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语境下的翻译——对林译《黑奴吁天录》以及两个重译本的对比研究

来源 :贵州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ngelagao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从文化的角度来说,翻译不仅仅是指从原文到译文的语言文字转换,同时,翻译还是不同文化间的一种交流、斗争与妥协。在实际的翻译过程中,特别是文学翻译过程中,尽管译者是进行实际语言转换的人,但他们并不是在完全自由地工作,有一系列的因素影响着译者的翻译抉择,而这些因素大部分来自译浯文化社会。翻译作品以及他人对它的评论给我们研究翻译在文化环境中所受的影响和制约提供了材料和证据,通过研究这些材料和证据,我们就可以看出译者是怎么样在这种文化交流中做出选择的,一方面,他要面对已经形成的原语作品给他的限制,另一方面,它还要考虑他的翻译作品在译语中的生在问题,其中之一就是读者的接受,之二就是它是否与当时的社会文化情景相符,之三是译者的劳动能否给译语文化带来新意,促进译语文化的发展,产生译者期待的社会效应。译者对其中任何一点的违背或疏忽,都有可能使他的翻译作品得不到他所期待的认可。 现代翻译研究发现翻译不仅仅是一种语言间文字转换的技巧,因而从翻译的外部着手,如从文学与文化方面,用描述的方法来研究翻译,试图找出译者为何如此翻译的原因,以及制约译者翻译的各因素。吉登·图里从描述翻译研究的角度出发,把译作看作是译语文化中的一种实际存在,一种既定事实,并在译语文化中来研究翻译。他把对翻译作品在译语文化中功用性的期待,翻译作品的外在表现以及译者所采用的具体翻译策略联系在一起,认为其中一项的变化会导致其它项的变化。另外,他把“翻译标准”(translationalnorms)这一术语引用到翻译研究中来,并认为,翻译是受这些标准规范的活动,译者在翻译中受到这些标准的制约。同样,安德鲁·勒弗费尔也在译语文化中研究翻译,他研究译者在翻译过程中是怎么样被不同的社会文化因素所影响的,原作是怎么样被译者所改写的。他们一致认为,翻译是译语社会文化进行操控,达到既定目的的一个工具,并且展现了当时的译语社会文化的需求。 这篇论文以他们的理论为出发点,研究了林纾和魏易在1901年合译的《黑奴吁天录》,并以上世纪末的另两个全译本作为对比。论文分析了晚清时期影响小说翻译的社会文化因素,考察了林译本与其它两个译本的部分差异,并力图从林译本《黑奴吁天录》中找出译者所受当时具体的社会文化制约的材料和证据,认为译者在翻译这部小说的时候所采用的翻译策略是深深地受到当时的历史语境的限制的。
其他文献
语言不仅是人们交流的工具,也是社会意识形态的反映。批评话语分析(CDA)研究语言、权力及意识形态的共生关系,其旨在揭示语篇中含而不露的意识形态,并解释其生成过程以及存在的社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国民经济有了较大的提升,市民对城市绿化提出了更多的要求,要求城市中的园林作品不仅要有美化城市的作用而且要能提升市民的幸福感及舒适感。园林作品代表
目的分析福建省2003~2008年血吸虫病疫情监测情况,为制定今后防控策略提供依据。方法根据全国和福建省血吸虫病巩固监测方案,对全省16个血吸虫病流行县(市、区)2003~2008年监测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
彼得·纽马克的关联翻译理论成功地结合了语义翻译与交际翻译。这一理论明确指出了:在翻译中,并没有纯粹的语义翻译或者纯粹的交际翻译,我们只有把两种翻译方法结合在一起才能准
可持续发展观一直以来都是国家所提倡的发展理念,特别是现阶段资源短缺形式加剧的条件下。节能技术的应用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的重要途径,因此将其与园林施工工作相结合不但
随着中国文化在全球影响力的逐渐增强,中国文学近年来正以无可阻挡的“走出去”的趋势走向世界。近年来,中韩文化交流不断加深,韩国读者对中国的文化越来越感兴趣,优秀的文学作品
《尼克·亚当斯故事集》被认为是考察和检验海明威“冰山原则”叙事学实践的一个很好的例证。本文试图分析《尼克·亚当斯故事集》中的叙事手法,集中探讨故事集四种写作技巧的
请下载后查看,本文暂不支持在线获取查看简介。 Please download to view, this article does not support online access to view profile.
请下载后查看,本文暂不支持在线获取查看简介。 Please download to view, this article does not support online access to view profile.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