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清hs-CRP水平与冠脉慢性闭塞患者冠脉侧支循环相关性

来源 :郑州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asonCraz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与目的慢性完全闭塞病变(Chronic Total Occlusion,CTO)是指冠状动脉在粥样硬化病变基础上由于血栓形成、反复机化导致冠状动脉血管腔完全阻塞,且闭塞的病程超过3个月[1]。据报道称CTO约占冠状动脉造影(CAG)确诊冠心病患者的20%-40%;由于CTO病理及解剖特点的特殊性,与非CTO病变相比,其手术成功率低,且并发症发生率高,被称为是介入手术的治疗的“最后一块阵地”[2]。冠状动脉侧支循环(coronary collateral circulation,CCC)是心脏先天存在着直径为20μm~350μm的潜在血流通道,通常处于非开放状态,当冠状动脉发生显著狭窄或闭塞时,这些血管开放、增生,逐渐发展成为有功能意义的CCC[3]。良好侧支循环的形成可以代偿性的为阻塞血管远端提供血液供应,有利于保护顿抑和休眠心肌,改善左室功能,抑制室壁瘤形成,甚至提高生存率[4]。Meier等[5]荟萃分析研究表明:侧支循环良好的冠状动脉慢性闭塞(coronary collateral circulation,CTO)患者死亡风险比侧支循环不良患者降低约36%。超敏C反应蛋白(hs-CRP)作为炎症标志物之一,具有独特的稳定性,而且昼夜变化差异小,检测方便,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预测健康人群及冠心病患者的心血管病事件[6]。有研究显示hs-CRP水平与冠心病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相关[7],且基线水平的hs-CRP作为心血管疾病的独立危险因子已经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8]。但目前关于hs-CRP与CTO患者冠脉侧支循环的研究开展较少。本研究对CTO患者冠状动脉侧支循环进行分级,探讨CTO患者hs-CRP水平与冠状动脉侧支循环形成的关系。方法入选至少有一支主要冠脉完全闭塞的患者138例,根据Rentrop评分系统对患者冠状动脉侧支情况进行评分,分为侧支生成不良组(Rentrop评分0和1,n=66)和侧支生成良好组(Rentrop评分2和3,n=72),通过免疫比浊法测定其血清hs-CRP浓度。统计学分析:采用SPSS13.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计数资料用频数(构成比)表示,两组资料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相关分析检验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研究指标的独立影响因素。采用ROC曲线分析评价指标的诊断价值。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与侧支循环形成良好组相比,侧支循环形成不良组血清hs-CRP浓度(5.58±3.14mg/dl vs.3.29±2.08mg/dl)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2.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hs-CRP(OR=1.326,P=0.004)是影响冠状动脉侧支生成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3.根据ROC曲线获得hs-CRP预测侧支生成不良的曲线下面积为0.708(P<0.001),灵敏度为72.23%和特异性为65.28%。结论hs-CRP水平升高与冠脉侧支循环生成不良密切相关,且是预测CTO患者冠状动脉侧支生成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
其他文献
沙物质粒度特征是反映物源、沉积环境等的关键指标。粒度解析方法的多样性制约了多源数据的系统整合和分析。采集3组风成沉积物样本(总计222个),分别用Folk-Word图解法、Friedman矩法、McManus矩法计算平均粒径(M_z)、分选系数(σ)、偏度(SK)、峰度(K_g)。结果表明:3组样品中使用图解法和矩法计算的M_z、σ均呈显著正相关,与沉积环境无关;SK和K_g基本不具相关性,与沉积
基于敦煌沙漠、绿洲和戈壁典型地表的20 m高同步梯度气象观测资料,对比分析其风动力环境特征参数,为敦煌绿洲生态治理和外围风沙综合防治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撑。结果表明:3种典型地表的年输沙势存在明显差异,戈壁输沙势(DP)为754.2 VU,合成输沙势(RDP)为582.99 VU,合成输沙方向(RDD)为220.88°;绿洲DP为21.95 VU,RDP为7.67 VU,RDD为259.53°;沙
集成水资源管理(IWRM)是20世纪末为解决全球水问题、实现可持续发展提出的水资源管理理念.根据IWRM实施框架、流域实际情况构建评价指标体系,通过调查问卷、政府文件资料获取
以“移动学习”和“mobile learning”为关键词,分别在中国知网和Web of Science数据库中进行检索,把经过筛选后得到的文章作为研究对象,然后利用CiteSpaceV软件制作国内外高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简称慢阻肺)是一种以持续呼吸系统症状和气流受限为特征的慢性肺部疾病,已在全世界范围内构成重大疾病负担。提高慢阻肺的知晓率和就诊率,并对早期慢阻肺患者进
基于16S rRNA高通量基因测序技术,对毛乌素沙地小叶锦鸡儿(Caragana microphylla)、柠条锦鸡儿(Caragana korshinskii)根系微域(即根系、根际土、根区土、灌丛间空白土)间的细菌群落多样性和结构差异性进行表征。本研究对各根系微域间细菌群落的Alpha多样性指数进行了单因素方差分析以及基于OTU水平的PCA分析,探究其在根系微域间Alpha和Beta多样性的层
采集黄河内蒙古段风沙土、灰漠土、棕钙土和灌淤土,在室内进行土壤理化性质测定和风洞模拟试验。对比分析了4种土壤的理化性质和不同风速及含水量条件下的风蚀特征,并量化了不同土壤的风蚀强度与土壤理化性质间关系。结果表明:(1)相对于棕钙土和灌淤土,风沙土和灰漠土易蚀性颗粒含量较大,团聚体、有机质和碳酸钙含量较低,但相同风速和含水量条件下平均风蚀强度风沙土>棕钙土>灰漠土>灌淤土。(2)不同土壤风蚀强度与风
了解物种利用资源和占据生态空间的能力,对维持完善和科学保育荒漠戈壁植物群落的多样性具有重要意义。在综合反映各生态因子作用的群落类型和海拔梯度组合而成的两条资源轴上,测度分析了甘肃酒泉荒漠戈壁灌木群落主要优势种的生态位特征。结果表明:(1)在群落类型和海拔梯度两条资源轴上,红砂(Reaumuria songarica)、泡泡刺(Nitraria sphaerocarpa)和合头草(Sympegma
土壤类型空间分布是利用、改良和保护土壤资源的科学依据。腾格里沙漠是中国第四大沙漠,然而对其土壤类型空间分布特征还没有系统的研究。本研究基于中国土壤、内蒙古土壤、甘肃土壤和宁夏土壤等普查成果,以及中国科学院沙坡头沙漠研究试验站综合科学考察的历史资料,在2017—2019年对腾格里沙漠土壤类型及分布进行了大规模考察验证。同时利用遥感(RS)与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对腾格里沙漠土壤类型进行判读,完
研究不同土地利用类型下土壤入渗及其影响因素,有助于城市土地利用管理及径流调节。以快速城市化的兰州新区6种土地利用类型为例,利用圆盘入渗仪,对土壤水分入渗过程进行了实地测量,并利用主成分分析对影响因素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城市化过程中土地利用变化使土壤砂粒和容重增加,总孔隙度和饱和含水量降低;待建地和人工林地的土壤入渗参数值均低于其他土地利用类型。土壤入渗率与有机质含量、总孔隙度、饱和含水量、粉粒含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