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疆自动化滴灌棉田土壤墒情变化规律及预报的研究

被引量 : 5次 | 上传用户:sin12365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疆有着“干旱绿洲,灌溉农业的特点”,农业用水量大。新疆的节水灌溉面积也在逐步增大自动化滴灌的应用也在逐步推广,且自动化滴灌有着提高水分利用效率,提高作物品质,增加农民收入的优点。为了发挥自动化滴灌的优点,其中重要一项任务就是掌握土壤墒情变化规律以及对士壤墒情进行预报。为此本文对自动化滴灌棉田的土壤墒情变化规律以及土壤墒情预报进行了研究。以2009年和2010年新疆石河子国家农业科技园区的自动化滴灌棉田的土壤墒情资料为基础,对自动化滴灌棉田的土壤墒情变化规律进行了分析,并对棉田土壤墒情的消退规律进行
其他文献
本研究以水稻幼嫩叶片为材料,提取水稻基因组DNA,以其为模板利用PCR技术扩增得到水稻几丁质酶基因chAB和ch24。分别将其克隆到载体pUC18-T上,并进行测序。chAB长为861bp,属于几丁质酶classⅢ;ch24长为972bp,属于几丁质酶classⅠ。将chAB和ch24分别克隆到原核表达载体pET-32a上,构建重组原核表达载体pAB-32a和p24-32a。通过正交试验优化得到p
学位
为了获得一种有效调节不育系花时的调控剂,以清水(CK)为对照,在抽穗杨花期不育系颖花开放前,对3个杂交水稻亲本组合“荣丰A和R245”、“中3A和中恢286”“荣丰A和R3”喷施(1.0mmol/L)MeJA(处理Ⅱ)、(1.0mmol/L)MeJA+(20mg/L)GA。(处理Ⅲ)、(1.0mmol/L)MeJA+(0.02mg/L)2.4-epiBR(处理Ⅳ)、(1.0mm0l/L)MeJA+
学位
以杂交早稻组合淦鑫202、金优299和杂交晚稻组合五丰优T025、天优122为材料,研究播种量、床土培肥量、床土类型、育秧技术及插秧方法对机插双季杂交稻秧苗生育特性及产量构成的影响,其结果如下:(1)随着播种量的不断增加,机插双季杂交稻秧苗苗高、假茎宽、叶龄、叶片SPAD值、百苗干重、根数以及苗体含氮量及可溶性糖含量均不断下降,秧苗素质降低;弱苗率上升,出苗率、成秧率下降;漏穴率降低,机插后大田发
学位
为了探讨不同杂交稻品种后期衰老叶片及根系生理指标变化差异,选用不同杂交稻品种在抽穗后,采用常规水分管理(CK)、限水(T)和限水增N(T+N)处理,研究后期叶片和根系生理响应。为水稻抗早衰品种的选用、及其后肥水管理提供依据。不同杂交稻品种后期叶片和根系衰老生理间存在差异,结果表明:不同杂交稻品种后期叶面积指数对T和T+N处理响应存在差异,但大都表现对T和T+N处理敏感。叶绿素含量、Rubisco活
学位
在小麦全基因组中寻找与目标性状关联的标记位点是件耗时费力的工作,为了提高其关联位点发现的效率,获得更多与小麦雌性育性表型密切关联的分子标记,以含小麦雌性不育系(S)的由小麦品种(系)组成的“含S种质双向极端小群体”和不含小麦雌性不育系的“品种双向极端小群体”各60个品种(系)为目标群体,以小麦基因组中42个多态性SSR标记为背景控制标记,用STRUCTRE软件进行结构评估,并运用TASSEL软件的
学位
膜下滴灌技术具有显著的节水、保墒特征,适合西北干旱地区农业推广。针对新疆盐碱地开发利用和防治土壤次生盐渍化等问题,通过膜下滴灌条件下土壤水盐运移试验,总结出膜下滴灌棉田土壤水盐运移规律及盐分累积特征,提出预防棉田次生盐渍化的方法,为干旱区水土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提供科学依据。本文在总结国内外对土壤水盐运移特征及灌溉制度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采用室内试验和田间试验相结合的方法,对新疆干旱区膜下滴灌条件下土壤
学位
棉花细胞质雄性不育(CMS)是母性遗传的性状,在生产中,通过不育系、保持系和恢复系的“三系”配套,充分利用杂种优势,利用“三系法”制种,可实现杂交棉种子规模化生产。在理论上,是研究花粉发育和核质互作的模式系统。陆地棉胞质不育系P30A(来源于104-7A的衍生系)为核心的三系配套已经大规模应用于生产实践中。大多数研究证实线粒体与细胞质雄性不育相关,多种植物中已经发现与胞质雄性不育相关的线粒体基因或
学位
棉花膜下滴灌技术在新疆得到长足发展,棉花施肥中的关键问题是如何在生育期适时适量施用氮肥,SPAD(“土壤作物分析仪器开发”的英文缩写,Soil and Plant Analyzer Development)无损、快捷诊断施肥技术逐步得到广泛应用,但技术的准确性还待提高。本文选择在干旱区新疆库尔勒典型棉区,进行2年的田间试验,研究膜下滴灌棉花在施肥总量相同情况下,各生育阶段追肥数量不同的施肥策略对土
学位
掌握棉花根系吸水和土壤水分变化动态,是合理制定灌溉制度、保证农业节水、稳产、高产的重要基础,也是对土壤-植物-大气(SPAC)连续体水分运转和定量分析的必要环节。根系吸水模型的研究始于20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进入70年代各种根系吸水模型相继出现,由于根系生长在地下,对研究工作带来诸多的不便,一直以来进展缓慢,大多的根系吸水模型都是对以往的模型进行改进,使其考虑到影响根系吸水的因素更全面,以提
学位
本研究通过诱导不同基因型海岛棉下胚轴的体细胞胚胎发生,进一步优化海岛棉再生体系并且获得再生植株,并以新海30号胚性愈伤组织为受体材料,通过农杆菌介导法转化NAC转录子家族,获得转基因再生植株。为今后新疆海岛棉抗旱分子育种奠定了基础。本研究取得的主要结果如下:1.通过愈伤诱导时期激素的配比,IBA含量的不同和糖源的不同对海岛棉胚性愈伤组织分化能力的影响,活性炭对再生苗生根的影响,进一步优化海岛棉的植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