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配式叠合框架结构抗震性能研究

来源 :山东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oyouwei11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绿色创新发展已经成为国家战略,面对亟待转型升级的建筑业市场,装配式产业化发展将充满新的机遇。面对日趋升温的装配式建筑,装配式叠合框架结构作为装配式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其抗震性能的研究十分必要。在抗震设计时,对于框架结构中必不可少的填充墙,通常被看作非结构构件,抗震承载力不作考虑,但在实际地震作用下墙-框间相互作用十分复杂,对结构抗震性能的影响很大,其中,墙-框间不同连接形式产生的影响尤其明显。因此,本文开展装配式叠合框架结构和装配式叠合框架填充墙结构的抗震性能研究。
  以一榀三层两跨框架结构为研究对象,基于ABAQUS分别建立装配式叠合框架结构和现浇框架结构模型,在低周往复荷载作用下,以两结构变形和应力分布、滞回曲线、骨架曲线、延性、刚度退化、耗能性能及框架的破坏特征为主要研究内容,综合分析装配式叠合框架结构的抗震性能,结果表明:叠合区拼接处采用摩擦接触考虑的装配式叠合框架结构在承载力、初始刚度及滞回耗能等方面都要低于现浇框架结构。
  以墙-框间不同连接形式对框架结构抗震性能的影响为背景,在装配式叠合框架结构基础上,基于ABAQUS分别建立采用刚性和柔性连接的装配式叠合框架填充墙结构和现浇框架填充墙结构模型,在低周往复荷载作用下,以它们的变形和应力分布、滞回曲线、骨架曲线、延性、刚度退化、耗能性能及框架、填充墙的破坏特征为主要研究内容,综合分析装配式叠合框架填充墙结构的抗震性能,结果表明:填充墙的加入可明显提高装配式叠合框架填充墙结构的初始刚度、水平承载力、延性及滞回耗能。装配式叠合框架填充墙结构采用柔性连接的方案优于刚性连接的情况,并可显著改善结构的整体抗震性能。
  在低周往复荷载作用下,开展不同轴压比条件下的装配式叠合框架填充墙结构的滞回特性分析,结果表明:进行装配式叠合框架填充墙结构设计时,应严格限制结构的轴压比。
其他文献
近年来我国已修建了多座跨海大桥。在未来的经济发展下,有效地实现海岛与内陆的连通,跨海大桥的修建是最行之有效的办法。在复杂的海域环境中,跨海桥梁受到极大的挑战,像飓风、海啸这些极端的情况下,给人类造成巨大伤亡的同时,也毁坏了大量的桥梁结构,造成了大量的人财损失。因此,研究极端恶劣的情况下所产生波浪力对桥梁的荷载作用,具有一定的学术意义和实用价值。  论文以倾斜桥梁为研究对象,研究分析了不同水面高程和
学位
随着国家经济水平的提升,建筑工业化进程的不断发展,传统的建筑形式以及施工工艺开始显现出很多弊端,而装配式结构在此过程中展现了良好的应用前景。装配式叠合结构作为装配式结构的一种,由于预制和现浇部分不是同时浇筑,预制部分可以做为模板使用,因此,存在着“二次受力”的特性,而且预制和现浇部分的叠合接触面是否可靠连接也会对结构的整体性造成影响。本文针对以上问题,详细做了下列工作:  (1)针对装配式叠合结构
在轻钢加层结构中,加层门式刚架的设计关系建筑结构的整体稳定,压型钢板对门式刚架的整体受力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以往轻钢加层结构设计时,对加层门式刚架的设计往往忽略压型钢板对结构的承载力和整体性的作用。事实上,压型钢板本身具有较大的抗剪能力,能够提高结构的承载能力,使结构趋于安全,这种作用就是蒙皮效应。轻钢加层设计时考虑蒙皮效应更贴近结构的实际受力状况,更具经济性。  我国对蒙皮效应的相关研究起步较晚
近年来,国家出台多项政策推动装配式建筑发展,我国装配式建筑行业将步入高速发展的时代。装配式楼梯作为装配式建筑的标准部件之一,在未来的建筑行业中将会被大量使用。对装配式楼梯框架结构进行抗震分析,可以研究地震作用下装配式楼梯对框架结构抗震性能的影响。  通过结构分析软件SAP2000建立框架结构分析模型,考虑装配式楼梯与主体框架结构的三种连接方式(固定端支座连接、固定铰支座连接、滑动支座连接)和楼梯间
渗透结晶型防水材料自问世以来,以其独特的优势在各类工程中广泛应用。目前,我国使用的渗透结晶型防水材料大多来源于进口,价格昂贵,且目前结构防水技术、防水材料不能适应各种环境条件下使用,造成大量结构出现渗水现象。因此,研发出工程适用性更好的渗透结晶材料,提高混凝土的防水效果,具有深远意义。  本文采用清华大学与东京大学联合研发的一种革命性混凝土改性材料GUARDEX,研究了其对大小两种水灰比(0.87
学位
近年来,岩石爆破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特别是爆破的方式及产生的爆破效果等。新型的爆破技术还未发展起来之前,多采用传统的齐次爆破技术。经过诸位爆破学者的深入研究,爆破技术得到快速发展,微差爆破不仅能够降低爆破所产生的地震效应,而且能够改善岩石的破碎效果。微差爆破的方式是现代工程爆破最重要的方式之一,在实际的工程爆破中具有深远而重要的意义。  首先,作者对国内外微差爆破的研究现状及假说进行了总结和分析,
学位
由于底层空间较大、便于灵活布置,底层框架-砌体房屋越来越多地应用于城镇临街建筑及居民小区建筑。这种结构形式具有“底柔上刚”、“头重脚轻”等结构特征,震害表明其抗震性能较差。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在转换层处采用层间隔震技术可以有效减小地震对结构的破坏,国内外学者在此方面做了大量相关研究。本文在总结国内外相关研究的基础上,进行了底框-砌体结构隔震层装置参数(刚度及非线性阻尼器阻尼系数)的优化分析和工程算例
学位
现代城市因自身的发展需要高速的交通系统,随着城市空间变得更加有限,使得地铁隧道成为了城市地下空间发展的战略性目标。但大量地铁隧道的建设无疑给围岩的安全性评价带来更加严峻的挑战。如何准确的获得围岩安全指标所需要的岩体力学参数、如何将现有的围岩安全性评价指标进行拓展工程应用以及如何将局部稳定和整体稳定关联起来这都是十分重要的问题。本文针对围岩安全评价中的破坏接近度理论,结合其表达形式及现有的位移反分析
学位
结构的连续倒塌是指意外事件(爆炸、碰撞、冲击或火灾等)下结构初始局部承重构件(柱或承重墙)失效,引起结构整体刚度分布发生突变,从而发生与初始局部破坏不成比例的连续倒塌破坏。自“911”世贸大楼连续倒塌事件以来,建筑结构的抗连续倒塌事关生命财产和社会安全,该方面的课题引起了广泛关注,近年来对此进行了大量的试验研究以及数值和理论分析。但以往的试验研究以及数值和理论分析大多主要集中于侧向约束的RC框架梁
学位
在其设计使用年限内,建筑物主要承担永久荷载与可变荷载作用。虽然偶然荷载出现概率低、持时短,但其量值往往很大,比如爆炸、撞击、地震等。因此,部分建筑构件在偶然荷载的直接作用下可能会失效破坏;当与之相连的构件不能够承担不平衡荷载时,会引发构件的连锁性破坏,继而导致建筑结构的连续性倒塌。  建筑结构的连续倒塌是一个涉及碰撞、接触的非线性动力过程。通过动力时程分析可以得出研究框架柱失效后其余构件的内力变化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