB2合并SLC26A4共2例,携带率为0.06%。87例听力异常患儿作为对照组,32例携带耳聋基因,携带率为36.78%。听力损失组与新生儿组耳聋基因携带率进行对比,存在明显统计学差异(p=0.00<0.05)。结论明确热点突变的发病频率及基因类型与听力损失表型的关联性,建立对携带单杂合基因突变及药物性耳聋基因的听力正常新生儿听力随诊制度,早发现听力损失的患儿,为有效避免迟发性听力损失提供依据。新生儿听力筛查与耳聋基因筛查相结合,两者相互补充对照,单纯依赖于一种手段对遗传性听力损失进行评估,都是不精确的。
其他文献
本文阐述了联机合作编目数据库OCLC的发展历程,对比研究了OCLC联机编目服务的WoddCat、CORC、Connexion系统的功能与服务内容,阐述了各个服务系统在图书馆联盟数字化服务的应
大数据时代技术革新促进档案事业发展,同时档案用户信息隐私权保护也成为热点问题。本文在对档案用户隐私信息与信息隐私权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根据大数据技术的特征,总结大数
环境保护档案是环保部门对于环境保护活动的信息记录,在现代生态城市建设中发挥着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以城市建设和环境保护为出发点和立足点,改善环境保护档案管理,提高档
档案作为历史追根溯源的最有效的证据,对其管理工作可溯之源甚长,笔者从信息文明与档案工作、信息文明与档案工作观念变革、信息文明与档案工作实操变革三方面探究档案工作该
目前人工神经网络模型学习与训练时间长,收敛性难以保证,网络鲁棒性差,存在局部极小。尤其当网络规模增大时,上述缺点变得尤为严重。为克服上述缺陷,提出了一组新的方法,即利用训练
目的  肝内胆管结石是临床常见疾病。肝胆管结石形成过程中,分泌黏液的肝内大胆管的增生性胆管炎是其关键病变。细菌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是革兰氏阴性菌的内毒素,
本文结合我国出土简帛文献电子索引建设的具体实践,对其建设成果进行了梳理和总结。纵观历史,出土简帛文献电子索引的建设工作已经取得了不俗的成绩。但与简帛整理的丰富成果
《中国古籍总目》著录古籍约20万种,是现存中国汉文古籍的总目录,全面反映了中国主要图书馆及部分海外图书馆现存中国汉文古籍的品种、版本及收藏现状,但在古籍普查、版本调
今年我区计划种甘蔗110万亩,比去年种蔗面积扩大57%。为了争取亩亩丰产,对当前甘蔗的田间管理工作方面,提出如下的意见:(一)宿根蔗护理:今年宿根蔗面积很大,占播种计划45%。
本文以基于电子文件归档与移交体系的构建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对电子文件归档与移交体系的构建要求进行分析,在结合体系构建要点的基础上,对电子文件归档与移交体系的有效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