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所谓国庆工程,指1958年10月到1959年8月期间为庆祝建国十周年,中国政府集全国之力,在首都北京修建的一系列具有政治、文化象征意义的建筑物,工程实施的形式和存在的问题,也是当时政治制度、动员形式和经济管理特征的十分鲜明的反映。在国庆工程建设期间,工程组织管理是一个重大的问题,其中包括管理机构的设置、机械与材料的调配、工人的管理等多方面内容,本文试图通过关于国庆工程建设的组织管理问题的实证研究,揭示跃进式大型工程建设存在的深层次问题。 国庆工程工地管理模式,主要由工段、专业队、突击队等部分组成,一方面形成工地的常规工作管理,另一方面又有突击性质的组织模式,常规与突击兼顾,这既有大跃进时期工程建设的特点,也包含着自建国以来大型工程组织管理的一些共同特征。 由于国庆工程规模大、任务重、工期紧,国庆工程管理部门一方面对工程施工安排进行调整,建立了以国庆工程办公室为核心并下属各地区工作组的国庆工程材料调配体系,加强领导,统一指挥各省区有关国庆工程的材料生产、调配和施工队伍、设备的使用,集中力量突击重点工程;另一方面改进施工现场的管理,提出“四定到组”,强调组织管理,强化队组力量,建立和恢复了质量、统计、料具、安全专人负责制,实行物质奖励,按劳分配,为国庆工程顺利完工打下了组织基础。 然而,在国庆工程的实施过程中,由于中央与地方之间、政府与生产部门之间、各生产部门之间未能形成协调一致的关系,导致材料生产和调拨困难,特别是在石料供应上,中央下达的任务与各省生产、运输状况存在明显不符,造成工程材料短缺情况,加之组织管理问题,工程前期便出现了进度拖延和窝工现象。与此同时,国庆工程建设期间又存在着较为严重的浪费现象。这种浪费,一方面是由于领导对工期、进度强调较多,对“省”强调较少,工人们则将主要精力放在突击进度和工程质量方面,对节约有心无力;另一方面由于管理体系不到位,管理漏洞较多,造成各工地建筑公司胡夯乱要、盲目抢购,甚至奢侈攀比,为本单位谋“福利”,更有贪污者乘机捞取私利。在国庆工程建设期间,尽管对于改进材料调配体系、完善管理制度进行了一定的尝试和努力,但却始终没有根本解决进度计划、协调一致的各种关系问题和缺乏成本核算的浪费问题。 国庆工程是大跃进期间进行的一次跃进式工程建设,经过各级领导和众多干脆建设者的艰辛努力,以及全国人民的大力支持,工程最终胜利建成,不仅可称之为工程建筑史上的奇迹,建筑物更成为较长时期国家政治文化的象征。因此,揭示国庆工程建设过程中的组织管理问题,将更有助于从历史发展的视角,更为全面地观察大跃进时期经济建设的不同面向,以利于经验教训的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