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渡金属亚胺类配合物催化烯烃与极性单体的聚合反应研究

来源 :中国科学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anwang11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聚烯烃材料的高分子链骨架中引入极性官能团对于提升聚烯烃材料的性能,拓展其应用范围具有重要的作用,特别是需要对其进行黏粘、染色、喷涂或者共混时。本论文使用过渡金属催化剂对烯烃与极性单体的配位共聚合反应进行了研究。   论文第一部分研究水杨醛亚胺的钛金属配合物(O-NS)TiCl3催化乙烯与极性单体的共聚反应。(O-NS)TiCl3配合物能高活性地(>106 g/mol·h·atm)催化乙烯与烷基铝保护的9-癸烯-1-醇的共聚反应,极性单体的插入率最高达到21.5wt%。助催化剂MMAO的用量对聚合反应活性影响不大,但在高的Al/Ti比条件下所得共聚物中极性单体插入率较高。大位阻的烷基铝保护试剂三异丁基铝有利于提高共聚反应的活性、共聚物的平均分子量以及极性单体插入率。链长较短的4-戊烯-1-醇和环内双键的极性单体2-羟基甲基-5-降冰片烯也能较好地参与共聚反应;长链酯类单体10-十一碳烯酸甲酯和长链羧酸类单体10-十一碳烯酸在共聚反应中的插入率较低。   论文第二部分运用“一锅法”筛选技术快速寻找到吡咯甲醛亚胺的配合物(N-NS)CrCl2能够高活性地催化乙烯聚合,活性最高达到了106 g/mol·h·atm以上,所得聚合物平均分子量较低。该催化剂催化乙烯与己烯共聚反应时,聚合活性较乙烯均聚低,己烯的插入率最高达到7 mol%。在进行乙烯与烷基铝保护的9-癸烯-1-醇的共聚反应时,极性单体的插入率最高达到了6.7 wt%,活性高达1.5×106g/mol·h·atm。   论文的第三部分研究了吡啶二亚胺镍配合物催化的降冰片烯聚合,发现配体的空间位阻和电子效应对聚合活性有较大影响:减小金属中心的空间位阻、增加金属中心的电正性有利于提高其催化降冰片烯聚合的活性。其后,设计了吡咯甲醛亚胺的镍配合物能高活性地催化降冰片烯聚合,活性高达3.7×107g/mol·h。当使用该催化剂进行降冰片烯与极性官能团取代的降冰片烯共聚时,极性单体的插入率达到了2.7 wt%。
其他文献
工业革命的到来打破了传统的手工劳动的生产方式,取而代之的是大规模的机器生产。面对新的生产力,人们更加关注机械的功能效率,而逐渐忽视了传统手工艺所蕴含的精神。本文试
请下载后查看,本文暂不支持在线获取查看简介。 Please download to view, this article does not support online access to view profile.
柱芳烃作为一类新型的大环主体分子,具有刚性强,对称性好,空腔富电子,易于功能化的特点,自其首次提出以来一直受到超分子化学家的持续关注。利用大环化合物的主客体相互作用构筑不
期刊
近些年,由于在光开关,光传感器,信息处理和通讯等领域的应用,有机电光材料受到了人们的普遍关注。有机二阶非线性光学材料是有机电光材料的重要的组成成分。为了满足各种器件严格
多数化学反应和几乎所有的生物化学反应是在液相体系中发生的,故研究液相中复杂分子的超快动力学过程,对于了解化学反应,尤其是与生命过程密切相关的生物化学反应的本质至关重要
本论文的工作主要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是Halipeptins A-D及其类似物的合成;第二部分是FR252921的合成。   Halipeptins是从海洋海绵中分离得到的一类新型的环酯肽,它们具有
学位
基于传播政治经济学的视域,本文对广电新媒体发展路径展开分析,认为其媒介形态的演进遵循了技术发展的逻辑规律,实现了对个体需求的个性化功能满足;其发展前景表现出对既有政治因
在自然探索过程中,人们认识到:自然界中许多生物体系都主要依赖具有特定二级结构的聚合大分子(蛋白质和RNA等)去完成一些复杂的生命功能,如:催化、分子识别等。天然聚合物特定的
本文以紫外吸收光谱、荧光光谱、圆二色谱、核磁共振光谱、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等方法为主要手段,结合示差扫描量热法以及粘度、DNA熔点测量等技术,研究药物分子与生物大分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