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就”和“才”是现代汉语最常见的副词,二者的语法意义对我们以泰语为母语的汉语学习者来说比较复杂。我在从事汉语教学方面时,常碰到泰国学生使用“就”和“才”的偏误现象,不是滥用、混用“就”字句,就是少用、回避使用“才”字句的。笔者面对这些问题时,心里一直抱着怀疑为何出现这种情况。后来发现,原来问题在于:在泰国教授汉语的教师们和一些泰语的汉语材料偏偏把汉语副词“就”跟泰语副词“Kor”对应,把“才”跟两个泰语副词‘’PeungJeung"对应。这样的讲解一开始可以使学习者很快了解“就、才”的基本用法,但却不能更好地理解其深层的语法意义、用法功能。最后笔者发现跟汉语副词“就”和“才”对应的“Kor”和‘’PeungJeung",其实在语法功能的对应上还有所欠缺,并不完全对应。由于翻译的误差,导致学生生搬硬套地使用汉语副词,没有真正掌握“就”和“才”的语感,所以在实际使用中难免出现偏误现象。因此本文的主要任务是找出跟“就”和“才”相对应的“Kor”和"PeungJeung"的异同点并进行辨析,然后从中找出问题的根本所在。首先要承认的是,泰国目前缺乏汉语教学材料,汉泰对比研究比较罕见,关于泰语副词语料和知识也特别少,为了让这次研究容易跟汉语副词“就”和“才”做比较,更加具有针对性,笔者首先对Thommayanti的《Kobori&Angsumal in》和Ngarmpun Vejjajiva《The Happiness of Kati》两部泰国作品中“Kor”的使用情况作专书穷尽性的统计,归纳出“Kor”的语法意义,跟汉语的“就”做比较;接着统计Thommayanti的《Two Worlds》和Ngarmpun Vejjajiva《The Happiness of》Kati Part 2》作品中"PeungJeung"的使用情况,归纳二者的语法意义,最后把它们跟汉语副词“才”做比较。关于“就”和“才”的材料,许多学者作过了深入的研究,现代汉语语言学界总共发表了一百多篇相关的研究论文。尤其是近几年来,不同理论背影的学者,围绕着副词“就”和“才”,从不同的角度对二者的表达功能、语义指向、主观评价等方面进行探讨。本文以前人有关现代汉语副词“就”和“才”的研究成果为基础,跟泰语副词“Kor”和"PeungJeung"进行较为系统的梳理,以语义学、语用学等有关理论为主导,进行系统研究的做对比。全文共有六章:第一章引言,简述本文题目的缘起、研究的起因、研究的理论意义和实际意义等。第二章副词“就”和“才”的研究综述。包括“就”和“才”的义项,许多不同理论背景的学者通过各种研究得出结论,“就”和“才”是比较复杂的语言现象,虽然它们基本的语法意义都是表示主观评价,但在用法理论上会显示各种细微的差异。在这一章里因为缺乏资料,所以没有关于“Kor”和"PeungJeung"的研究综述。第三章泰语副词“Kor”。由于泰国的Royal Institute Dictionary 1999给“Kor”的义项比较混乱,没有把该词的深层语义显示出来,又没有给它下个概括性的定义,找出最基本的语法意义——“(1)[连]和’LaewJeungYom’同义;(2)是一种特殊词语,用于连接短语、突显信息、表示同意、强调语气、承接上文”。因此本章给“Kor”的语法意义重新概括,笔者根据统计的结果把“Kor”分为四个义项:“Kor1”是最原始的语法意义——表示主观评价,连接短语、小句在一起;“Kor2”表示内在逻辑联系,条件具有充分性;“Kor3”表示语气色彩;“Kor4”表示类同。这样进行研究比较有针对性。本章中跟“就”字句对比之后找出二者的异同如下:第一,虽然二者都表示主观评价,可以前指后指,但是在时间范围或数量范围上具有不同之处,“Kor1”前指时评价时间短、快、早;数量少,后指时评价时间长、慢、晚。而“就”前后指都表示主观小量,时间快、短。当二者后面的成分轻读时,它们的语义指向是相反的。第二,表示内在逻辑联系的“Kor2”和“就”,二者大多都有同样的句式可以对应,表示条件、目的、原因很松,具有充分性;“Kor3”和“就”表示语气色彩,相同的是二者都可以表示强调语气,容忍、无所谓、只得如此的语气,不同的是只有“Kor3”在某种情况下可以表示委婉让步,听起来比较舒缓的语气。最后“Kor4”表示类同的用法只能跟副词“也”对应,是“Kor”和“就”最明显的不同之处,也是泰国学生使用“就”偏误现象最主要的因素。第四章泰语副词"Peung"和"Jeung".泰国的Royal Institute Dictionary1999给’Peung"的义项分为两个:(1)[动]依赖:(2)[副]刚刚;表示时间在说话前不久。副词的义项该词典只给出了表面上的语法意义。笔者根据统计的结果把"Peung"的语法意义从深层语义重新概括为:“[副]表示主观评价,主要是在时间范围上表示在前不久发生。”该副词强调说话人对所陈述的事件,无论在时间、数量、范围等方面的主观评价;既可以表示主观大量(时间晚、慢),又可以表示主观小量(时问早、快)。该词典中"Jeung"的义项分为两个:①[连]连接前后两个动作;②表示因果关系。而笔者认为以上的义项没有指出该副词所持有的“中性”态度。其实该副词所体现出的这种中性态度很明显,却没有一本词典指出这一点,所以笔者把"Jeung"的语法意义重新概括为:①表示客观评价,以中性态度为主,连接短语、小句在一起时表示先后顺序没有含着主管情态;②表示内在逻辑联系——该副词对条件句本身所具有的控制力体现出句子在控制力上的必要性,导致后面成分产生如此结果之义。这章主要是把“才”跟泰语副词"PeungJeung"对比,找出异同点,如此:首先笔者把“才”分为“才1”表示主观评价,“才2”表示内在逻辑系,条件很紧,具有必要性“才3”表示强调语气。泰语副词‘’Peung"跟“才1”对比时,副词‘’Peung"所受到的限制比较多。副词‘’Peung"不能在具有表示时间条件性的基础上使用,同样也不能在含有表示数量的条件性(达到某种程度)上使用,只能用于表示纯粹数量的基础上使用。"Peung"不可以在具有表示条件性的句子使用,因为"Peung"基本上没有“连接性”功能,从而导致其缺乏连接先后事件表示句内逻辑联系的用法,这一点是"Peung"缺乏,而“才”有的的功能。一般情况下,二者语义前指时表示说话者主观认为时间晚、长;数量多,后指时表示说话者的主观认为时间早、快;数量少的意思。泰语副词"Jeung"跟“才2”对比时,"Jeung"的最基本语法意义是表示客观评价,持着中性态度,而“才”表示主观评价。由于‘’Jeung"的原根意义和“才”不同必然会影响到深层语义的运用。这两个副词的差异点是泰语副词"Jeung"缺乏了表示主观评价和表示语气的“才”字句,但是副词"Jeung"具有“才2”表示内在联系的功能比较全面,二者都含着强调排他性的作用,限定、排斥其他可能的含义。但是副词‘’Jeung"强调前成分的条件,其副词的语义指向只能前指,不能后指,这一点跟“才”不同,导致‘’Jeung"字句在表示具有时间、数量的条件性时,事物的量不能位于其副词的后面。最后笔者发现两个副词"PeungJeung"加起来的语法功能跟汉语副词“才”对比还是有所欠缺,尤其是表示强调语气的“才3”第五章泰国学生使用汉语副词“就”和“才”的偏误现象。这是专门对泰国学生学习汉语副词“就”和“才”的有关问题进行分析。笔者搜集到的偏误全部来自清迈大学中文系三年级学生写作课的作文,一共347篇,对其进行辨析,希望从中能够找到适合教授泰国学生学习汉语的教学方式。第六章结语。概括本文主要内容和观点,并提出两个与本文研究相关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