喀尔喀历史地理研究——以《蒙古游牧记》与《蒙古游牧图》比勘为基础

来源 :中国人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nm0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清前期纂修多部关于一统天下及边疆部族兴衰的官书,多以武功为主,经略为辅。而有关北部边疆蒙古高原的历史地理、地名、边界之关注较少。可以说张穆开创了蒙古高原地理研究的先河,撰写了著名的历史史籍《蒙古游牧记》。   蒙古高原幅员辽阔,诸多民族来去匆匆,蒙古地名浩如烟海,文献史料疲于考索。这是蒙古历史地理研究至今鲜有突破的原因之一。   本论文选题界定于清代喀尔喀蒙古四部八十六旗,相当于今天蒙古国的80%的领土。其中不包括西面的三个省,巴彦乌列盖、乌布苏与科布多。   本文主要以“一旗一图”的形式、“以图校稿”的方法,以旗为单位,依《蒙古游牧记》的撰写顺序,与喀尔喀蒙古《游牧图》比较,对喀尔喀诸旗进行历史地理学、地名学研究。通过简单的考证、利用蒙古文字对地名进行考究,以拉丁文转写、汉语复原的形式标出正确读音。对旗名、方位、方向、地名、边界的讹误加以纠正。在每旗的前后附上了交界旗数、现存游牧图情况、旗名和今地位置。   下面就论文的结构和内容做一简单介绍。   第一章:张穆与《蒙古游牧记》,介绍作者张穆的基本情况;介绍《蒙古游牧记》内容、所引文献情况。   第二章:考证蒙古方向——兼述喀尔喀历史概况。   一、喀尔喀历史概况:对喀尔喀历史轨迹做一简单介绍。   二、蒙古方向在清代边疆史地著作之影响:重点分析《蒙古游牧图》方向,也就是蒙古习惯方向的形成及这一方向概念对清代史地著作的影响。   第三章:喀尔喀土谢图汗部各旗游牧地研究。主要涉及喀尔喀土谢图汗部20旗的历史地理研究,以旗为单位、“一旗一图”的形式、“以图校稿”的方法,详细分析和考证蒙古地名的基础上,辨认不同时代的旗名之异样记载。将《蒙古游牧记》的地名记载与《蒙古游牧图》的地名相比较,进一步把《蒙古游牧图》的地名,与今地名做审核、定位,考证和分析张穆《蒙古游牧记》地名记载之讹读、地理方向之误认。再总结导致《蒙古游牧记》讹误的原因。以蒙古地名之蒙古语复原、汉语复原、拉丁文撰写的方法,表明自己的主张。与此同时,大体定位今天的地理位置(因工作量的考虑,没有涉及浩繁的地名,而主要以省、苏木地理范围为准)。   第四章:喀尔喀车臣汗部各旗游牧地研究。重点研究喀尔喀车臣汗部23旗历史地理研究,方法同上。   第五章:喀尔喀扎萨克图汗部各旗游牧地研究。重点研究喀尔喀札萨克图汗部19旗历史地理研究,方法同上。   第六章:喀尔喀赛音诺颜汗部各旗游牧地研究。主要对喀尔喀赛音诺颜部24旗的历史地理研究,因《蒙古游牧图》缺乏而只涉及有图的四旗历史地理的详细研究,方法同上。其他二十旗,根据赛音诺颜部全图(比较简单盟图,地名很少,所以依据不足而没有充分研究)进行一些相关的研究,如:接界旗数、蒙、汉地名复原,拉丁文音写、今地位置的情况。   第七章:结论。简单探讨《蒙古游牧图》在《蒙古游牧记》等清代史地文献的影响。   附录一、喀尔喀地名规范表格。是本人博士生学习期间所编写的《清代蒙古地名规范项目》之喀尔喀部分地名内容。还有不少问题:如没有系统和索引方面的缺陷等等。   附录二、蒙古地名分类试探。这也是蒙古地名分类的初步试探,因为工作量,没有对地名的源流意义等做太多的涉及,所以作附录。本论文的主要创新点如下:   一、近二十多年来,随着国内一些学者之蒙汉文文献、档案的整理、翻译,有少量著作涉及这一领域,但没有充分展开,缺少系统性研究。本文试图进行初步的、也比较细致的地理、地名考证研究。   二、目前所见各种文献史籍,谈到蒙古人的经纬度,多将“东南”视为“正南”,也就是说,蒙古这一方向与经纬度方向错位45°左右。不仅过去是那样,现在也是继承了这种方向概念。本人用考古资料中的城市遗址、文献史料中的方向记载、蒙古民俗中的鄂博方向、游牧图中的对称地名的方位布局、现代蒙古人住宅房屋的坐落等几个方面,对蒙古方向进行认真研究,认为蒙古习惯方向与经纬度方向夹角为45°左右,而且清代早期的蒙古游牧图是按蒙古习惯方向绘制的。这方面是前人没有提出过。本文将蒙古游牧图与今地图(最新版内蒙古自治区蒙古文详图,2008年)比较,利用GPS定位系统等测绘仪器实地考察,用NV地图绘制软件,把游牧图定位于今地图,进行研究,发现蒙古习惯方向影响了清朝中晚期的边疆史地著作之地理记载和游牧地图。   三、论文用“以图校稿”方法、“一旗一图”的形式,对喀尔喀历史地理进行研究,这对蒙古历史地理研究来说,是一种新的方法。前人对蒙古历史地理的研究,大多是“以稿校稿”的方法进行的,本文所采取“以图校稿”的方法,该是最有说服力的方法。通过这一研究方法,结合民族语言文字的优势、民族风俗习惯的常识、蒙古历史研究的基础,发现了《蒙古游牧记》中的讹误记载有300余条(主要在方向、方位、地名等诸方面,不计文献考证的20多处错误)。进而利用民族文字功底的优势,对“十人译而十异”的清代汉文文献的讹误进行蒙汉文复原、拉丁文转写,并纠正。   四、论文充分运用了个人掌握的历史地理学、考据学、地图学、地名学、民族语言学、民族文字学等方面的知识,结合民族历史、民族风俗习惯,试图对喀尔喀历史地理进行了相关的研究,这当是比较细致的整理研究工作。当然,限于本人之知识结构的缺陷和研究能力、文字表达,也有可能不少不足与讹误。
其他文献
该文从挂篮荷载计算、施工流程、支座及临时固结施工、挂篮安装及试验、合拢段施工、模板制作安装、钢筋安装、混凝土的浇筑及养生、测量监控等方面人手,介绍了S226海滨大桥
该文从挂篮荷载计算、施工流程、支座及临时固结施工、挂篮安装及试验、合拢段施工、模板制作安装、钢筋安装、混凝土的浇筑及养生、测量监控等方面人手,介绍了S226海滨大桥
该文从挂篮荷载计算、施工流程、支座及临时固结施工、挂篮安装及试验、合拢段施工、模板制作安装、钢筋安装、混凝土的浇筑及养生、测量监控等方面人手,介绍了S226海滨大桥
期刊
该文从挂篮荷载计算、施工流程、支座及临时固结施工、挂篮安装及试验、合拢段施工、模板制作安装、钢筋安装、混凝土的浇筑及养生、测量监控等方面人手,介绍了S226海滨大桥
晚清民国,中国的知识和制度体系发生了重大变化。这种变化的产生,既有西方军事、文化、经济等因素侵入的影响,也有中国为抗辱求强主动变革的原因。近代中国的主动变革,脉络清晰、
学位
该文从挂篮荷载计算、施工流程、支座及临时固结施工、挂篮安装及试验、合拢段施工、模板制作安装、钢筋安装、混凝土的浇筑及养生、测量监控等方面人手,介绍了S226海滨大桥
本文是关于发展中国家独立后现代化进程相对不成功的个案研究。本文采用大量的第一手资料,综合运用历史学、政治学和经济学的相关概念和理论对缅甸军人政权产生并长期存在的原
智能电网中的“智能配电控制终端网”的需求区别于与智能电网其他部分,其技术方案一直未得到有效地统一,通过分析采用通信、微电子、新材料等最新技术的新一代CPS产品特点,提
本文以20世纪一、二十年代平民文学兴起发展情况为研究对象,以历史学、文学、民俗学理论为基础,综合运用对比、归纳、分析的研究手段,力图通过现代平民文学概念的界定、发展
学位
本文立足于2009年以前公开发表的汉墓考古材料,在充分尊重前人研究的基础上,从典型陶器的形制演变入手,参考其他地区同时代墓葬材料,对川西平原地区汉墓进行分期研究,将该地