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不管是在西方成熟的金融市场,还是在发展中国家的新兴市场,IPO折价现象都广泛的存在。这一现象在上个世纪60年代被发现之后,就成为了金融学者们的热门研究对象。国外的学者对IPO折价现象提出了诸多的学说。在这些学说中,投资银行声誉理论是非常具有说服力的一种。 根据国外的学者对发达国家成熟金融市场的实证研究发现,IPO折价与投资银行声誉之间存在着负相关的关系,但是这个结论并不适用于发展中国家的新兴市场。自从2004年开始,保荐人代表制度已经在我国实施了七年。作为我国证券发行市场化的一个重要过渡,保荐人制度的实施效果究竟如何?为了回答这个问题,本文将检验,在保荐人制度实施后,投行声誉理论是否适用于我国的IPO市场。 本文选择了2006年至2010年间703只新股作为研究样本,对投资银行声誉模型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的结果证明,投资银行的声誉和IPO折价之间存在一定的负相关关系。这说明,投资银行声誉机制已经在我国的IPO市场得到初步的建立。文章的最后本文提出了一些影响投行声誉机制发展成熟的因素,并提出了针对性的政策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