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公租房的诞生源于城市中“夹心层”的存在,这类群体的收入不满足廉租房的条件、又无力承担经济适用房的经济负担,长期以来被排斥在住房保障体系之外,直到公租房出现才弥补了住房保障体系的空缺,因此,公租房的目标群体就是城市中的中低收入者。2010年,公租房制度开始面向非户籍人口开放,成为我国住房保障体系中唯一一个将非户籍人口纳入保障范围的制度,在城市非户籍人口的社会保障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然而随着经济的发展,城市之间的“人才争夺战”愈演愈烈,非户籍人口公租房分配政策开始发生变化,保障对象向人才倾斜,逐渐演变成人才引进的工具,这种现象引发了许多批评之声,许多文章指出这种行为悖离了公租房的目标定位。其实这并非是一种政策目标的偏离,而是保障导向和发展导向这两种社会政策类型的表现。因此,本文试图对非户籍人口公租房分配政策进行研究,从理论和现实两个层面探讨非户籍人口公租房政策的分化的合理性以及两种政策类型的异同,并通过比较研究法对两种政策的适用性进行分析。本文主要回答以下几个问题:①非户籍人口公租房分配政策的变化是否合理?②非户籍人口公租房分配政策存在哪两种类型?③两种非户籍人口公租房分配政策具有什么特征?④两种非户籍人口公租房分配政策各自的适用条件是什么?。第一章通过研究背景的介绍以及对国内外文献的梳理定位本文的研究问题,发现既有研究中对非户籍人口公租房分配关注度低以及对于当前非户籍人口公租房分配制度的变化的批评,从而提出本文的观点,即非户籍人口公租房制度进行了合理的分化,并且分化出保障导向和发展导向两种分配制度。第二章对于本文所涉及的概念和理论进行了简单的介绍。对于非户籍人口和公租房政策的解释帮助本文更好地明确研究对象;对于包容性发展理念和生产主义理念的解释为保障导向和发展导向非户籍人口公租房分配制度提供了理论基础。第三章分析了非户籍人口公租房分配制度的演进,并从住房的双重属性、社会政策的双重逻辑、公租房政策保障对象的双重性以及经济发展的双重需要等方面解释非户籍人口公租房分配政策分化的合理性,并从理论层面对于保障导向的非户籍人口公租房分配制度和发展导向的非户籍人口公租房分配制度进行解释。第四章通过对15个副省级城市非户籍人口公租房分配制度的文本分析,找到保障导向的非户籍人口公租房分配制度和发展导向的非户籍人口公租房分配制度在准入制度和轮候配租制度两个方面的差异,进一步的解释保障导向的非户籍人口公租房分配制度和发展导向的非户籍人口公租房分配制度在制度设计上的特征。第五章从时间和城市两个维度对非户籍人口公租房分配制度进行实证分析,在时间维度分析非户籍人口公租房分配制度进行分化的特点和方向,在城市维度通过对以深圳市为代表的发展导向的非户籍人口公租房分配制度和以济南市为代表的保障导向的非户籍人口公租房分配制度的背景和环境进行对比,分析保障导向的非户籍人口公租房分配制度和发展导向的非户籍人口公租房分配制度各自的适用性。第六章对全文进行总结并指出文章的不足,为未来城市在进行非户籍人口公租房分配制度的选择提供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