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乡融合理念下沣西乡村绿道驿站规划方法研究

来源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iissym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国家对生态环境与城乡发展的重视程度日益增长,随着十九大的召开,乡村振兴战略纳入党章,乡村发展被提升到全新的高度。沣西乡村绿道作为联系城乡的绿色廊道,其服务驿站同时具备生态、经济、游憩、交通等复合功能,是促进城乡融合的新方向。目前沣西乡村绿道驿站多存在“样板式”规划、布点混乱、内部空间破碎、乡村特性缺失等现状,导致绿道的生态及经济价值难以有效彰显,成为沣西乡村绿道在生态保护和功能服务方面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通过对沣西绿道驿站的实地调研与数据分析梳理现状问题,从生态保护和城乡融合的诉求出发,对影响绿道驿站的相关因素和条件进行分析与归纳,构建一套适用于沣西的绿道驿站规划方法。本文主体分为三个部分,结合沣西乡村绿道驿站的现状特点,按照“理论分析-方法构建-设计实践”的逻辑展开。具体结构如下:第一部分(第一、二章)是理论分析部分,分析本文研究对象的发展现状。首先梳理了乡村绿道及驿站的国内外研究进展,以认清驿站研究的现状和局限范围;之后通过基本概念、理论工具和实践案例工具的分析与研究,归纳出现状乡村绿道驿站规划模式并分析其优势、提炼借鉴之处;之后明确规划原则、目标、策略和研究流程,搭建规划研究框架。第二部分(第三、四、五章)是方法构建部分,通过实地调研分析沣西乡村绿道驿站的现状问题,从“规划布点”和“空间布局”两个层面上进行分解,探索沣西绿道驿站规划设计方法。第三部分(第六章)是设计实践部分,根据前文提出的驿站设计方法对沣西绿道驿站进行设计实践,检验设计方法的可行性。本研究的主要结论有三点:(1)构建沣西绿道驿站规划方法研究框架;(2)基于城乡融合理念提出沣西绿道驿站规划布点方法;(3)基于沣西绿道乡土特征及人群需求提出沣西绿道驿站空间设计方法。论文从驿站功能和使用者的角度出发,解决沣西乡村绿道现阶段存在的现实问题,为推动我国乡村绿道发展,促进乡村振兴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
其他文献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和社会得到突飞猛进的发展,城市规划工作由增量向存量规划转型,优化城市功能结构、提升城市空间品质成为现阶段城市建设的重点工作。作为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单位型老旧住区数量多范围广,具有环境舒适度差、交通组织混乱、设施陈旧不足等一系列突出问题,已无法满足居民日益增长的生活需求,外环境亟待优化更新。城市建成环境和社会环境与居民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之间具有十分密切的联系,且“城市病”
茶马古道是中国西部地区以茶马贸易为主要内容的古老商贸通道。1陕甘茶马古道即最早开通的官营茶马古道线路,作为古代西部社会的交通大动脉,曾经发挥过巨大而持久的作用。陕甘茶马古道康县平洛驿段(简称“平洛驿段”)即位于康县境内的“望关-太石”段,平洛即陕甘茶马古道上的重要驿站与交易集贸市场,作为茶马古道沿线村落、平洛驿驿址考证地、平洛茶马遗存最为丰富的三处村落,中寨村、团庄村与药铺沟村可以说是陕甘茶马古道
随着中国近年来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的公路事业也是蒸蒸日上,公路服务区的重要性也渐渐凸显出来。公路服务区作为公路服务附属建筑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为来往司乘人员提供如厕、停车、休息、购物、就餐、加油的功能。通过调查发现,陕西公路服务区虽然起步较早,也可以满足司乘人员的基本需求。但是,中国经济的飞速发展,陕西也跟着国家的步伐,经济大步向前迈进,所以陕西大多数公路服务区已经不能适应市场需求,需要做出
本课题组研究发现利用高锰酸钾氧化氯化亚铁、氯化锰形成的氧化物能高效去除水中氨氮、锰污染物。本文研究了挂膜期间投加不同离子(HCO3-、NO3-)对铁锰复合氧化物滤料催化氧化地下水氨氮、锰活性形成影响,同时对失活滤料采用不同恢复方式进行恢复研究。取得了以下成果和结论:(1)挂膜阶段投加10 mg/L硝氮,抑制了亚硝氮向硝氮的转化,期间亚硝氮积累峰值为0.52mg/L。停止投加10 mg/L硝氮的稳定
随着我国城市化不断推进,人居环境的生态建设逐渐得到重视,绿色生态住区成为未来城镇住区建设的发展趋势。国内绿色住区发展始于20世纪90年代,起步较晚,规划设计主体较为单一。随着时代的发展,以改善及提高人的生态环境为出发点和终极目标的绿色生态居住小区成为当今时代的重要课题之一。西安市作为最早探索绿色生态居住小区建设的城市之一,加之地处西北,其生态住区的建设及发展具有一定的示范意义。本文以西安市绿色生态
党的十九大、十八大始终强调,要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创新发展、创新城市的建设,是在新时代背景下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时代浪潮中,众创空间作为城市创新空间的代表,得到了迅猛发展,成为了城市创新发展的关键一环。西安作为国内科教资源的高地之一,创新基础好、众创空间发展火热。研究西安城市众创空间的布局,能够为促进西安创新发展和创新城市建设提供一
合理的气流组织可以营造满足人员热舒适及工业需求的良好环境,并且可以达到节约能耗的目的。为了满足以上需求,需对建筑室内的气流组织进行合理的设计。本课题组提出了新型气流组织模式——竖壁贴附射流送风,其原理是将送风口安置在靠近竖壁的房间顶部,在康达效应及扩展康达效应的作用下,送风贴附于竖直壁面并向下流动,撞击地面后形成空气湖。该送风方式兼有送风口易于布置、不占用工作区空间和空气品质高、能源消耗小的优点。
新中国成立以来,随着城市化、工业化的快速推进,传统村落的封闭状态逐渐被打破,其公共空间的建设经历了计划经济时期(1949—1978年)、经济转型时期(1978—2005年)、新农村建设时期(2005年至今)三个阶段的发展,期间遭到过破坏与转型,到目前为止,均出现了空间衰退、活力丧失的现象,并且有逐渐加重的趋势;因此基于当前传统村落公共空间面临的空间衰退失活等问题,如何赋予其生命力,使其充满活力,对
本文依托宜石高速公路山冲箐隧道工程,采用数值模拟与施工监测相结合的方法,对考虑含水率变化条件下的红层软岩大断面公路隧道的施工力学效应进行了研究,确定了红层软岩大断面隧道安全、可行的施工方案,指导了隧道施工。本文主要工作及研究成果如下:(1)基于相关文献的试验数据,统计分析了红砂岩和粉砂质泥岩等代表性滇中红层软岩含水率随浸水时间的变化关系和内摩擦角、粘聚力、弹性模量等力学参数随含水率的变化规律;在此
我国的城镇化多年来始终保持着较高的增速,城镇人口比例与城市建成区面积都有了成倍的增加,但粗放式的发展方式也带了巨大的隐患,城市建成区的硬化铺装导致不透水面积迅速增加,城市下垫面属性发生了改变,绿地湖泊等可透水面积减少,降雨时径流汇流时间缩短,洪峰提升、提前,雨季城市内极易发生内涝,严重影响了居民的生活健康水平。在这一背景下我国于2014年发布了海绵城市政策,并在全国各地分两批选择了30个不同地貌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