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T磁共振下四维对比增强磁共振血管造影技术在颅内动脉瘤诊断中的应用

来源 :宁夏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1次 | 上传用户:QQ818867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3.0T磁共振下四维对比增强磁共振血管造影技术(4DCE-MRA;4Dimensional Contrast Enhanced-MR Angiography Cinegraphy))在颅内动脉瘤诊断中的应用,通过比较3D-CTA、4D CE-MRA、3D-DSA三种检查方式在动脉瘤诊断及形态特征检测方面的意义,评估三种方式结合使用,能否进一步明确颅内动脉瘤的相应特征,为颅内动脉瘤的手术治疗或栓塞提供影像学指导。探索随着磁共振技术的不断发展,3.0T磁共振下应用4D CE-MRA将有可能成为动脉瘤筛查、术前血管条件评估、术后随访的一种较为可靠的无创检查方法。方法:选取宁夏医科大学附属总院神经外科在2011年2月至2012年4月期间收住的Hunt-Hess分级为1至3级,经三维CT血管造影检查(3D-CTA)、全脑血管造影术(3D-DSA)和四维对比增强磁共振血管造影(4DCE-MRA Cinegraphy)明确诊断为颅内动脉瘤的54例患者,通过分析上述三种不同方式检测到的动脉瘤大小、部位、形态、数量、瘤内血栓,瘤壁的钙化及瘤径的宽度等结果,比较三种检查方式的差异性。结果:(1)、利用3D-DSA、3D-CTA及4D CE-MRA分别检查54例颅内动脉瘤患者,其中3D-DSA发现57例动脉瘤,漏诊1例;3D-CTA发现53例动脉瘤,漏诊5例;4D CE-MRA发现54例动脉瘤,漏诊4例。三种检查方法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98.27%和95.00%、91.38%和79.17%、93.10%和82.60%;3D-CTA、4D CE-MRA与DSA检查结果的一致率达分别为0.9298和0.9474;三种检查方法检查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4D CE-MRA上能够准确测量动脉瘤大小与瘤颈宽度,在颅内动脉瘤形态特征的诊断、瘤体数量、瘤体直径及瘤颈宽度等方面,与3D-DSA、4D-DSA方法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3)、对于前交通动脉的通畅情况及颅内血流的动态分析,4D CE-MRA部分接近于3D-DSA的效果;对于瘤腔内血栓的显示,4D CE-MRA略优于3D-CTA及3D-DSA检查。结论:随着磁共振技术的进一步发展,4D CE-MRA的临床价值和应用范围将不断提高,操作时间短、安全、无创伤、低辐射及无肾毒性的4D CE-MRA检查,有望在颅内动脉瘤诊断方面部分代替有创的DSA检查,成为动脉瘤筛查、术前血管条件评估、早期术前评估、术式选择及术后随访的一种较为可靠的无创检查方法。
其他文献
砷污染是全球环境热点问题之一,土壤砷污染治理是一个急需解决的难题.随着不同砷超富集植物的发现,植物修复技术因其投资和维护成本低、不易造成二次污染等优点而成为国际学
为了减少焊接件的残余应力测量时间,基于声弹性效应,采用对应力最为敏感的临界折射纵波,建立了焊接残余应力超声波测量系统,可以准确的检测出焊接结构的内部应力.用该测量系
用有限元方法模拟了低碳钢点焊过程的热膨胀变形。给出了正常焊接、工件受约束和极限条件下的热膨胀变形的理论计算结果,分析了热膨胀对电极的作用和各种机械约束对热膨胀行为
在3S技术的支持下,分别以秦岭东部商南县和西部略阳县的1978年多波段扫描仪(MSS)、1990年专题制图仪(TM)、2001年增强型专题绘图仪(ETM)和2006年专题制图仪(TM)影像图为基础,
采用虚拟样机技术,利用机械系统动力学分析软件ADAMS建立了双横臂独立悬架的多刚体模型,并对模型进行仿真计算,得到了前轮前束角、前轮外倾角、主销后倾角、悬架刚度等定位参
如何重建乡村社会的归属感,成为中国当前面临的一个现实问题。本文以传播基础结构论为研究范式,选择了具有较高的归属感和社区活力的傣族村寨曼朗为研究对象,通过田野调查和
目的:探讨糖尿病大鼠肾脏结构的变化,建立糖尿病肾病大鼠模型。方法:雄性清洁SD大鼠48只,随机分为实验组(DM组,n=24)和对照组(NC组,n=24)。DM组大鼠一次足量腹腔注射链脲佐菌
目的:比较单侧和双侧椎弓根螺钉固定联合患侧腰椎板切除椎管扩大减压椎间cage植骨融合术治疗双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伴退变性腰椎不稳的临床疗效,评估单侧椎弓根螺钉内固定优势
[目的]:调查大鼠脊髓全横断后损伤位点头尾侧及其相联系的大脑运动皮层和骨骼肌中BDNF的含量变化,探讨内源性BDNF在脊髓损伤修复中的作用及其与脊髓可塑性的关系。[方法]:SD成年
简要概述了化感作用的定义、化感物质的种类及其作用机理,描述了化感物质在赤潮控制中的作用;集中综述了水生植物、微藻和细菌所产生的化感物质对赤潮生物的抑制或杀灭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