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干旱区盐碱地胡杨林下利用植物种间正相互作用的邻体脱盐效应来解决盐碱环境下植被恢复的问题,有利于促进盐碱地资源的利用、改良和胡杨幼苗的更新复壮。胡杨(Populus euphratica)的形成和演化与土壤性质密切相关,由于胡杨在幼苗阶段对盐碱环境的适应能力较差,加上处于干旱半干旱的新疆塔里木河流域由于人为的长期不当利用和暖干化对该区影响强烈,土壤盐渍化呈现加剧趋势,这严重抑制了胡杨的更新复壮。为了筛选出适于胡杨幼苗最佳脱盐效果以及对胡杨幼苗产生最大邻体正效应的伴生盐生植物,以1年生胡杨幼苗为试验材料,采用盆栽控盐胁迫和野外盐碱大田试验验证的方法,选取新疆常见盐生植物碱蓬(Suaeda glauca(Bunge)Bunge)?盐角草(Salicornia europaea)和盐节木(Halocnermum str)作为其伴生植物进行脱盐试验,测定土壤电导率、光合指标以及生长指标,并对其进行综合评价。阐明土壤盐分胁迫梯度下,提出利用植物种间正相互作用来恢复退化土壤和重建植被的理论,对环境资源限制条件下植被恢复的实践工作提供基础理论依据。研究结果表明:(1)伴生盐生植物对土壤具有明显的脱盐效果。盆栽受控试验中,5 g/L NaCl浓度条件下,碱蓬处理对土壤脱盐效果最好(13.1%),11 g/L NaCl、15g/L NaCl浓度条件下盐角草处理对土壤脱盐效果最好(12.1%、4.0%)。野外盐碱环境应用中不同处理在0 cm(土壤表层)、20 cm、40 cm、60 cm深度下土壤电导率大小变化为:盐角草>盐节木>碱蓬;总体上,电导率在土壤40 cm以下并不明显,土壤体积含水率只在深度为20 cm和40 cm时有明显变化,土壤温度仅在0 cm(土壤表层)降幅比较大。(2)邻体脱盐效应对胡杨幼苗光合生理特征影响显著。盆栽受控试验中,各处理邻体脱盐效应对胡杨幼苗叶片各气体交换参数值的影响表现出明显差异,5 g/L NaCl浓度条件下,以碱蓬为邻体的胡杨幼苗光和能力较强,适应低光能力更强,盐角草次之,11 g/L NaCl、15 g/L NaCl浓度条件下以盐角草为邻体的胡杨幼苗光和能力较强,光抑制程度较轻,盐节木次之;不同盐分胁迫下不同处理对各气体交换参数值的影响大小为:11 g/L NaCl>15 g/L NaCl>5 g/L NaCl。野外盐碱环境中,以盐角草为邻体的胡杨幼苗光和能力较强,光合潜力大,盐节木次之,碱蓬最差。(3)邻体脱盐效应对胡杨幼苗生态特征具有显著影响。两种试验条件下,不同处理株高、地径和生物量均有所增长;三种不同浓度盐分水平胁迫下,分别以碱蓬、盐角草和盐节木为邻体的处理其相对邻体效应指数表现为11 g/L NaCl(0.12)>15 g/L NaCl(0.09)=5 g/L NaCl(0.09);11 g/L NaCl(0.19)>15 g/L NaCl(0.17)>5 g/L NaCl(0.06);11 g/L NaCl(0.19)>(0.15)>15 g/L NaCl(0.14)>5 g/L NaCl(0.03),即随着盐分增强,胡杨幼苗与邻体植物的净作用由中性转为互惠又变为互惠减弱趋势。野外盐碱环境中,以碱蓬为邻体的胡杨幼苗相对邻体效应表现为中性作用(0.09),以盐角草、盐节木为邻体的胡杨幼苗相对邻体效应均表现为互惠作用(0.21,0.15)。(4)利用隶属函数法综合评价伴生盐生植物对胡杨幼苗下土壤的最佳脱盐效应以及植物间邻体效应的最大正效应。盆栽受控试验条件下,在11 g/L NaCl、15 g/L NaCl盐分胁迫下以盐角草为邻体存在的处理效果总体显著优于其他各处理,平均隶属函数值分别为0.92、0.87,野外盐碱环境条件下盐角草的综合得分最高(0.84)。综上,通过盆栽控制模拟荒漠生境盐分梯度和在野外盐碱环境条件下应用的进一步验证,以盐角草为伴生存在作为胡杨幼苗的邻体植物表现出互惠作用,对胡杨幼苗产生最大正效应,对盐碱环境有一定的缓冲作用,有利于提高胡杨幼苗重建成功的几率,适宜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